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过去和现在,在《西游记》研究中始终有“两个故事”和“两个主题”的说法。认为孙悟空大闹天宫和保护唐僧取经,是两个不同的故事。在这两个故事的矛盾发展过程中,孙悟空所处的矛盾的地位和矛盾的对象是不相同的,前者是叛逆英雄反抗天廷统治者,后者则“转化”为同各种阻挠取经事业的妖魔之间的斗争。前者的主题是:“通过神话式的故事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封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与历史事实中的唐玄奘的形象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形象在过去的评价历来不高,评论者大都把他一笔带过.唐僧形象是值得重新探究的,他具有双层象征意义:从个体形象而言,唐僧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僧侣,是中国古代历代取经者的形象代表;从整体意义而言,唐僧是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地位与处境的一种象征.唐僧形象寄寓了作者很深厚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3.
正大人们都称呼我们是学生,其实我们都是"小唐僧"。当然,我们背着书包不是去西天取经,而是去学校取"知识之经"。唐僧去西天取经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护送,而我们学习过程中有老师的指引和爸爸妈妈的陪伴;唐僧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而  相似文献   

4.
许多学者认为《西游记》中唐僧这一人物形象的光彩逐渐被他的三个徒弟所掩盖,尤其是孙悟空。胡光舟先生《吴承恩和西游记》中的一段话:他(唐僧)懦弱无能,胆小如鼠,听信谗言,是非不分,自私可鄙,优柔寡断,昏庸糊涂,几乎是屡教不改,在取经集团中,他既不是精神力量,也不是实际的战斗者,竟是一个百分之一百的累赘,至于他在取经事业中的作用,说得不客气些,应当是个负数,他的眼泪多于行动,没有白龙马就寸步难行,没有孙悟空将万劫不复。如果一定要说唐僧也有作用,那么,他的作用是一个傀儡、一尊偶像、一块招牌,只因他是如来的犯错误的大弟子金蝉子转世,要靠他这块招牌才能取到经。正如沙和尚所说:“世上只有唐僧取经,自来没有个孙行者取经之说”仅仅把唐僧这一人物存在的意义归于是一种取经的代表符号,  相似文献   

5.
一部《西游记》,在唐僧师徒四人聚齐之前的故事都不是特别好看。收服了沙悟净之后,四个人一起奔赴西天,战胜一个个妖魔鬼怪,度过一道道艰难险阻,精彩的故事才一一展现。其实真正的取经,乃是玄奘一人的辛苦,三位徒弟都是作者的杜撰和想象。作者为什么安排了三位徒弟呢?一方面是因为故事的需要,毕竟  相似文献   

6.
闲扯西游     
话说唐僧奉唐太宗御旨,出差到西天取经。以下便是唐僧师徒四人在路上发生的一件事。师徒四人走在路上,齐唱:“太阳出来我爬上坡,爬上山顶我想唱歌。”这时,走在最前头的孙悟空说道:“咦!师父,前面有个亭子,我们过去休息一下吧!”唐僧:“好!”于是师徒四人走到亭子里,坐下。孙悟空看了看四周,说:“师父,这里风景如画,不如我给您照张相吧!”唐僧:“好!”说完打个响指。于是猪八戒跑到唐僧面前,递上一包烟,说:“师父,这是您的万宝路。”沙和尚掏出打火机,弯腰给唐僧点火。唐僧猛吸一口,吐出烟后,说道 :“先让我摆个pose。”唐僧摆了个很自以为…  相似文献   

7.
<正>《西游记》主要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一起克服困难的故事。在这部作品的第一回里,作者初步探析了地球的发展规律,融入了我国古代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知识。作者在开篇写了一首诗: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充分展现出了孙悟空对取经事业的追求和降魔伏怪的英雄气概。他知恩图报,尊师敬业,对取经事业忠心耿耿,勇往直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而且也是为民除害,具有很强的救世精神,所以他与妖魔的斗争是正义的。取经路上,他有胆有才又有识,从不气馁,表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1998,(7)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世界流传,其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西天取经等故事更是妇儒皆知。在这次由前导公司制作发行的《西游记·齐天大圣》游戏光盘,则截取原著中自"石猴出世"到"封齐天大圣"一段的故事内容。这是一款以M·RPG形式为主的游戏,其中还融合了建设花果山、训练小猴、养成自我性格及间接格斗等成分。在游戏中除了充分体验战斗这一主题外,还需进行建设、升级、交易等策略型活动。游戏主体分为"水脏洞"、  相似文献   

