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克多·马克库斯克(Victor A NeKusiek),心脏病学家,医学遗传学之父,他一生不遗余力推动的医学遗传学已成为当今医学的核心之一.他于2008年7月22日在他位于巴尔的摩的家中去世,享年86岁.  相似文献   

2.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2,34(2):119-124
1900年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草图完成则标志着遗传学达到一个新高度.在100年时间内,遗传学经历了经典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一直到今天的基因组遗传学等多个发展阶段,研究对象也从最初的高等生物(果蝇和玉米等)到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等),再到高等生物(小鼠等),一直到今天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遗传学).  相似文献   

3.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1,33(6):364-367
20世纪下半叶,人类平均寿命得到极大提高,这一方面得益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减少了战争引起的巨大人员伤亡,另一方面则在于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尤其是医学的快速、迅猛发展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药物学是医学中快速发展的学科之一,大量新药的研发成功和推广应用在许多疾病的防治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药物学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许多药物学家的艰苦努力,其中被誉为“分析药物学之父”的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怀特·布莱克爵士(Sir James Whyte Black)贡献最为卓越,他先后成功开发了两种世界上最畅销的处方药,分别为治疗心脏病的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剂和治疗胃溃疡的组胺H2拮抗剂,在新药研制过程中他引入了新的理念,从而引发了药物设计思路的一场革命。由于这些贡献,布莱克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分享了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2009,54(13):1936-1936
本书主要介绍当今医学领域刚刚崭露头角或正在紧锣密鼓研发的先进技术和研究热点, 如干细胞和医学影像技术等. 该书涉及医学的方方面面, 从具体的医学技术到医疗安全的管理学(比如规避医疗差错), 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医学发展趋势的大胆预测. 该书通过丰富的实例指出, 明天的医学发展方向将是预测医学、预防医学和个体化医学. 通过本书, 可以了解现代医学知识, 掌握未来健康领域的发展趋势. 史蒂夫•申弗教授以他数十年担任美国著名的马里兰大学医学院附属临床医学中心领导的切身体会和丰富经验, 在这本《医疗大趋势——明日医学》中, 以医学家的哲理和科学家的敏锐, 深入浅出地剖析和阐述了今天的医学成果是如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积累起来的, 以及明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如何影响到未来医学的概念和人类社会伦理, 甚至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以医学研究实践为主, 结合实际经验来预测未来医学发展趋向的重要参考著作.  相似文献   

5.
刘祖洞 《科学通报》1962,7(12):26-26
近年来,遗传学和医学中富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是遗传学中密切联系医学的一个分支——人类细胞遗传学上取得的最新成就,却特别引人注意。人类细胞遗传学结合了细胞的观察和遗  相似文献   

6.
机会来造访     
<正>布鲁斯·博伊特勒是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得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宿主防御遗传学中心主任。他与朱尔斯·霍夫曼的研究共享了一半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项的另一半授予拉尔夫·斯坦曼。本篇中,布鲁斯与克里斯托夫·泰斯(Christoph Thaiss)畅谈了有关生物学的困惑和直觉。  相似文献   

7.
方鸿辉 《自然杂志》2009,31(2):120-123
医学遗传学家曾溢滔1939年5月27日生于广东顺德.1965年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兼卫生部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胚胎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溢滔长期从事人类遗传疾病的防治以及分子胚胎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我国基因诊断研究和胚胎工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这是1977年10月20日“美国人类遗传学学会”年会上的新任会长就任演说。着重谈到了人类遗传学和医学遗传学之间的关系,医学院校开展遗传学教学和科研的必要性,以及吸引基础科学家参加这个领域工作的重要意义等。强调今后最应重视的是要运用基础科学的最尖端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人和病,并指出要重视行为遗传学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个医学遗传研究所——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已步入而立之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上海市儿童医院医学遗传研究室。该所是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医学和生物学基地,形成了医学、遗传学和胚胎学等学科交叉、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体系,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克拉伦斯·库克·利特尔决定研究遗传学,并听从一位同事的意见开始利用老鼠进行实验。利特尔是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当时遗传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利特尔对它充满了兴趣。他将一个老鼠家族的后代相互交配繁衍后得出了一种近交鼠,这种老鼠被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基因变异,对遗传学研究意义重大。利特尔的工作受到科学界的肯定,他后来成了美国缅因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校长。1929年,利特尔转而利用他培育的老鼠研究癌症和哺乳动物的其他问题,然而不久金融市场出现危机,股票下跌,利特尔的研究经费面临枯竭。在万般无奈下,利特尔和他的同事…  相似文献   

