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依据国内外大量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简要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节点区受力特点、影响因素和设计准则等.以框架中节点为例重点阐述现浇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的模型分析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空间框架节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采用新技术高强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提高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方法,并通过3个带有直交梁和楼板的空间框架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该加固方法进行了检验.试验结果表明:加固能够有效地提高节点的极限受剪承载力22%左右,改变节点的破坏模式为梁端延性破坏,提高节点的延性系数到4以上,改善节点的承载力退化和刚度退化,提高节点的能量耗散能力,从而显著改善了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根据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该技术加固梁柱节点的设计和施工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配置HRB600高强钢筋钢纤维整体增强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和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进行10个梁柱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轴压比、剪压比、配箍率、混凝土种类和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范围等对配置HRB600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整体/局部增强的HRB600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滞回曲线更饱满,刚度退化速率更慢,耗能更高.钢纤维混凝土能够显著改善试件的破坏形态,减轻节点的累积损伤.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算HRB600高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受剪承载力时,对于配箍率较低的节点较为保守,对于配箍率较高的节点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试验值.美国ACI 352—02规范比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值的安全储备高.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4个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边节点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以研究此类节点的抗震性能。根据试验结果,总结了异型边节点的破坏形态,研究了节点滞回曲线的特征,讨论了节点核芯配箍率、梁柱截面高度变化对异型边节点抗剪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异型边节点的受力机理,提出应以“小核芯”为分析单元来研究此类节点抗裂和承载力的建议,为异型节点设计公式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巨型框架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节点的特点,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式.混凝土本构关系采用增量式Darwin-Pecknold模型,受拉和受压均考虑下降段,完善了双向受力下混凝土强度和峰值应变的计算公式;钢筋的本构关系考虑了混凝土加劲效应和混凝土开裂后钢筋的变形特点;采用分布式裂缝模型;采用增量法和切线刚度迭代法混合策略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对3个巨型框架节点试件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挠度曲线和钢筋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很好,计算的变形模式同试件破坏形态一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从理论上进一步揭示了巨型框架节点的受力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钢筋砼框架顶层角节点的受剪特征及破坏机理,采用塑性桁架模型理论得出了轻骨料砼框架节点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将计算值与试验结果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准确计算钢筋混凝土(RC)圆柱的受剪承载力是进行延性抗震设计的关键,可有效防止脆性剪切和弯剪破坏模式发生。基于已有的RC圆柱拟静力试验结果,分析了RC圆柱的地震破坏模式和受剪承载力确定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变形(位移延性)影响的RC圆柱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并与现有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RC圆柱的受剪承载力随塑性铰区变形的增加而减小;弯剪破坏模式下,RC圆柱的受剪承载力取决于塑性铰区剪切破坏发生时对应的水平荷载而非骨架曲线上的峰值荷载;所提出的模型能有效反映变形对RC圆柱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可用于不同地震破坏模式RC圆柱受剪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8.
T形柱框架顶层边节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钢筋混凝土T形柱框架顶层边节点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的受力性能,分析了梁纵筋在节点中的锚固及节点的破坏机理和破坏方式,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9个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结果,指出异型节点受力过程分为初裂、通裂、极限和破坏4个阶段;讨论了轴压比、节点核芯配箍率、柱截面高度变化对异型节点抗剪性能的影响;提出应考虑节点核芯区箍筋屈服的不均匀性并在通裂状态下以“小核芯”为分析单元来研究此类节点抗剪承载力的建议;最终给出了异型节点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异形钢骨混凝土柱—钢梁框架节点的地震破坏机理和受剪承载力,进行了4个T形配钢柱—钢梁节点和4个L形配钢柱—钢梁节点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核心区配箍率对节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观察其受力过程和失效模式,分析了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箍筋、钢骨腹板及钢骨翼缘框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变化规律及受力机理,分析了节点的各组成部分的抗剪性能。