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通感"的概念,即"以感觉写感觉"。俄国象征派诗歌中大量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与象征派诗歌不同,叶赛宁以"诗人对世界的感觉"将其运用得出神入化,在其诗歌里,他塑造了一系列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知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塑造,表现了年轻诗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真挚的热爱。  相似文献   

2.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是一位大自然的歌手,一生创作了大量讴歌自然的诗歌作品。他以饱蘸感情的诗笔讴歌大自然,咏赞自然界的光景声色对人类心灵的影响,被雪莱誉为"讴歌自然的诗人"。他的自然观在诗歌《丁登寺》中体现为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自然与人本为一体,在对大自然的复归中,人性才得以复归。  相似文献   

3.
露茜是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兹华斯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自然诗歌广受世人喜爱.在著名的"露茜"组诗中, 华兹华斯塑造了永恒的大自然的形象--露茜.一个清纯的村姑, 但赋予了充分的神性和自然性, 代表了诗人的自然思想.  相似文献   

4.
刘慧敏 《科技信息》2011,(10):I0150-I0150
本文试图通过叶赛宁笔下的一些诗歌中出现的动物,剖析在叶赛宁诗歌中是如何表现对大自然中许多动物的深沉和沉痛的爱,并试图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栗亮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6):108-111
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其中相当多的作品都描绘了女性或是由女性形象升华后的意象。归纳起来,主要有恋人形象、亲人形象及升华后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其笔下的恋人形象与诗人传奇且丰富多彩的爱情经历密切相关;亲人形象主要是关于他的母亲和妹妹,寄予了诗人浓烈的亲情;还有部分女性形象经过升华具有了象征的意义,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乡村、祖国的热爱之情,凝结了他对底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注。通过诸多女性形象的展示,可以观察诗人的抒情诗创作与内心世界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出现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诗人从主题创作到把词语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诗歌写作的根基,显示出根本性的变化,诗歌写作出现了困境,读者理解诗歌有了难度.由此,追溯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的诗学理论,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并认为没有诗人的审美体验,诗歌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杜甫诗歌中所使用的马与鹰这两种物象入手,简要分析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所运用的意象同诗人的创作思想、艺术手法以及创作环境等之间的联系。试图通过对杜诗中一些意象的解读,去弄清诗人的创作与时代、社会现实及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沃尔特·惠特曼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对中国及其他世界各国的诗歌与文学创作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惠特曼被认为是欧美自由诗体的开创者。本文试以综合的方法来探讨几首惠特曼的政治民主与自由主题的诗歌的特点:作品的内容与创作背景,作品语言与语篇使用的形式与结构及修辞方法以及作品使用的意象及表达的意境,从而揭示诗人的自由勇敢的思想与非凡的写作能力,更揭示诗人的一种强烈的人文意识、民主思想和一种深刻与永恒的(人类共有的)追求身心自由与幸福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自然诗人,但在弗罗斯特的自然诗歌中,他却偏爱于黑暗和死亡,甚至直接在自然诗歌中切入死亡主题。本文则旨在挖掘导致这种主题倾向背后所影射的多层原因,从弗罗斯特人生的灰暗、时代的阴云和宗教哲学的影响三维一体的角度,来阐释弗罗斯特诗歌创作中“黑色”成分的病源所在,以揭开弗罗斯特诗歌中死亡幻想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0.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的及时行乐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时行乐"(Carpe Diem)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的产生对当时的英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对中世纪宗教禁欲思想的抗争。在众多伟大的诗人中,斯宾塞、赫里克和马尔韦在创作中都或多或少地选用了及时行乐的主题。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往往强调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劝人及时相爱行乐。过去我国文学批评界往往将这一主题看作是消极颓废的文学思潮。而笔者认为,"及时行乐"这一主题的内涵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极的处世态度,而是积极的哲理人生的具体反映,它甚至超出了文学的范围,在人类思想史上的人学与神学、现世主义与来世主义以及封建意识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冲突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