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单榀张弦桁架结构各因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SAP2000,对一跨度128 m的单榀张弦桁架结构进行了受力性能分析,研究了撑杆间距及数目、矢跨比、垂跨比和桁架截面高度等4个参数对结构变形、内力和用钢量的影响,为张弦桁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设计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矢跨比适宜取0.12,垂跨比适宜取0.1,桁架截面高度与跨度之比在0.023左右合适,对于跨度为128 m的张弦桁架结构,撑杆数目以11个为宜.  相似文献   

2.
短撑杆式张弦桁架是一种新型张弦桁架,是对传统张弦桁架的改进。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撑杆式张弦桁架索与撑杆接触单元模拟不同对桁架结构内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弦梁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ANSYS软件中的子空间迭代法,分析了张弦梁结构的自振特性,针对不同的参数如矢跨比、垂跨比、撑杆数、横索数、预应力度和整体倾角等进行了大量参数分析,得出了各参数对张弦梁结构的自振特性的影响及张梁弦结构的自振规律.  相似文献   

4.
张弦桁架结构拉索设计预应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预应力态张弦桁架结构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建立了拉索设计预应力计算公式,以哈尔滨国际体育会展中心屋盖张弦桁架结构型式为背景建立算例结构模型,研究了拱桁架上下弦杆截面积比对拉索设计预应力、结构特征杆件内力和结构变形的影响,以及张弦桁架结构矢跨比所产生的影响.文章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可为今后此类大型张弦桁架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大跨度新型张弦桁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管桁架和张弦梁的力学和构造特点,通过在管桁架结构的下弦加竖直撑杆,配置拉索并施加预应力,得到一种新型空间结构形式——新型张弦桁架结构,它可以看作是张弦梁加竖直撑杆时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这种结构不仅具有管桁架的优点,同时又能克服张弦梁的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大跨张弦桁架结构尺寸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结构重量为优化目标函数,以杆件截面为设计变量,对大跨张弦桁架结构进行尺寸优化设计研究,考虑了杆件长细比、强度和稳定以及结构刚度等约束条件.杆件截面设计变量采用现行规格离散值,利用直接搜索法进行优化搜索.研究表明,大跨张弦桁架结构设计是由结构刚度条件控制的,直接搜索法与离散设计变量联合使用提高了优化搜索速度.  相似文献   

7.
在鄂尔多斯东胜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展厅结构设计中,提出了在张弦桁架之间设置双层网壳的新结构体系,在满足复杂建筑造型的同时,有效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设计了接近实际工程的基本算例,从整体模型入手,全面分析了垂跨比、初始预应力和撑杆数量变化对结构静力性能、动力性能以及用钢量的影响.依据分析结果,对不规则造型的鄂尔多斯东胜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展厅进行设计,其中索的预应力是设计中的难点和关键,本文给出了详尽的调索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弦梁结构弹塑性大位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由梁单元、杆单元和索单元组成的混合有限元法对采用工形截面钢拱梁的张弦梁结构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大位移分析,通过跟踪结构在自重类荷载、半跨分布荷载以及风荷载作用下的平衡路径全过程,明确了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态,以及撑杆数目、初始几何缺陷、材料弹塑性等因素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宜在结构跨中设置撑杆、初始几何缺陷对张弦梁结构的承载力影响不大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针对由张弦梁概念和巨型网格结构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超大跨空间结构,提出了5种可能的索杆布置方案.研究了矢跨比对不同布索方案结构变形的影响,并对同一矢跨比下各布索方案结构的最大挠度、杆件内力峰值、支座水平反力、挠度和内力分布情况、稳定承载力及失稳模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且与同样形式未布索结构作比较.结果表明,预应力体系的引入可以显著改善巨型网格结构的整体变形、杆件内力峰值和整体稳定承载力.在各方案中,拉索交叉的索杆对称布置于立体桁架拱跨中大部分范围(非满布)的布索方式能最有效地改善结构静力与稳定性能,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弦支筒壳.采用基于响应面函数的蒙特卡罗法,运用APDL语言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研究了弦支筒壳的稳定性及其整体屈曲失效模式下的可靠性;分析了矢跨比、垂跨比、撑杆数目和预应力作用等对结构承载力和变形失效模式下可靠性的影响,给出了基于结构可靠性的上述参数的合理取值.分析结果表明:弦支筒壳的屈曲特征值、非线性屈曲临界荷载值和整体稳定性的可靠度指标均比单层筒壳大幅度提高;矢跨比和垂跨比对结构可靠度的影响较大,而撑杆数目对其影响较小;预应力值的改变对结构承载力失效和变形失效的影响较大,而对整体屈曲失效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运用APDL语言对新广州站工程三向张弦梁结构建立的参数化模型,利用一阶优化方法,对初始结构进行全构件截面和形状参数的综合优化.并在矢高和垂度确定的情况下,分别采用分级优化和综合优化分析了构件截面的合理取值.分析结果表明:矢高和垂度是三向张弦梁结构设计中极为重要的设计参数,新广州站三向张弦梁结构的最佳矢高为9.189 m,其垂跨比应不小于0.034,下弦垂度和上弦矢高的经济比值为0.22~0.23.上弦拱构件在结构中占的比重较大,可以通过减小拱截面的壁厚来降低结构的用钢量.并通过综合优化得到新广州站三向张弦梁的最佳梁弦刚度比为1.23×10-4.  相似文献   

