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抗风速生树种刚果12号桉热研B号无性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多年多点试验,已从刚果12号桉实生林中选出热研B号无性系,该无性生长迅速,容易扦插繁殖,抗风和抗病虫害能力强,干型通信,用其造林,所得林分林相整齐,高径生长量显著超过实生群体,  相似文献   

2.
在沙质海岸通过选择木麻黄惠安1号、广东701号两个无性系与木麻黄实生苗进行建立防护林比较.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其保存率、生长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的实生苗.因此,在滨海风积沙土上建立沿海防护林,必须选择适应性强、耐瘠薄、生长迅速的木麻黄无性系.种子育苗造林要严格选择木麻黄优良母树进行采集种子和培育苗木,否则将是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3.
沿海沙荒风口和基干林带自然条件恶劣,由于适合的种植材料缺乏,造林难度大。采用木麻黄无性系惠1^#在沙岸前沿造林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惠1^#在风口地段通过挖大穴整地、下客土、雨天深栽的技术措施造林,其保存率高达83.2%,年均高生长量超过60cm,而且受风害比较轻微:木麻黄无性系惠1^#应用于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造林,其保存率高达100%,年均高生长量1.8m,年均胸径生长量为1cm,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基千林带,实现防护效能早发挥。木麻黄无性系惠1^#是福建沿海沙质海岸造林困难地段优良的造林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12个优良白榆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盐分的方法,对0.3%、0.4%、0.5%、0.6%、0.7%、0.8%氯化钠梯度条件下的白榆无性系离体培养植株生长量进行了测定,排除了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对白榆无性系耐盐能力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12个白榆无性系的耐盐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58号、30号、50号3个白榆无性系的抗性较强。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2个白榆无性系分为3类,也得出类似结论,同时还对分类依据与应用状况进行系统分析与说明,为白榆耐盐性评价系统提供较为可靠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对21个2年生白榆无性系生长量指标测定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生长量对比分析、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各无性系生长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证明无性系间各生长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证明其各自不同的生理生态特性;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前两个主成分共可解释89.24%的数据变异,较好地代表了胸径、树高、冠高值及冠幅等变量,基于此将21个白榆无性系分为4大类,并对分类依据与应用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本研究确定了各无性系的生长特性,并为不同幼树生长量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母树生长性状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胸径、树高、冠幅、树高当年生长量等性状为指标,采用K-均值法对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母树生长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龙坪、孟仁、土门岭、黑青山、帽儿山5个种源为优良种源.其中,龙坪种源的27,30,33,97,102,115,117,118,119,121,122,5,32,95,98,102,111,112,113,125号,孟仁种源的1,2,3,4,5,6,7,8,9,12,13,15,16,18,20号,土门岭种源的1,2,4,9,10,11号,黑青山种源的1,2,3,5,6,7,9,12,14,15,16,20号,帽儿山种源的3,4,6,9,10号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7.
海岸带杨柳新无性系苗期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海岸带滨海盐土上设计并实施了类似于盆裁试验的局部控制地栽耐盐试验,研究海岸带4种盐度梯度下12个杨柳新无性系的耐盐阈值。结果表明:杨柳新无性系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而降低,且不同树种、不同无性系在不同生长期的耐盐能力不同:不同时期同一杨柳新无性系的极限耐盐量相差0.06%~0.15%。另外,对树木耐盐试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树木耐盐阈值表示法、夏季土壤含盐量作为树木耐盐闽值的可行性和近似盆栽的蜀部控制地栽耐盐试验研究法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对水曲柳无性系种子园4个种源20个无性系的当年生长量、树高和冠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源不同性状无性系间变异系数差异较大.水曲柳种源间当年生长量、树高和冠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分别为37.60,293.53和602.66).无性系间当年生长量、树高和冠幅差异均极显著,通过选择可以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选出1,4,3,13,14,15和6号为生长性状优良无性系,其中1号无性系为最优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分析无性系对比林蒙古栎生长性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蒙古栎两个种源间树高、胸径、冠幅和树皮厚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分别为209.99、57.08、98.65和83.02),种源1树高、胸径、冠幅和树皮厚均显著大于种源2;蒙古栎树高和胸径、侧枝生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87 99和0.545 04),胸径和冠幅、侧枝生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9 17和0.494 24),树皮厚和侧枝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r为0.480 54).蒙古栎树高、胸径、冠幅、树皮厚、侧枝当年生长量和叶面积无性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分别为10.44、20.42、10.05、14.05、4.90和3.32);21号无性系树高最大,9号无性系胸径最大,14号无性系冠幅最大,21号无性系树皮最厚,19号无性系侧枝生长量最大,6号无性系叶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0.
