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语中的汉语汉字词汇与和语汉字词汇前面加上接头词时,是要区别使用“お”和“ご”.如何正确使用“お”和“ご”,不仅是日语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区分日语词源中汉语汉字词汇还是和语汉字词汇的一个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2.
夏晓辉 《科技信息》2007,(15):402-403
接头辞是日语中特殊的一类词。“お”和“ご”是最为典型的接头辞。本文就“お”和“ご”的用法进行了归纳整理,并探讨了它们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3.
从日语固有词汇、汉语词汇、外来语词汇等三大主流八个方面分析了日语构词方式,认为日本文字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输入了汉字并加以利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假名汉字混合文字与构词方式并固定下来,其次是输入欧美各国文字即外来语。  相似文献   

4.
《敬語の指針》将日语敬语重新分类,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将自谦语细化为自谦语I和II。文章从两类自谦语的概念入手,对"敬"与"礼"的区别、补语敬语与听者敬语的区别及"お/ご…いたす"的双重属性等三个方面对其应用深入解析,同时指出了自谦语II有郑重语化发展趋势,以及应将"お/ご…いたす"归属于新的分类——复合谦语。  相似文献   

5.
赵书文 《科技信息》2011,(29):264-264,259
日语的单词成分按由来分为四种:和语(話し言葉)、汉语(書き言葉)、外来语、混种语。其中,含有相同汉字,意义相近的词汇很多。例如:「求める」与「要求する」这样成对的和语与汉语词汇,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究竟在哪里,与哪些词搭配,如何使用,对日语学习者及工作者来说都是关系密切,意义影响深远的。  相似文献   

6.
仇萍 《科技信息》2006,(10):96-98
日语中大量汉字词汇的使用,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提供了方便,但日语汉字词汇并不等同于中文汉字词汇,应加以区别.另外,掌握日语汉字词汇读音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记忆效率.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日语和汉语一样也使用汉字。所以,在词汇的读音、表记、意义和用法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从第二语言习得者的立场出发,以日语使用者本身的错误为重点,对比分析研究中国人学习日语时经常出现的词汇错误,以及因为对日语词汇的理解错误而造成的误用。  相似文献   

8.
朱绪芹 《科技信息》2009,(32):I0173-I0174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注意到:日语里许多同汉语书写一致的汉字熟语却存在着和汉语大不相同的意义和用法。中日汉字之间的意义及用法差异是如何产生的?追根溯源,中国是汉字的发祥地。日语里使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从中国传递过去的。中日同形的汉字词,是不是在传递到日本之后发生了某种变迁,从而形成了与原汉字词意义迥异的新词汇呢?在本稿中,我们从众多的中日同形异义词当中选取了使用频率较高的“勉强”一词,通过和原汉语词的对比来探讨现代日语中“勉强”一词各意义的由来。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语言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从汉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并广泛使用。同时依据汉字发明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并且制造了和制汉语和国字。在日语的词汇中,汉语词汇占到接近一半,汉字已经成为日语文字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语词汇深深地扎根于日语中,促进了日本对文化的吸收,也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林坡  赵茜 《科技信息》2007,(26):217-217,235
汉语跟日语的关系很特别。在中国历史上,汉语得益于文化优势,在与周边语言接触交往时基本上保持着强势地位。像接壤的越南语、韩语等,从汉语中吸收了大量词语,但是它们对汉语的影响并不多。日语则不同,它先是从汉语吸取大批成分,后来又把许多汉化的成分回输给汉语,结果,这两种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结构虽然很不同,在词汇上却接近起来。由于不是单向的输入、零散的借取,而是成规模的相互借用,日语文字系统与汉语文字系统、日语词汇与汉语词汇、日本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关系,就变得错综复杂。这就对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日语汉字教学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陈婧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2):153-154
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等众多汉语词汇来自法语.日语自古采用汉字,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用汉典翻译了诸多法语词汇,中国予以借用.法语不少词汇经日语这一媒介进入汉语.本文拟列举几个有代表性词汇对此过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李霞 《科技信息》2011,(21):I0203-I0203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中国学习者会发现,同样一个中文的词语在日语的词汇中,既有外来语这一词类,又有汉语这一词类。例如「スポーツ」、「体育」、「運動」也就是说外来语单词「スポーツ」翻译成中文后,与汉语词汇「体育」、「運動」翻译成中文后意义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日语汉字词汇“AB”型和“BA”型的词性,将其分为四类进行语义比较发现:“AB”型和“BA”型作为名词、名词和スル形动词、名词.ナ形容词时,两者的语义范围应为“BA”型≥“AB”型,“AB”型的意义包含在“BA”型中;作为スル形动词时,其语义范围同样是“BA”型≤“AB”型,但“AB”型的意义并不全部包含在“BA”型中。  相似文献   

