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蚯蚓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微生物量及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中引入赤子爱胜蚓,构建了蚯蚓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比较了蚯蚓人工湿地与对照人工湿地表层和底层的细菌总数、氨化细菌数、硝化与反硝化细菌数及脲酶活性,分析了蚯蚓的引入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中微生物量及脲酶活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的引入对微生物的生长与增殖及脲酶活性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在蚯蚓主要活动的表层0~20cm基质内,蚯蚓人工湿地的细菌总数、氨化细菌数、硝化细菌数分别达到0.86×109~3.78×109cells/g,1.01×107~5.75×107MPN/g和1.88×108~6.08×108cells/g,显著高于对照人工湿地;同时,蚯蚓人工湿地表层的脲酶活性也明显提高;蚯蚓的引入提高了有机污染物及氮的转化与去除的速率.  相似文献   

2.
反亚硝化脱氮是反硝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污水短程反硝化脱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亚硝酸氮浓度为30~110 mg.L-1范围内,主要考察了影响反亚硝化速率因素中的pH、NO2--N、MLSS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温度为18℃,pH为7.5时,反亚硝化速率最大;NO2--N浓度为60 mg.L-1时的反亚硝化作用最强;MLSS高则整体反亚硝化脱氮速率快,但MLSS高则单位质量反亚硝化菌的效率低.  相似文献   

3.
将蚯蚓接种至不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添加量的污染土壤中, 28 d后对蚯蚓体质量、 产茧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质、 氮和磷的质量比进行对比, 考察EM菌对蚯蚓在污染土壤中活动的影响及对土壤元素转化的作用. 结果表明: 将蚯蚓接种到污染土壤后, 其体质量减轻, 日增质量倍数为负值; 添加EM菌的污染土壤中蚯蚓的体质量减少量、 日增质量倍数和产茧量低于未加EM菌的对照组; 添加不同EM菌的土壤中有机质、 全氮、 全磷的质量比以及pH值低于未添加EM菌仅蚯蚓作用的土壤; 土壤中的铵态氮、 硝态氮和速效磷质量比的变化规律相反.  相似文献   

4.
采用SBR处理模拟低碳污水,考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中氮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硝化、反硝化动力学和物料平衡原理,建立了SND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SND过程中的硝酸盐饱和常数KD高于常规单级反硝化过程的常数.由动力学分析可知,反硝化过程是SND过程的控制步骤,保持较高的硝酸盐浓度或梯度有利于稳定的SND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使用蚯蚓来评价和控制洛克沙胂环境污染的可能性,研究了洛克沙胂进入土壤环境后,引起蚯蚓体内砷的富集过程,以及富集的砷在无洛克沙胂污染土壤中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洛克沙胂能引起蚯蚓体内砷的富集,富集因子的对数与土壤砷质量分数的对数呈线性关系;蚯蚓体内砷的消除符合双区一级动力学模型;蚯蚓能用作土壤中洛克沙胂污染的指示生物,而且可以用蚯蚓生物除污技术来减少或控制洛克沙胂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水力负荷对滤池中蚯蚓生态生理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的水力负荷胁迫,研究和分析蚯蚓在生物滤池中的生态生理适应性,对比各工况滤池中蚯蚓和受相同自然因素影响的人工养殖蚯蚓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从2.4 m3·m-2·d-1提高到6.0 m3·m-2·d-1时,滤池中蚯蚓密度和单位面积蚯蚓生物量受水力负荷影响较小,虽呈缓慢减小趋势,但基本可分别保持在1.5×104条·m-2和3 kg·m-2,滤池的环境条件较适合蚯蚓的孵化繁殖.和人工养殖蚯蚓相比,该水力负荷范围内,滤池蚯蚓呼吸旺盛,摄食、消化、排泄等生态功效发挥良好,消化率可达35.31%~41.47%,显著高于人工养殖蚯蚓消化率(17.17%~25.95%).但当水力负荷增大到6.7 m3·m-2·d-1时,滤池蚯蚓的数量和生物量减少幅度均达1/3,自身的呼吸系统功能明显减弱,显著低于人工养殖蚯蚓的正常呼吸水平,且对污泥的代谢水平受到影响.为维持蚯蚓较好的生存环境,保证滤池正常的生态功效的发挥,推荐蚯蚓生物滤池运行水力负荷不宜超过6.7 m3·m-2·d-1.  相似文献   

7.
蚯蚓对植物修复永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永久性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蚯蚓对紫花苜蓿修复土壤菲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试验浓度(20.05~322.06 mg.kg-1)范围内,蚯蚓活动促进了菲污染土壤中修复植物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添加蚯蚓70 d后,种植紫花苜蓿土壤中菲的去除率高达58.60%~81.82%,其平均去除率(73.42%)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64.02%)提高9.40%,比无植物对照组(22.57%)提高50.85%.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去除的平均贡献率(44.09%)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37.97%)提高6.12%.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菲污染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蔬菜废弃物蚯蚓肥料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猪粪、牛粪中添加不同比例蔬菜废弃物,研究蚯蚓处理混合底料过程中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动态变化,并对蚯蚓处理产物中的有效活菌含量和微生物多样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底料经60 d蚯蚓处理后,pH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降低,全磷和全钾含量升高,猪粪组有机质和全磷含量明显高于牛粪组,但全钾含量明显低于牛粪组;猪粪组无机磷细菌和有机磷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牛粪组,在硅酸盐菌、固氮菌和根瘤菌的数量上2个实验组无显著差异;混合底料经蚯蚓处理后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优于常规堆肥方式,蚯蚓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物料的臭味.为蚯蚓处理蔬菜废弃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好氧反硝化菌由于其可以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独特优势,给传统生物脱氮带来了新思路.本文综述了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方法、种类及其影响因素,从电子传递瓶颈理论和酶学理论两方面探讨了好氧反硝化作用机理,介绍了它们在污水处理和环境修复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温度、溶解氧(DO)、碳源、碳氮比和pH值对好氧反硝化过程影响明显,且好氧反硝化菌在适宜条件下都有高效的脱氮效率.不过,目前好氧反硝化菌在环境修复应用方面仍有着效果不稳定等不足,和实验室研究有着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的探究.系统总结了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方法、种类、反应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污水处理和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蚯蚓是人们所熟知生在湿润粘土中的软体小动物,被人誉称“地龙”,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蚯蚓性寒味咸,具有清热镇惊、祛风活脉、利尿、平喘、治半身不遂、水肿及哮喘等功效。其治病药理作用的成分主要赖于其富含解热碱、蚯蚓皂素等。昔日人们仅知蚯蚓可作鱼饵及家禽饲料中的鱼粉和骨粉的代用品,现这种不起眼的小动物已被制作各种营养丰富的食品。 蚯蚓食品大多以烹、炒、炸、煎为主;红烧蚯蚓,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