11.
布赖恩&#183;皮帕德(Brian Pippard)爵士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了为期11年的卡文迪许实验室教授(即该校物理系教授),他同时也是金属电子结构领域的专家,具有化繁为简的天赋。  相似文献   

12.
广大遗传学工作者盼望已久的中国遗传学会,正式成立了。这是我国遗传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遗传学界向现代化进军的一个良好开端。遗传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它的成果滲透到几乎生物科学的所有领域,并被应用到医学和农业科学之中。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建国以来始终未能成立遗传学会。现在,在争取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大好形势下,中国遗传学会成立大会,于10月6日到12日在南京举行,同时举行了学术报告会。230余位代表和  相似文献   

13.
张娟 《科学之友》2009,(6):114-115
医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尝试,包括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模式、实验室建设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梁植权 《科学通报》1983,28(13):823-823
1949年Pauling及Itano发现镰刀状细胞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的电泳行为与正常人的不同,因此认为是血红蛋白分子发生了异常,从而提出“分子病”这一概念。异常血红蛋白的研究在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优生学及人类学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在医学方面,某些异常血红蛋白可导致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或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不  相似文献   

15.
医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尝试,包括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模式、实验室建设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毫无疑问,夸克——组成质子、中子以及世间万物的基本粒子——有着一个奇怪而又迷人的名字;而发现夸克的默里&#183;盖尔曼(Murray Gell-Mann,下图)犹如深爱物理学一样深爱着这个名字。在先后就读于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之后,21岁的盖尔曼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开始了他的博士后工作,之后,他又去了芝加哥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正是在那里,盖尔曼奠定了我们对物质基本组成认识的基础。他以八重法写下了亚原子物理的蓝图,让人们重新认识了难以理解的粒子物理世界,而这一工作为盖尔曼赢得了196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7.
吴燕华  卢大儒 《自然杂志》2011,33(4):245-248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的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他一生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来自于亚洲瓢虫为实验对象的经典遗传学及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谈先生和他的学生们对亚洲瓢虫鞘翅色斑遗传变异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亚洲瓢虫色斑变异的镶嵌显性(也叫嵌镶显性.mosaic dominance)遗传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细胞遗传学——密切联系医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有很大的进展。它同生化相结合,开辟了预防和治疗的途径;同细胞学相结合,提供了简易的诊断方法。它的研究成果,不论在遗传学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医学上,都有重要的意义。1956年齐亚(J.H.Tjio)和列文(A.Levan)发表了“人的染色体数目”的论文,确定了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是48条,而是2n=46条,这篇论文标志着现代人类细胞遗传学的开始并间接影响着生物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元月八日是遗传学的伟大先驱孟德尔(Mendel,1822~1884)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在孟德尔逝世后的一百年时间里,遗传学从诞生到蓬勃发展,今天已经是生机勃勃,奇葩竞放,令人目不暇接。荣获1983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麦克林托克(B.McClintock,1902~)所发现的“转座因子”(transposition elements),更是现代遗传学花园中的一朵光采夺目的鲜花。  相似文献   

20.
<正>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有一个名为“冰冻动物园”的实验室。它是全球第一个动物细胞冷藏馆,创始人库尔特·贝尼施克为德裔美国人,生于1924年,1949年移民到美国。作为一名痴迷于遗传学知识的科学家,贝尼施克多年来在医院从事生殖病理学的研究。早在1972年,他就开始收集珍稀濒危动物的皮肤样本。他本人当时并不明白该如何处理这些样本,也不清楚保存濒危动物的细胞有何用处,但觉得这样做很有必要。他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会开发出一种工具,利用这些皮肤样本让濒危动物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