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个人感觉另一个人的活力所在,除了第一印象,还有就是心灵的感应,即第六感观的认知所起的作用。人体的外表存在着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气场,它由人体本身产生的能量气息经不断地流动所形成。人的气息是构成这一气场的支架,人体制造的臭氧和其他活性较高的氧化剂,是气场的真实内容,而人的健康活力,则是被人感知的气场亮点。人的气息是生命的支点,没有了气息,也就不存在气场。人体所制造的臭氧和其他活性较高的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花菜可能要刮目相看了,因为有新的证据表明,花菜中含有强有力的抗癌物质。位于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从花菜中鉴别出了一种称为胡萝卜子素的化学成分,它能激发动物和人体细胞产生抗癌酶。细胞药理学家鲍尔·泰勒利说:“胡萝卜子素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有潜力的抗癌物。”泰勒利和他的合作者在92年3月14日的国家科学院会议上,就此作了报告。从70年代中期起,研究人员就开始着手研究蔬菜对防癌的作用。他们发现,蔬菜包含的化学物质可以导致人体细胞制造不同的酶,但并非所有的酶都对人体有利。有一类酶,称作一号酶的,会把无害的物质转变成氧化剂,损伤细胞的DNA,从而增加癌的危险.为了对抗这种威胁,细胞同时会产生二号酶,它会除去氧化剂,不会引起任何基因损害。  相似文献   

3.
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但是它工作时需要连续地向其供给活物质(能起反应的物质)——燃料和氧化剂,这又和其他普通化学电池不大一样。由于它是把燃料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转变为电能输出,所以才被称为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利用水电解逆反应的一种“发电机”。它由正、负极和夹在正、负极之间的电解质板所组成。最初,电解质板是利用电解质渗入多孔的板而形成,现在正发展为直接使用固体的电解质,在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空气)。氢在负极分解成正离子氢(H+)和电子e-,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则沿外部电路移向正…  相似文献   

4.
生化检验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简称。生物化学是探讨生命奥秘的一个学科,人体是一个结构复杂而又具有生命活力的有机体,人的身体中大约有60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当于银河系中星星数量的1万倍。人体中还存在着各种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气体、矿物质、各种酶类、无机离子(钾K、钠Na、氯Cl、钙Ca、镁Mg等)和微量元素等物质。人体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和自身成分稳定的需要,要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取身体所需要的物质,又必须将身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因此身体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  相似文献   

5.
在汶川大地震的搜救现场可以看到搜救犬的身影.搜救犬寻人是用鼻子闻人味.人体的气味是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它和人代谢出的物质有关.这些物质中含有多少化学成分呢?经用现代科学技术检测人体气味,结果表明体味中所含的物质多达700余种.  相似文献   

6.
<正>植物也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正常调节美黄芩美黄芩是人们很喜欢的精神强壮药。它能减轻人的紧张和恐惧感,减轻心理压抑,增强人体活力;还有消炎的功能,对治疗关节炎有很好的效果。美黄芩所含的苦性物质,具有退烧和强肝  相似文献   

7.
南极上空春季臭氧耗损很显著,形成“臭氧洞”.大气臭氧气相反应过程不能阐述臭氧洞的产生现象,低温下气相反应,无力解释臭氧的快速损耗.Solomon,Rowland等提出大气中非均相反应可能对臭氧的破坏起重要作用.发生非均相反应需要有颗粒物存在,极地上空平流层云的形成提供产生非均相反应的条件.在南极上空冬季和春季有三种类型的极地平流层云,Ⅰ型颗粒物是由三水合硝酸(NAT)组成,形成温度约为197K;Ⅱ型颗粒物主要成分是水,在约187K形成;Ⅲ型平流层云由珠母云组成.在这些颗粒物上发生的非均相反应将使非活性的储库化合物转化为活性氯,由此导致臭氧急剧下降并产生高浓度的C10.因此研究在冰晶上的非均相反应是大气臭氧耗损过程研究的热点课题。 臭氧在冰晶表面的耗损有两种方式:(1)在冰晶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破坏臭氧;(2)臭氧在冰晶表面发生吸附作用.当冰晶蒸发后,臭氧又能释放出来.本工作试图测定臭氧在冰晶上的耗损速率,以后再逐步研究所发生的化学过程和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8.
奇妙的胸腺     
在人体的胸骨和纵膈上部交会处,有一个很小的腺体叫作"胸腺",对人的健康、寿命、青春活力、记忆力等,都具有非凡的作用。研究证明,胸腺激素可以使人体细胞,特别是各种功能细胞被激化和强化,从而创造出新的生命活力。例如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B"淋巴细胞,是能使抗体摧毁外来病源如天花、麻疹的细胞;"T"淋巴细胞是一种对癌细胞、病毒和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细胞,还具有识别和记忆功能,并能够产生各种抗体去抵御疾病的袭击。这些最初由骨髓产生的淋巴干细胞,并不具有免疫机能,而由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胸腺后,经过胸腺激素的激活,便具有免疫机能了。人体中每天有无数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中死亡,其中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细胞,胸腺激素则能使后者相对减少,前者加强和加速。但胸腺的生长周期十分短暂,它与人体的发  相似文献   

9.
两个有关地球大气难题——臭氧的耗尽和温室效应,从多种方面相互联系着。在平流层中产生的破坏臭氧或干扰臭氧光化学反应的物质,大大加强了温室效应。相反,温室效应,尤其是CO_2的作用,使平流层的温度降低,减小了在平流层的中、高层臭氧消耗速度。导致温室效应产生的最显著的一个因素——大气中的CO_2,其来源就是消耗量还在不断上升的化石燃料,但并非所有产生的CO_2都滞留在大气中。在大气与海洋之中,有几乎相等的CO_2含量,这是由CO_2分压在大气和表层水面的平衡控制的,而在海水中CO_2的分压是由其中CO_2的总量(CO_2,HCO_3~-CO_3~-)  相似文献   