在海南岛东林场和文昌林科所两个试验点通过观测树高、胸径、保存率、干形和抗风性,开展了24个木麻黄无性系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点24个无性系在树高和胸径生长都有极显著差异,5年生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132 m、106 cm和0048 m3,最优无性系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达到152 m和130 cm,平均材积为10667 m3/hm2,年均材积生长量为2133m3/hm2,最优无性系年均材积生长量29.89 m3/hm2;通过6个性状的综合评价,在岛东试验点选出适合该地区的6个无性系分别为A1、F41、NS-8、A13、F40和ZaJiao;在文昌试验点选出适合低洼地的6个无性系分别为F71、701、A13、A8、F20、ZJ-001;根据无性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曲线,发现造林后第2年无性系的生长速度最快,5年生木麻黄的无性系仍处于高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11.
对自河北省宁晋县获得的一个特殊毛白杨无性系的初步研究表明其为一嵌合体。该嵌合体苗木的主要性状与毛白杨相似,但叶片略小,叶尖较尖;皮色为灰绿色,表皮可纵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平滑,另一部分有纵棱;皮孔分布均匀,菱形。该嵌合体扦插成活率远高于毛白杨(38.2%),达96.4%。扦插成苗后发生分离,其中88%为类似毛白杨,2.6%为杂杨,9.4%仍为嵌合体。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嵌合体及由此萌生的类似毛白杨的叶片和皮层,酶谱更接近于毛白杨;而由嵌合体分离出的杂杨酶谱与小叶杨类似。  相似文献   

12.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无性系种群结构与生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刺槐克隆种群的种群结构和生长动态.结果表明,刺槐克隆种群中幼年分株数量较多,死亡率较高;成年个体数量较少,死亡率较低,而且相对稳定,种群数量结构成金字塔型;无性系产生分株的时间较晚,分株的数量正处于上升阶段.无性系中刺槐基株的基径、高度、冠幅远远大于分株.刺槐分株在幼年时期高生长和冠幅的生长均较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年龄逐渐缓慢下来.克隆分株的生长、数量动态主要受克隆整合的内部调节机制和外部环境中灌木层、草本层竞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树根系浸提液对几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林农复合经营系统中杨树根系浸提液对几种农作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南林95杨和NL-80351杨根系浸提液处理几种主要的农作物种子,并进行了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南林95杨和NL-80351杨根系浸提液对这几种农作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两种杨树无性系根系浸提液对小麦、油菜、大白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浸提液浓度较高时表现尤其明显,其抑制程度从大至小分别为小麦、油菜、大白菜;相反,两种根系浸提液对棉花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南林95杨根系浸提液对小麦和油菜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棉花萌发和高生长的促进作用均强于NL-80351杨的;但对棉花根长生长的促进作用则南林95杨弱于NL-80351杨的;南林95杨根系浸提液对大白菜种子萌发和根长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NL-80351杨的,对其高生长的影响南林95杨主要表现为抑制,NL-80351杨则表现为促进。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克隆动物研究经历的历史过程,并提出克隆动物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对两栖类、鱼类的克隆和对哺乳动物的克隆.文中简要介绍了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豫南杉木萌芽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点试验观测和典型抽样调查,研究了豫南杉木萌芽林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杉木萌芽率随伐桩直径增加而下降,平均萌芽率可达90%以上;萌芽林生长与立地条件和原杉木生长情况有关,山区和丘陵立地条件为10立地指数以上;萌芽林生长前期快于实生林,但其树高、胸径、材积和生长过程与实生林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不同马尾松无性系测定林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7年生马尾松无性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参试40个马尾松无性系不同器官生物量及N、P、K含量的测定,进行不同无性系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全株生物积累量平均为15.94 kg.