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汉诺坝玄武岩中麻粒岩和辉石岩捕虏体在Sr Nd Pb同位素五维空间中的特征 .结合捕虏体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 ,认为层离作用可较好地解释不同类型捕虏体同位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相似文献   

2.
西南天山早白垩世火山岩中发现地幔和下地壳捕虏体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在中国西南天山托云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中存在地幔和下地壳捕虏体,火山岩的年龄为123-101Ma,地幔捕虏体既有钛角闪石和韭闪石,长石,云母及辉石等矿物巨晶,也有橄榄岩,辉石岩,角闪石岩和云母岩等岩石碎块,下地壳捕虏体主要是条带状和块状的麻粒岩,火山岩是板内岩浆活动的产物。含水矿物巨晶和地幔岩石碎块中存在含水矿物,表明发生过强烈的地幔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东雷州新生代玄武岩中石榴麻粒岩相岩石捕虏体的发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报道了广东雷州英峰岭火山碎屑岩中首次发现的麻粒岩相岩石捕虏体,其中高压石榴麻粒岩捕虏体在我国极为罕见。石榴麻粒岩在矿物组成和矿物化学上与辉石麻粒岩有很大的区别。温压计算显示石榴麻粒岩形成于11 30-1160℃和1.4-1.7GPa的高温压条件下,而二辉麻粒岩形成于800℃左右和0.65-0.8GPa的条件下。高的地温梯度指示新生代本区片于裂谷活动区。不同组成的麻粒岩是由玄武质岩浆底侵于不同深度形  相似文献   

4.
氧同位素组成对于了解岩石成因、地幔不均一性和壳-幔相互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对幔源物质的δ~(18)O作了大量测定,揭示了地幔δ~(18)O的不均一性,玄武岩的高、低δ~(18)O的地幔源区,以及扩δ~(18)O和Nd,Sr,Pb同位素组成的协变性等。国内研究报道甚少,与Sr,Nd,Pb同位素和REE等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报道皖苏地区新生代大陆玄武岩、幔源橄榄岩包体、单斜辉石和歪长石巨晶捕虏体的δ~(18)O,并讨论其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未熟-低熟油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判识标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永昌  沈平  刘文汇  关平  黄第藩 《科学通报》2001,46(10):867-872
系统报道了未熟-低熟油同位素组成特及其内涵,全油碳同位素可分为两组,一组主峰δ^13C值为-30‰--29‰,另一组主峰δ^13C值为-27‰-25‰,分别与湖泊相和盐湖或泽津相环境相关,族组分间碳同位素分别馏相对小,差值常小于2‰,且最大分馏常出现在饱和烃与芳烃之间,氢同位素δD值为-18‰--130‰,主峰群为-170‰--150‰,说明以湖泊相为主,而δD以-160‰--150‰为次高峰,表明古水体常有咸化过程,原油伴生气甲烷δ^13C平均值为-50‰--52‰,比成熟油伴生甲烷同位素均值约轻10‰,未熟油和源岩之间族组成和单体烃炭同位素组成有较好对比关系,而源岩相对富集^12C,是有别于成熟油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Re-Os同位素体系和大陆岩石圈地幔定年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支霞臣 《科学通报》1999,44(22):2362-2371
陆下岩石圈地幔(SCLM)定年一直是地幔研究中的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因为利用常用的亲石元素同位素体系,如Rb-Sr,Sm-Nd,U-Th-Pb等很难获得岩石圈的形成年龄。Re-Os同位素体系作为亲铁元素,是SCLM定年的理想方法。这里综述了利用Re-Os同位素体系进行SCLM定年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辽东半岛的幔源He渗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辽东半岛温泉气体的He浓度和He同位素的组成特征。^3He/^4He值分布于0.14-0.72Ra之间,He同位素组成与He浓度和^4H3/^20N比值呈现线性相关,表明有少量地幔He抵达地表。温泉气体的^3He/^4He值与研究区的大地热流呈现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说明两者具有一定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8.
山西黄土中主要温室气体组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刘嘉麒  隋淑珍 《科学通报》2001,46(8):677-679
对晋北偏关至晋南稷山5个黄土剖面的大范围空间调查发现,黄土-古土壤序列中主要是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学普遍高于它们的大气浓度,甚至可高达几倍或数十倍,黄土中CO2浓度在同一剖面的不同层位中没有规律性的变化,但空间上从北至南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马兰黄土中CH4浓度不高,但该层之下的CH4浓度远高于大气中的水平,黄土中CO2和δ13C值范围大多在-11.14‰-15.48‰,(PDB)之间,CO2的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黄土中CO2主要来源于稳定型有机质的微生物氧化分解,因与黄土中碳酸盐物质发生同位素交换,故其碳同位素组成偏重,由于黄土富含碳酸盐,因此它不仅是一个巨大的碳库而且其所含的碳酸盐在次生碳酸盐化作用中对大气CO2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储层解析气研究的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永昌  张晓莹  沈平  刘文汇 《科学通报》1998,43(17):1895-1897
GC-C-MS(色谱-燃烧-质谱)同位素在线分析仪的出现以及对这一仪器的开发,使10^-2 ̄10^-3μL量级的烃类气可以较好地测定其碳同位素。应用这一技术,测量了吐哈盆地艾参1井三叠系油砂层脱附气C1 ̄C3的碳同位素组成,其值分别为δ^13C1=055.1‰,δ^13 C2=-38.6‰和C3=-35‰。根据吐哈盆地天然气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盆地的地质背景,认为该储层解吸气为该层原油受生物  相似文献   