12.
大跨度张弦桁架预应力张拉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通过对模拟千斤顶升温的模拟千斤顶法实现拉索预应力,提出了张弦桁架预应力的实用确定方法.将使用状态下计算得到的千斤顶温度荷载加到施工状态的计算模型即可求出施工需控制的索力、控制点位移.二次张拉需考虑张拉对相邻桁架的影响,施工控制难度大,本文结合哈尔滨会展体育中心支座跨度128m的超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桁架结构的深化设计计算,提出了单榀张弦桁架下弦拉索胎架一次张拉法施工方法,通过对张拉阶段胎架与张弦桁架间摩擦力的计算研究,定量索力下跨中位移法考虑摩擦力影响,以跨中竖向位移作为预应力张拉的主要控制指标,成功地完成了该工程预应力张拉施工.  相似文献   

13.
黄小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0):5095-5100
悬索桥施工过程中,钢桁梁线形随主缆的大位移不断变化;同时伴随着钢桁梁受力的增加和结构刚度的增加。钢桁梁杆件应力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往往施工过程应力要比成桥状态应力大许多。同样不同的施工顺序和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对钢桁梁杆件应力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通过对矮寨悬索桥钢桁梁新施工方法过程中杆件应力监控来分析钢桁梁杆件应力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和坝陵河大桥施工过程中钢桁梁杆件应力进行比较分析。为新施工方法完善和积累经验奠定基础,也为以后钢桁梁杆件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抱杆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天鹰优化器的抱杆结构优化方法。根据抱杆工程实例,建立轻量化设计模型。将角钢杆件的截面尺寸作为优化变量,采用罚函数法处理许用应力,位移和屈曲系数三种约束条件。为了解决天鹰优化器局部搜索能力不足的问题,使用混沌映射进行种群初始化,使首代种群在搜索空间内分布更加均匀,并引入新的平衡方式使算法在迭代后期仍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同时加入非线性参数增强局部搜索能力,引入反向学习策略增强算法摆脱局部最优的能力。十杆平面桁架结构尺寸优化算例结果验证了改进算法具有更好的寻优能力。抱杆结构轻量化设计结果表明,改进的天鹰优化器提供的设计方案更佳,抱杆质量减轻了16.55%。改进天鹰优化器能够有效处理平面桁架和空间杆系结构的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客货共线1-156m简支钢桁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支钢桁梁桥因其受力明确、结构高度低、自重轻以及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在铁路桥梁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采用。黄韩侯铁路单线1-156 m栓焊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度的简支钢桁梁结构。该桥主桁采用无竖杆的三角形腹杆体系,主桁弦杆均采用箱形截面;腹杆采用箱形截面和H形截面;上、下均采用交叉式平纵联,采用工字型截面。采用MIDAS Civil 2010建立该桥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其主桁杆件内力、应力、疲劳应力幅,及全桥自振周期。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双向受力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拼缝构造方案,提高叠合板拼缝处的受力性能,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口袋式拼缝形式的叠合板。由于新旧混凝土叠合面容易发生相对滑移,从而影响板的整体承载力,因此本文利用有限元法研究其受力性能时考虑了叠合面滑移。通过对现浇板、密拼式叠合板和新型口袋式叠合板的数值分析,研究拼缝构造形式、现浇层厚度和附加钢筋对叠合板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口袋式拼缝形式可以使叠合板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并保证了预制层和现浇层混凝土之间力的有效传递;增加现浇层混凝土厚度能够有效提高叠合板的承载力;附加钢筋配筋率对叠合板承载力影响也尤为明显,叠合板承载力在一定范围内随附加钢筋的配筋率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煤炭工业领域中由于输煤钢桁架栈桥的大跨度,超长度,其结构振动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力及安全舒适度。本文在分析研究输煤钢桁架栈桥的振动基础上,提出了钢桁架振动的控制措施,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8.
二胡的弦与琴杆的距离适当,是演奏者能保持正确手形的必要条件,由于琴杆左侧至琴筒右端面距离一定,青少年及手指较短的演奏者不得不把千斤调短,使弦线过于倾斜.据二胡的演奏方法和振动规律,通过分析,从理论上指出了这将导致琴弦和琴皮的振幅都要变小,结果音量变小,不易演奏强弱变化的音型;同时不易实现“滚压结合式”揉弦中的“压”;提出在制作上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