10.
老师,感谢您     
正"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着动人的歌曲、熟悉的旋律,我想说:老师,感谢您!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数学老师黄老师走进教室,给我们讲起孙悟空棒打牛魔王的故事:传说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在途中遇到牛魔王。孙悟空和牛魔王斗起来,难分胜负。后来,孙悟空拿出法宝——如  相似文献   

11.
黄肃秋先生点校的《西游记》是一部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善本,但失校、误校时有所见.《西游记》取材于唐僧取经的宗教故事,小说中的某些寻常字眼源出宗教典故或阐发宗教义理,阅读时需要了解其特殊的语言表达.对《西游记》失校、误校的宗教用语“大雨缤纷”、“教网张罗”、“总发挥”、“万境皆清”、“侮慢”等词语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12.
正你可知道每一株杜鹃树的成长历程却是千辛万苦,仅仅是种子萌发过程就如同唐僧的西天取经一般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杜鹃花是世界名花,素有"花中西施"的美誉,也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野生杜鹃资源非常丰富,全球约有900余种,我国约有600种占世界杜鹃资源的半数以上。杜鹃花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应用价值,既可以作为园林观  相似文献   

13.
韩吉辰 《小学科技》2011,(12):8-9,11
《西游记》中描述:唐僧西天取经,路遇盘丝洞,洞中的7个女妖精是得道的蜘蛛精,号称七仙姑,经常变成美女妖作怪,祸害人畜。  相似文献   

14.
张蕴岭 《世界知识》2020,(12):72-72
中国和印度比邻而居,有着长久的交往历史,唐僧千辛万苦赴印度取经的故事世代传颂。不过,也许是因为隔着喜马拉雅山的缘故,两国却总是有些"近而不亲",双方人民都缺乏对对方的深度了解和理解。近代,由于中国衰落,印度被殖民,两国没有发展起正常的关系。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两国建立新关系打开了大门。1950年代初,两国出于共同的理念和诉求,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二战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猪八戒因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有功,被如来佛封为净坛使者。回来后,他变得有些自高自大。某日听说数学王国新建了一座"方程乐园"的城堡,国王要招聘一名园长,他一大早就赶来应聘,并把孙悟空请来当参谋。  相似文献   

16.
话说当年唐僧率领三名爱徒前往西天取经,在历经千难万苦、横跨千山万水后终于功德圆满。五百年后的今天,师徒四人受玉皇大帝之命下凡考察民情。  相似文献   

17.
八戒寻路     
正唐僧去西天取经,被青牛怪掠走。八戒为救师父,去求师兄悟空。要去花果山,必经一片黑松林,只有所经路线的数字之和等于50,才能通过黑松林。你能帮助八戒顺利通过吗?(答案在本期内找)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从“东土大唐”出发,最终完成“西天取经”的任务。从项目管理的眼光来看,这本身就是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也符合项目的一般特征,即“特定性”(项目任务为“西天取经”,项目交付物为“佛经”)和“过程性”(完成取经任务,提交项目交付物--“佛经”之后,该项目即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9.
沙悟净在皈依唐僧前是流沙河的妖怪,颈项上挂着九个骷髅。为什么要挂九个骷髅? 因为这流沙河河水是:“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的。凡被流沙怪“喫的人头,抛落流沙河,竟沉水底……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所以流沙怪将九个骷髅,以为异物,将索穿在一处,挂在颈上。 为什么这九个骷髅不沉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组成的西天取经团队进行剖析,认为进一步深化团队精神,必须建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树立具有挑战性的团队目标,实现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尽可能获得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