10.
应用真空击碎释气进样和静态同位素比值质谱测量技术, 测定安徽省女山和广东省英峰岭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地幔矿物的巨晶捕虏体(单斜辉石、石榴子石和钛铁矿3种巨晶)中He和Ar同位素组成. 结果表明, 中国陆缘上地幔的3He/4He值为7.99~8.58Ra, 具有MORB型地幔特征. 而40Ar/36Ar值为313~909, 显示地幔氩与大气氩二元混合的特征. 海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把海洋沉积物带入陆缘地幔, 是造成二元Ar同位素混合的地球动力学因素. 发现在钛铁矿巨晶中含有丰富的地幔流体包体和惰性气体.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东部早中生代堆积杂岩捕虏体的发现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邵济安 《科学通报》1999,44(5):478-486
在内蒙古东部从大兴安岭到华北克拉通发现了9处镁铁质捕虏体,经研究它们属于一套完整的堆积杂岩,其中具有典型的地幔显交代标志矿物组合:金云母、角门石和磷灰石等,稀土、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了不同组分堆积岩之间的同源关系.同位素年代学表明它们是早中生代(237~220 Ma)幔源岩浆底侵作用的产物,是华北中生代早期幔隆背景下壳、慢相互作用和陆壳垂向增生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东部早中生代堆积杂岩捕虏体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东部从大兴安岭到华北克拉通发现了9处镁铁质捕虏体,经研究它们属于一套完整的堆积杂岩,其中具有典型的地幔显交代标志矿物组合:金云母、角闪石和磷灰石等,稀土、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了不同组分堆积岩之间的同源关系.同位素年代学表明它们是早中生代(237~220 Ma) 幔源岩浆底侵作用的产物,是华北中生代早期幔隆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和陆壳垂向增生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东部早中生代堆积杂岩捕瞄虏体的发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邵济安  韩庆军 《科学通报》1999,44(5):478-485
在内蒙古东部从大兴安岭到华北克拉通发现了9处镁铁质捕虏体,经研究它们属于一套完整的堆积杂岩,其中具有典型的地幔显交代标志矿物组合:金云母、角闪石和磷灰石等,稀土、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了不同组合堆积岩之间的同源关系,同位素年代学表明它们是早中生代(237 ̄220Ma)幔源岩浆底侵作用的产物,是华北中生代早期幔隆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和陆壳垂向增生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幔源岩石的氧同位素激光探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巨晶矿物的激光探针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矿物的δ^18O值与世界范围值一致,单斜辉石-橄榄石和斜方辉石-橄榄石矿物对的氧同位素测温给出了阳离子配分温度计一致的温度。虽然,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地幔处于封闭体系条件下的氧同位素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法锆石微区207Pb/206Pb测定尝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法(LP-ICP-MS)测定了锆石微区的^207Pb/^206/Pb,所用仪器为VG Laser Probe和VG PQⅡ Turbo ICP-MS。采用Nd:YAG激光源,波长为1064nm。对已知锆石分析结果表明,LP-ICP-MS的^207Pb/^206Pb测定值与热电离质谱(TIMS)方法的测定值基本一致,本方法的空间分辨率为40 ̄50μm,Pb同位素的灵敏度为30  相似文献   

