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冯继宣  范金山 《河南科技》1997,(10):18-18,23
红外测温技术在水泥窑胴体中的应用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冯继宣范金山温度的检测与控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工业生产、军事应用、宇航运输、医学、生物学等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红外测温技术日臻完善,其性能价格比大大提高。与其它测温方...  相似文献   

2.
由于自然界里的所有物体全部都在或多或少地辐射着红外线,热释电红外报警器就是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原理,采用多普勒技术,以微波遥测感受移动人体所发出的红外线,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从而达到报警及感应开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很重要、很普遍的一个工业参数,很多生产过程工艺是否精良都要求对温度进行监控,特别是化工、食品、医疗等行业,对温度的监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病人的安慰。因此,温度的实时测量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接触式测温,因为要与被测物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存在延迟,在连续生产质检中和一些特殊环境中存在一定的局限。为了克服传统接触式测温仪的不足,采用红外测温技术已成为现在非接触式测温技术的主要方法之一,并且在相关领域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所设计的非接触式红外测温系统,是基于凌阳单片机的SPCE061A和红外传感器DS18B20,能够快速的测量环境温度和目标温度,并能够超温报警,配置简单、安全可靠。本文主要概述了红外测温的基本理论和工作原理,介绍红外测温仪的总体结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4.
红外热成像技术指的是将物体产生的辐射分布状态,通过技术处理转换为视频和图片。由于该成像技术不会受到电磁干扰,且其成像速度快、探测灵敏度高,因此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在介绍热成像技术的基础上,对其原理和检测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我国锅炉检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MSP430F149为平台,采用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A2TPMI为测温元件,结合ModBus通信协议,设计一款基于RS485总线,能实现远距离多点测温的在线式红外测温变送器.该红外测温变送器适用于电力温度检测、设备故障诊断、工业生产等需要多点分布式非接触式测温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红外测温技术以直观的图像、强大的技术分析软件已成为电力设备最有效的在线监测工具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一起应用红外测温技术检测TA二次回路故障的事例,提出二次设备发热型故障的三种常见类型,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电力设备是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发现其内部缺陷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红外成像是一种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可用于诊断带电运行设备,具有直观、安全、高效的特点。本文在红外辐射的基础知识上引出红外成像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红外成像技术在重要电力设备测量领域的应用,即结合现代化电厂DCS数据,可为温度实时在线监控提供双重参考保证,然后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现代化电厂中电力设备内部缺陷检测中的2个实例,验证了红外成像技术在现代化电厂的电力设备内部故障诊断中的可行性及使用价值,最后总结了现代化电厂中红外成像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高压电力设备内由于有裸露高压,空间狭小,常用的温度测量方法不能使用。近年来,以红外测温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测温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因辐射测温准确度受被检测表面发射率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其检  相似文献   

9.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电网的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变电站容量越来越大,如何确保变电站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成为变电站运行维护的首要任务长期运行的变电设备难免出现故障,而发生故障的设备通常会产生局部过热现象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日趋成熟,该技术被普遍用于物体温度场的检测以直观显示物体温度分布情况针对变电站设备红外检测,并充分考虑现有人工变电站巡检及机器人巡视存在的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型红外双光云台机载热成像仪的变电站无人机巡检系统,系统以大疆精灵4RTK多旋翼无人机为飞行平台,高度集成红外热成像仪,并打通热成像仪与无人机之间的通信链路,实现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装置间的数据传输,并在地面控制系统的操控下,进行全方位、近距离靠近变电站设备采集红外检测数据,实现多角度、高效率、精细化变电设备红外检测系统能够弥补当前人工巡检或机器人巡检存在巡检死角的不足,进一步保障变电站设备运行安全,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医用光纤温度传感器:微波治癌测温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辐射加温治癌是一种重要的治癌技术,微波辐射治癌的关键之一是测温技术.现有的几种温度计都受微波辐射干扰,测温时必须停止微波辐射,直接影响到微波辐射加温治癌的应用和治疗效果.我们研制的MRC-1型光纤温度传感器不受微波辐射干扰,能连续、精确测量被微波辐射加温的组织温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红外耳机的稳定性差、性能较低、易受干扰等弊端,设计了一款红外无线耳机装置.该装置是以红外光为载波传递音频信号的光电传输系统,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微控制器采用STC89C52单片机,配合AD9851、LM386和DAC0832控制音频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实验结果表明,该红外耳机系统稳定,控制灵活,辐射范围较大,信号较强,音量可调.一个红外发射可以有多个红外接收.  相似文献   

12.
曾雨晴 《河南科技》2015,(3):149-150
本文介绍了目前地震热红外成因机理的重要理论,在此基础上对热红外遥感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认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的需要,为此分析了未来的研究重点以及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一、物联网概念的引入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瓦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使系统可以自动、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三维测量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工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为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必须对物体进行测量。基于结构光的三维测量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主动式的测量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结构光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从三维测量技术开始探讨,对结构光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测量系统中的两个关键技术,最后分析了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自动红外遥控器波形传输协议是采用波形压缩方法,将控制命令转化为一串波形数据,发送给红外转发器,红外转发器将这些波形数据转化成发射波形发送出去,从而控制各种电器。本设计非常简单地实现了红外遥控波形的传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该协议可应用智能家居产品中对空调电动窗帘灯光音响等电器设备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越来越多红外侦察手段的出现,对军事目标尤其是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威胁。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红外伪装对抗手段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如红外伪装涂料,红外遮障和红外烟幕等。然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且战场环境各不相同,红外伪装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如在海湾战争中,为了对付美军"长曲棍球"等侦查卫星24小时不间断的侦查探测,伊拉克军队采取了覆盖伪装网,放置假目标和点燃石油等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17.
电力系统测温中光纤光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力系统发生的火灾大部分是温度过高造成的,当前的火灾探测器只能实现已发火灾的探测,如果有一种装置能够对电气设备的温度变化进行实时跟踪,并给出必要的报警信号,将能实现电力系统火灾的有效预防,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出现为这一设想的实现提供了依据.相对于传统的测温系统,光纤光栅测温系统具有故障检测与维护方便、受光源功率波动的影响较小,使用寿命长、信息共享等优点,其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力电缆表面温度的测量、汽轮机内部湿蒸汽测量、高压开关柜隔离触头温度检测等.对光纤光栅测温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火灾探测器性能,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电力系统火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领域中,给电网输配电带来一些潜在的危害。因此,要利用电气无线测温系统进行有效监控,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气流悬浮输送技术属于无接触输送方式中的一种,其通过气流作用于被输送物体,从而使物体与输送装置的表面无接触,相较于传统的输送技术,其具有摩擦系数低、不损伤被输送物体表面的优点。该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改进,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自动化生产线领域,而且出现了基于多种原理的气流悬浮输送技术。本文从专利文献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该技术在国内外的技术发展路线,并对各个技术分支的特点做了简要的概括说明,为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或者研究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超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HCl气体的红外发射光谱进行了测量,并与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出的分子振动谱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子动力学计算得到的振动谱和实验得到的红外谱线的包络符合得很好,特别是对HCl振动谱带边缘各峰值位置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但对谱带中部各峰值位置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有一定偏差.另外,对于HCl振动谱带的两个分支内各自最大强度所处位置的计算结果偏小;对各分支积分能量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不符,其中右侧分支(较大波数分支)积分能量的计算结果偏大.因此,分子动力学算法应用于气体红外光谱的计算时虽然能与实验基本符合,但是和精细谱比对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