10.
过去,人们认为激素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产生的物质。激素由血液带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中的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胰腺等都会产生各自的激素如胰岛素等。但是最近,科学家发现人体内的一些其他器官也能产生激素。在一些想象不到的部位如中枢神经和肠胃等都发现了激素,还发现人类心室也能产生  相似文献   

11.
正为什么只在南极有臭氧洞?臭氧洞是怎么形成的?南极臭氧洞和北极臭氧异常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臭氧层:地球之盾臭氧是一种由3个氧原子组成、有特殊"臭"味的气体,主要分布在平流层,特别是在离地面20~30千米的臭氧层里浓度最大。臭氧是一种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和氧化性很强的物质,它在平流层中的生成和分解与太  相似文献   

12.
今年初,我们曾报道过含维生素A的水稻新品种。 这种新水稻是由一国际科学家小组利用遗传工程培育的,美国孟山都公司拥有培育这种新水稻所用某些遗传工程技术的法定权利。最近,孟山都公司宣布将不要求他人使用这一技术时付出代价,这是为了降低这种权利转让给发展中国家时的费用。该公司认为,成功地开发利用这种新水稻对无数不能得到充足维生素人的儿童有帮助。维生素A对于人体的天然抗病保护系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预防皮肤和其他组织干燥,还能产生眼中的感光物质。维生素A缺乏的人在黑暗中视力模糊,他们可能产生眼睛干燥…  相似文献   

13.
人体免疫系统吸收各种细胞和分子,以防止病菌和其他“外来”物质。其中补体是由十七种蛋白质组成,它帮助T细胞、抗体和巨噬细胞等抵抗来犯之敌。“补体组分”是参与战斗并集结其他补体蛋白投入战斗的第一种补体蛋白。  相似文献   

14.
0—33公里大气臭氧和气溶胶垂直分布的气球观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广玉 《科学通报》1986,31(15):1165-1165
臭氧是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成分。尽管它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但它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系统却至关重要。正是由于臭氧对太阳紫外辐射的吸收,才得以使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物界免遭过量的太阳紫外辐射之害。近年来,人类活动对臭氧含量的影响已成为一个众所关注的问题。大气臭氧含量的变化不但影响到大气中大量光化学反应,而且由于臭氧是平  相似文献   

15.
臭氧是大气中非常稀薄的一种活性气体,每1000万个分子中只有3个臭氧分子,90%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上空10至50千米的平流层中,它可吸收99%来自太阳发出的强烈紫外线,从而保护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灵。另外,臭氧还可使我们地球低层的大气冷热适度并减少温室效应,以便更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它是我们地球生物不可缺少的天然保护伞。  相似文献   

16.
治疗性抗体药物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体是机体对抗原刺激发生反应,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能特异性地识别相应的抗原物质并与之反应.抗体是体内最奇妙的分子,有巨大的多样性.任何被人体免疫系统视为"异己"的外源性物质,如细菌、病毒或毒素等,都能引起机体产生抗体,从而发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体由成千上万个细胞组成,然而每个零件的重要性如何不是由其体积大小或细胞的数量来决定。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极小的组织(在动物的大脑中,这个组织仅为1立方毫米左右),科学家们把它叫做“兰斑”。苏联医学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当人处于应急状态时,“兰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称,当人碰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兰斑”会分泌出一种新肾上腺素,这种物质可使人体内引起应急反应。这一奇特的组织靠专门的神经元与大脑的其他部分紧密相  相似文献   

18.
一种描述臭氧在人体脑内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已经由Northwestern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师Jamoes B.Grotberg研制成功。这对研究臭氧诱导肺部紊乱是非常有用的。在这一模型中,呈管状网络的肺部组织分成了许许多多愈来愈小的通气孔,在这些孔的内壁衬有一层液膜,在通气孔开头部分的液膜中有臭氧存在。但是在第17部分的液膜上呈现有许多小坑,液膜由于太薄而起不到保护肺组织的作用,大量的臭氧  相似文献   

19.
循环血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俊明  肖丙秀 《自然杂志》2002,24(5):265-268
肿瘤标志物 (tumormarker)是指由肿瘤组织产生的存在于肿瘤组织 ,或分泌至血液或其他体液 ,或因肿瘤组织刺激 ,由宿主细胞产生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物质 .随着医学的发展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通过循环血中的肿瘤标志物及其活性来诊断恶性肿瘤的新方法 ,如 :端粒酶活性、性激素受体、特异性mRNA、谷胱甘肽转移酶 μ基因、rDNA转录活性、血粘附分子和肿瘤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等 .这些肿瘤标志物为肿瘤的诊治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体是由为数众多的活动关节所组成,其重量中心高于支点,而支承外形的面积却很小,所以保持人的自然直立姿势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解决这课题,需要牵动一系列的反射链。在苏联科学院信息传递问题研究所B.C.古尔芬克里(B.C.)和日本旭川医学院C.莫利(C.)联合写的著作中,介绍了他们对上述课题所作的实验:在人所站立的支承平台上作节奏性的不同频率的前后倾斜,把膝肌在此条件下产生的电活性、胫关节中的角度变化以及人体各点的运动状况都记录下来。可以确定,胫关节中的角度变化在相位上同平台的运动相吻合。在平台的运动同人体及头部的摆动之间有一个相位移动,该移动取决于扰乱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