株-1,其中M7号无性系的生物量最大,但养分消耗量也较大。M18号无性系的生物产量较高,而N积累量小于平均值的20%,初步判断为N营养利用效率较高基因型。M4、M5、M7、M9、M13、M14、M18、M22、M23、M26和M30无性系的干材生物量大于平均值20%,但P和K营养积累量均小于平均值的20%,属于对林地养分消耗较小的高产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江苏几种杨树优良外生菌根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2种外生菌根真菌接种I69杨、I72杨和小叶杨后,发现劣味乳菇(Lactarius insulsus)、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与3种杨形成菌根化率均大于50%,且可以显著促进3种杨的苗高生长,为较广谱的优良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南林895杨的6种菌根真菌中,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劣味乳菇(Lactarius insulsus)、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可促进南林895杨扦插苗提早萌芽,处理120 d后能显著促进南林895杨苗的生长,与对照比较差异显著,其中劣味乳菇对杨苗生物量影响最大,其接种试验苗根系最为发达。菌根真菌均在南林895杨根系表面形成菌丝套和哈缔氏网结构,并可以显著促进宿主的须根萌生并增加植物根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 人类为增加林产品的收益,在认识和利用树木种内有益变异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数百年前,我国的杉木及日本的柳杉造林,就使用经过选择的优良类型或个体的种条。欧洲在十八世纪初也已应用经选择的种子造林。但是有关专门为生产种子而营造林分的想法,1787年始见于文献。十九世纪初Anderson(1906)和Oppermann(1923)分别发展了关于建立林木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生种子园的思想。1934年Larson在《林木育种》的论文中比较完整地提出了无性系种子园的概念。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林木种子园”这个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六十年代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这个时期中,主要是采用优树无性系嫁接繁殖建园。  相似文献   

19.
巴西橡胶树树皮蛋白质组学分析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一种重要的产胶植物,其体内合成和贮存胶乳的地方是乳管系统,而乳管主要分布于树皮中。以10年生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热研88-13”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三氯乙酸(TCA) 丙酮沉淀法提取树皮蛋白,使用17 cm,pH 4~7的IPG胶条进行双向电泳,得到良好的蛋白图谱。PDQuest软件(Bio rad)分析银染后的凝胶,共得到约350个蛋白点。从这些蛋白点中随机选取10个蛋白点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 MS)分析后,搜索NCBInr数据库对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些蛋白主要包括两种来源于巴西橡胶树中的重要蛋白,即橡胶小粒子蛋白(Small rubber particle protein)和橡胶树凝集因子(hevein),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功能和未知功能的蛋白。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酸性红壤中适合热研2号柱花草的高效固氮根瘤菌菌株,在土培中将19个根瘤菌菌株分别接种到热研2号柱花草,通过株高、茎叶干重、茎叶氮含量、茎叶磷含量等指标确定酸性红壤中接种不同根瘤菌对柱花草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酸性红壤中与热研2号柱花草搭配的高效根瘤菌菌株.结果表明:酸性红壤中与热研2号柱花草匹配的高效菌株为RJS9-1、BS2-2、 ZJ2-2、FS3-1-1、RJS9-2及BS1-1;接种后不利于柱花草生长的菌株为LY1、NN1-1-2及SM5-1.本实验结果为实际生产中通过接种氮高效根瘤菌提高柱花草产量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