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月 《自然与人》2014,(1):24-31
暗能量是个谜。暗能量充溢整个宇宙,占了宇宙总组分的三分之二,我们却对它毫无察觉;它推动着宇宙加速膨胀,我们却不知它为何物。暗能量到底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虚幻的魅影?  相似文献   

2.
从核聚变中获取能量HaroldP.Furth著罗季雄译——从原子核聚变中获取能量的技术,可能在下世纪中叶得到广泛应用本世纪30年代,当科学家们开始懂得太阳及其他恒星由原子核聚变提供能量后,他们的想法就转向重视这种过程,起先当然在实验室中进行,最终则是...  相似文献   

3.
尽管美国天文学家最早推断出暗能量的存在,并在2011年成功证实且赢得当年度的诺贝尔奖。让整个物理学界接受了暗能量存在这一事实。然而,美国却未能把这种发展势头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4.
对于《变形金刚》的电视和电影,想来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些会变化的机器之间斗争目的,除了正义,还有能量块。电影的情节纯属虚构,却暗示了现实中的能源危机,至于其中的“能量块”,在现实中似乎也能找到影子——它们看上去就像“可燃冰”……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物理学家AndreaRossi日前在博罗尼亚大学公开演示了一台“冷核聚变”机器E-Cat。这台机器输入了不多的能量,但是引发了氢和镍原子的反应,使其输出了输入能量的10倍还多,因为尚未通过专利申请,Rossi现在拒绝公布E-Cat的工作细节。  相似文献   

6.
则鸣 《世界科学》2013,(11):F0003-F0003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自1997年被称为“人造太阳”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启动以来,首次实现“产能超出消耗”的核聚变反应,即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超过引发核聚变所需的燃料,这让科学家距离实现自持裂变的梦想更近一步。自持裂变可以产生无限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7.
尽管宇宙学家们不敢肯定暗能量是什么,但是他们由此萌发了许多想法,并得到了三类可能的暗能量候选者:精质、真空能和幻影能。究竟哪种候选者能够“胜任”,这不但要依赖于一个参数值,而且还要依赖于该参数是否随时间而变。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牛顿创立的能量守恒定律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在此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被广泛应用,从不曾有人怀疑、然而,不久前,北京民族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班的王学勤同学却大胆地埘此提出了怀疑,并设汁了一个小装置来证明能量守恒定律不成立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生理学研究表明,树叶在其生命的最后数星期里,也许需要特殊的保护。实验证明,老树叶收集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比年轻但成熟的树叶差。当树叶变色时,尽管植物获取能量的效率和处理能量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中医物质转化理论的现代科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国兴 《大自然探索》1998,17(2):107-111
中医物质转化理论是阴阳学说框架结构中的一部分,其认识的主体是气,形,质的相互转化。如果用能量,体积,质量分别为气,形,质换装,那私,“气生形”、“形归气”等语句所表达的就是能量,体积,质量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1.
《科学24小时》2011,(2):52-52
“黑洞”一直以来都非常吸引科学家及民众的研究和关注,在人们的认识中,“黑洞”的引力如此强大,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而美国天文学家日前宣布了一条消息,他们发现银河系中央分离出两个巨大的“气泡”,其中包含巨大能量,这些能量可能就来自银河系中心产生的超级黑洞。  相似文献   

12.
黄樨 《大自然探索》1997,16(1):112-116
借助于当代学术思潮中关于系统科学,自组织和复杂性的一些新观点,新结论,本文解释了生命能量系统活动的内部机制和结构,简明了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所要达到扣目的。通过哲学思想的讨论,使不同领域的生命科学研究了解生命能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友》2005,(6):12-12
通过对遥远星系团发出的X射线进行观测和分析,欧洲航天局科学家最近得出了与暗能量理论不符的结果。专家指出,新结果意味着人们过去一直探讨的宇宙暗能量“或许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4.
刘建学 《科学之友》2004,(10):24-26
发现黑洞。美国宇航局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在1999年探测到一颗超新星周围物质喷出的大量X射线,科学家据此认为,这颗超新星中央存在黑洞。该望远镜拍摄的另一张照片,显示了一个遥远类星体喷射出的X射线流达20万光年之远,其喷射出的能量可能相当于10万亿个太阳释放能量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含笑 《科学之友》2007,(8A):69-69
一般而言,早餐摄取量约占全天总热能的30%,午餐约占40%,晚餐约占30%。而在早餐能量来源比例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5%~65%,脂肪应占20%~30%,蛋白质约占11%~15%。  相似文献   

16.
陆埮 《科学》2007,59(3):38-41
宇宙暗能量的发现是近年来宇宙学中最重要的进展。在这之前,宇宙学已经历了大爆炸宇宙学和暴胀宇宙学两个阶段,暗能量的发现使得它发展到了精确宇宙学(或和谐宇宙学)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真空能危机     
尽管真空有能量,然而了解能量的大小却是主要的难题。一种解释是循环大爆炸假说;另一种则是人择原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音乐疗法,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相似文献   

19.
肥胖为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引起的脂肪过度堆积,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综合征的重大风险因素。脂肪作为防治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组织靶点,分为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以及产热并消耗能量的棕色和米色脂肪。研究发现,成年人体内的棕色和米色脂肪含量与机体能量代谢呈正相关,而与BMI和血糖呈负相关,提示激活人体棕色和米色脂肪产热在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方面的重大潜力。文章讲述了棕色和米色脂肪细胞的发育起源、解剖学特征以及调控其发育和产热功能的各种因素。总而言之,棕色和米色脂肪作为治疗肥胖的靶标既具有巨大潜力,又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文蒂 《科学之友》2010,(8):46-49
如果你从今天起不再吃饭,那你绝不可能活过两个月,而鳄鱼不吃不喝却能活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与鳄鱼之间的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呢?这是因为我们是温血动物,我们每天所吃食物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在调节体温的过程中消耗掉了;鳄鱼则是冷血动物(也称变温动物),它们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维持体温和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