14.
日语外来语形容词在情感色彩、表现力上有着和语与汉语形容词所没有的作用,具有更加充实、完满的语用功能,在实际语言使用中扮演重要角色。外来语形容词既有对和语与汉语形容词词汇构成补充的,也有与和语、汉语形容词词汇各司其职的,又有对汉语形容词词汇构成竞争的。  相似文献   

15.
戴玉金 《龙岩学院学报》2010,28(1):100-102,107
中日两国是已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近邻。汉字、汉语的传入,不仅给日本民族提供了记录、书写语言的方法,丰富了日语词汇,还对日语的发音、表达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前后,一些日制的新词进入汉语,给汉民族的文化带来了新鲜的外来因子。从词汇角度来看,实现了汉语和日语的双向交流。既有大量的汉语词汇被吸收到日语,也有一些日语汉语词被接纳到汉语中。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周作人在中日词汇交流中的作用与影响,有必要研究其散文中的日语借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对象是周作人发表于《语丝》前156期(1924-1927)的散文中出现的198个日语借词。研究资料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和《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研究结果表明,周作人使用的日语借词中有92个可视作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说明周作人在散文创作中积极地使用日语借词,在近代中日词汇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释了汉语词汇中“密封”与“弥封”之间的渊源关系 ,并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弥封”一词的解释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学习日语以来,便时不时地感觉到:中日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转换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汉译日"比起"日译汉"来说要难得多.在不断的翻译实践中,笔者意识到"汉译日"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两点.其一:词汇的选择问题--因受汉字词汇①的牵绊,难以选择恰当自然的日语词汇.其二:语序的变换问题--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要保持原文的语序而使得译文不自然."汉译日"时,经常会受汉字词的干扰、将原文中的汉字词汇直接挪用至译文;或者是拘泥于原文的词性(也就是说名词译成名词、形容词译成形容词等等)、使得译文汉文训读②腔调严重不自然.前者,有必要把汉字词汇适当替换掉.特别是和语词汇以及惯用句的使用可以让"汉译日"译文更加自然.后者,与其译成名词、形容词中心句,倒不如译成动词、副词中心句,更加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拟声词”、“拟态词”、“拟情语”,即“ォノマトぺ(onomatope)”。这种特殊的词汇群使日语更加生动和形象。论文以“どきどき”为例,通过对『拟声拟态词词典』、日语语言文字数据库及日本明治以后文学作品里出现的部分例句的使用实态的分析,记述了单一的“拟情词”中的“感觉”到“感情”意义的比喻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中文、日语虽然分属不同语系,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但是中日语之间极深的渊源也造就了日语的特点中充满了中国色彩。比如中国的汉字,被引入日语中经历了从表音到表义的过程,日本在吸收汉字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一些汉语中没有的汉字,在日本被称为国字。日本人运用这些国字和汉语中的汉字创造了很多新词汇。在中日翻译中,如何对待这些披着汉字外衣的日本词汇,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翻译实践中,归化和异化是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对于共同使用汉字的中日语来说,归化、异化又被赋予了一层特殊的含义。比如写真、寿司达人等异化译词,给我们带来了似曾相识又有些陌生的感受,对于这些异化译词,我们是否能够接受?哪些异化译词我们能够接受?本文拟从以上几个方面,结合汉日翻译的实例,进行分析,探求影响可接受度的因素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