16.
晚泥盆世赤潮与生物集群绝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子地层、碳同位素和地层古生物资料显示,弗拉阶-法门阶(F-F)之交,广西的近岸碳酸盐海域藻类大量繁殖和高度富集,海水富营养化、缺氧、高盐度、碳酸盐碳同位素正偏和生物分异度锐减,暗示F-F之交为赤潮的多发期。F-F之交低纬度礁生态系、浅水海相生物集群绝灭可能与赤潮的频繁出现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亚样品(sub-sample)取样及载金矿物-黄铁矿直接定年技术,研究胶东地区典型矿床玲珑金矿主成矿期载金矿物(黄铁矿)的形成时代.黄铁矿亚样品 Rb-Sr同位素年龄为(121.6±8.1) Ma,矿石(黄铁矿石英脉)及矿石-矿物的 Rb-Sr同位素年龄却集中在 120.0~122.5 Ma和 110.0~111.7 Ma两个年龄段之间.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石矿物学特征认为,矿石和矿石-矿物的同位素年龄是混合线, 121.6 Ma应当为玲珑金矿主成矿期──含金黄铁石英脉阶段的成矿时代.研究表明,利用亚样品取样技术直接测定载金矿物黄铁矿的Rb-Sr同位素年龄用于确定热液成因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 就2002年春季华北沿海青岛两次特大沙尘长链正构烷烃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结果显示典型植物蜡源正构烷烃(C29和C31)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比典型人为源汽车尾气部分(C21~C23)明显偏轻. C29非沙尘期碳同位素组成为-30.3‰ ~-31.9‰, 平均为-30.5‰; 特大沙尘期为-31.1‰ ~-31.5‰, 平均为-31.3‰. C31非沙尘期碳同位素组成为-31.1‰ ~-33.0‰, 平均为-31.4‰; 特大沙尘期为-31.3‰ ~-32.6‰, 平均为-31.7‰. 研究区特大沙尘中的植物蜡主要来源于草本植物由长程输送而来, 本地源植物蜡主要来源于落叶植物和木本植物. 华北沿海特大沙尘期的植物蜡83.3%为C3植物的贡献, 非沙尘期C3植物对植物蜡的贡献可占80.0%, 表明现代气候环境下, 东亚沙尘向中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输送的植物蜡主要源于C3植物. 长链正构烷烃的分子和分子-同位素组成可作为东亚沙尘及西北太平洋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物源识别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碾子山A型花岗岩两阶段水-岩相互作用的氧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常规BrF5法和激光探针技术对中国东部有代表性的中生代碾子山A型花岗岩全岩、石英、碱性长石、磁铁矿以及锆石进行了系统的氧同位素分析。与造岩矿物δ^18O值变化范围相对较大(>3.0‰)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锆石样品δ^18O值的分布相对较为集中(3.12‰-4.19‰)并明显偏低。表明该岩体曾先后经历过两阶段的水-岩相互作用。早期与海水发生过高温同位素交换的下部洋壳通过板块俯冲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衍生出低δ^18O值的A型花岗岩浆。在岩浆期后高温亚固态条件下花岗岩与大气降水之间发生第2次同位素交换。第1阶段的水-岩交换导致碾子山A型花岗岩源岩δ^18O值明显低于正常地幔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第2次水-岩朴素作用则造成锆石与造岩矿物之间不平衡的氧同位素分馏。  相似文献   

20.
汉诺坝玄武岩及其地幔橄榄岩、麻粒岩捕虏体的PGE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镍锍金预富集和中子活化法测定汉诺地坝玄武岩,地幔橄榄岩和麻粒岩捕虏体的Ru,Rh,Pb,Os,Ir,Pt等铂族元素和Au的含量。球粒陨石和原始地幔标准化后的PGE分布模式大体表现为:(1)平坦的(二辉橄榄岩);(2)负斜率式的(方辉橄榄岩);(3)正斜率式的(二辉麻粒岩和玄武岩)。另外,汉诺坝玄武岩和麻业岩捕虏体不呈强烈的Ir的负异常,二辉橄榄岩捕虏体也略有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