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节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4个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钢混凝土梁采用高强螺栓T形钢连接的组合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其典型破坏形态及节点域的剪力-剪切变形骨架曲线;在此基础上,对其节点域的传力机理和抗剪性能进行了理论全过程分析,分别建立了节点域钢管腹板、钢管翼缘和夹层混凝土的剪力-剪切变形的三折线模型,并根据剪切变形协调条件对三部分曲线进行简化后叠加,由此得到整个节点域的屈服抗剪承载力和极限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二者整体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按照杆系模型的基本理论,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的弹性地震反应,根据分析结果,得到: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地震作用下的侧移曲线为弯剪型;主框架梁和柱的刚度对巨型框架弹性地震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其规律为“双曲线”型,即保持其他参数不变,随着主框架梁柱刚度的增大,结构侧移减小,其减小的速率会逐渐减缓,次框架梁和柱的刚度对巨型框架的弹性地震反应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预制梁、预制柱之间连接的抗震性能,设计了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边节点,并完成了1个整浇RC试件和2个纵筋搭接长度不同的装配式PC试件的低周反复载荷试验。研究了其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强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等内容。结果表明:装配式试件与整浇试件具有相似的破坏过程,破坏模式为梁端塑性铰区弯曲破坏,节点核心区处于弹性状态,节点整体性能良好,承载能力、初始刚度和耗能能力与整浇试件相当。基于“钢筋直锚短搭接”高效连接技术的装配式框架边节点连接可靠、施工方便、质量可控,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连续复合螺旋箍混凝土柱的连续节点,这种节点的构造为:组合梁混凝土中的负钢筋贯通节点核心区,而组合梁的钢梁部分靠直筋和X筋连接,钢筋连接的节点不但传力明确,还便于核心区混凝土的浇筑,而且X筋能克服本身的滑移,为了研究该节点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对这种节点进行了足尺的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节点坡坏前梁端形成了明显的塑性铰,对节点的强度,延性,滞回性能进行了分析,表明该节点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同时根据实验提出了节点核心区承载力公式。  相似文献   

15.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节点连接方式是目前解决该技术推广的重点问题.提出了预制装配式部分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概念,即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解成柱预制构件和梁预制构件两个部分,只在构件连接区和梁柱核心区设置钢骨,钢骨在混凝土构件中不连续,连接区为无筋钢骨混凝土.开展了3个预制装配式部分钢骨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试件的低周往复试验,并与两个相同工况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试件进行了对比.对2种形式5个试件的破坏规律、滞回曲线、承载能力、刚度退化及延性进行了分析,发现预制装配式部分钢骨混凝土试件的承载力是相同配筋的钢筋混凝土试件的3倍,承载力及刚度退化缓慢,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好,说明装配式连接节点的设计可靠、抗震性能好,符合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理念,可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现场装配施工.  相似文献   

16.
利用ANSYS软件,对5个不同参数下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进行了在低周期反复载荷作用下的模拟计算,确定了各个试件的节点承载力。根据达到极限状态时节点的平衡方程,求出节点核心区总剪力,进而对其在低周期反复载荷作用下的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经过节点核心区总剪力计算值与节点核心区承载力实验值的比较,发现二者吻合较好。为节点承载力的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当遭受爆炸荷载作用时,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荷载承载能力,因而分析不同爆炸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动态剪切力十分重要.基于一种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动态剪切力历史的静态模型,提出了一种有效公式计算剪切单自由度方法中单向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非均布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剪切力,该动态剪切力为动态抗力函数和动态荷载之间的关系,基于两个相互耦合的等效SDOF系统,并且考虑可靠的材料模型和连续模型,能够同时分析弯曲和剪切模式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钢筋混凝土十字形短柱的抗震性能,将高延性纤维混凝土用于十字形短柱底部。通过对混掺高延性纤维混凝土组合十字形短柱(R/ECC)和普通钢筋混凝土十字形对比柱(RC)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其裂缝开展模式、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研究混掺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对十字形短柱抗震性能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在十字形短柱底部采用混掺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可有效控制裂缝的开展,减小裂缝宽度,改善柱底混凝土的压溃剥落状态;短柱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明显提高,刚度退化缓慢,承载力有一定提高。相比RC柱,R/ECC柱位移延性系数、峰值点和极限点时累积滞回耗能分别提高7.3%、225.5%和44.6%,受剪承载力提高9.5%。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受损钢筋砼简支T梁组合加固后的抗剪性能,通过对四片受损钢筋砼T梁进行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并实施抗剪承载力试验的方法,得到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受剪破坏形态,分析了加载全过程加固钢板、植筋、栓钉的应力变化规律及结合面处的相对滑移。试验结果表明:加固钢板与新浇混凝土连接面处工作性能良好,而新旧混凝土连接面处容易产生开裂,在原梁混凝土表面凿毛以及采用较高的侧向加固钢板都可以使加固后结构的抗剪承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