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恶性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通讯连接的影响。采用HCMV ADl69株(MOI=5)感染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划痕法检测HCMV感染对U251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Real-time PCR及Western-blot检测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经HCMV感染后缝隙连接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U251细胞经HCMV感染后逐渐变大变圆;细胞划痕法结果显示经HCMV感染的U251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增强;Real-time 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U251细胞经HCMV感染的时间越长,其缝隙连接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量会越少(p0.05)。实验结果表明,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经HCMV感染后,缝隙连接蛋白表达有所差异。这些缝隙连接基因可能参与了人神经胶质瘤的发生,为肿瘤治疗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人巨细胞病毒(HCMV)与神经胶质瘤关系密切,但HCMV促进胶质瘤进展的机制仍未阐明,而microRNA(miRNA)在神经胶质瘤中被检测到异常表达,因此提出潜伏感染的HCMV会通过调节宿主细胞miRNA从而影响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假设。首先通过转录组分析和细胞实验,证实miR-409-3p在HCMV感染后显著下调。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锌指结合蛋白1(ZEB1)为其下游靶基因。miR-409-3p过表达后的细胞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迁移实验证实,miR-409-3p的过表达会导致ZEB1下调并抑制胶质瘤U87细胞迁移,而外源性过表达ZEB1可恢复U87细胞迁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潜伏感染的HCMV能够通过下调宿主细胞中miR-409-3p,从而上调ZEB1表达,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3.
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小RNA干扰技术,靶向干扰神经胶质瘤U87细胞中ATF5基因的表达,构建ATF5基因下调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并用Real-time PCR检测ATF5基因的下调表达效率。CCK8实验检测下调ATF5基因表达后对U87细胞增殖的影响;Semi-quantitative 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在mRNA、蛋白水平上检测下调ATF5的表达后对感染的HCMV复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下调ATF5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U87细胞的增殖,并且可以分别在mRNA、蛋白水平上抑制HCMV的复制。抑制U87细胞的增殖可以减慢神经胶质瘤的增长速度,抑制HCMV的复制可以减慢或者阻止神经胶质瘤恶性转化过程。由此可以推断出,下调ATF5基因的表达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生长,还可以间接的抑制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因此,下调ATF5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HCMV感染对下调ATF5的U251细胞干性标记物CD133的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HCMV(MOI=1)感染的U251细胞IE、CD133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随IE表达量的增加U251细胞中CD133表达量显著增加;成功构建沉默ATF5细胞系siATF5-U251,HCMV感染siATF5-U251细胞后使细胞增殖活性减弱,克隆形成率降低;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检测HCMV感染显著抑制了siATF5-U251细胞内CD133的表达。因此,抑制ATF5的表达可成为恶性胶质瘤预防和治疗的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SEMA3A基因在恶性胶质瘤细胞U251迁移和侵袭能力中的作用, 及其用于胶质瘤临床治疗的可行性. 用特异识别SEMA3A基因的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pFH-GFP-L连接, 再与辅助质粒联用来包装慢病毒.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胶质瘤细胞U251的感染效率. 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验证了U251细胞中SEMA3A基因的沉默效果. 通过MTT法、PI染色法和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了U25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运动能力的变化. 结果表明, SEMA3A-shRNA慢病毒感染U251能有效下调SEMA3A基因的表达水平(P <0.01), 使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 <0.05), 细胞大量阻滞在G2/M期, 并促进了细胞凋亡(P <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检测电压门控钾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4-AP)、四乙胺(TEA)和ATP敏感钾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Gli)对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选用人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其中钾通道阻断剂4-AP、TEA及Gli处理作为实验组,未处理的作为对照组.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钾通道阻断剂对U87和U25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高迁移率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表达水平.结果表明:5 mmol·L-1的4-AP、40 mmol·L-1的TEA及400 μmol·L-1的Gli可以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并降低HMGB1表达水平.电压门控钾通道和ATP敏感钾通道对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3种钾通道阻断剂对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调控HMGB1相关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7.
以腺病毒为载体介导东亚钳蝎氯离子通道神经毒素(BmK CT)感染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研究其对细胞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首先以含BmK CT基因的腺病毒Ad-BmK CT及对应的腺病毒空载体转染U251细胞筛选出最佳感染浓度,随后利用Boyden Chamber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了BmK CT对U25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MTT检测了细胞存活能力,用Annexin V-Cy5和PI双标记流式检测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并通过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分析可能的凋亡机制.结果显示,U251细胞感染Ad-BmK CT 48h后,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变圆漂浮,Western-blot检测发现细胞色素c开始释放,caspase-3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miR-193b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HiPerFect转染试剂瞬时转染miR-193b模拟物(mimics)上调U251细胞中miR-193b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转染效率,然后进行细胞划痕实验及侵袭实验,分别检测miR-193b对U251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93b可抑制U25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提示单羧酸转运蛋白7(MCT7)基因可能是miR-193b的潜在靶基因.进而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从转录水平上证明MCT7为miR-193b调控的靶基因;q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进一步证明MCT7基因的表达受miR-193b的负调控.由此可见,miR-193b很可能通过负向调控MCT7基因的表达来抑制U25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相似文献   

9.
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因子,可通过对粘着斑激酶的去磷酸化抑制细胞迁移.在前期研究工作中证实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PTEN 蛋白具有抑癌活性后,本研究进一步检测重组PTEN 蛋白的磷酸酶活性及其对粘着斑激酶FAK 磷酸化程度和细胞迁移的影响.对[D3-32P]PIP3体外去磷酸化的实验表明重组PTEN蛋白具有明显的脂质磷酸酶活性;将重组PTEN蛋白转染DU-145细胞后,细胞中FA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表明重组PTEN蛋白具有蛋白磷酸酶活性.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转染的重组PTEN蛋白可以抑制DU-145细胞的迁移作用,从而起到抑制肿瘤转移或浸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直观的观察雷氏大疣蛛毒素促进神经胶质瘤U87凋亡的形态学变化。首先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合适的雷氏大疣蛛毒素浓度处理U87细胞,再用该浓度毒素处理U87细胞不同时间;用100pg/m L的雷氏大疣蛛毒素作用48 h诱导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凋亡,然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Gimsa染色法,吖啶橙/嗅化乙锭(AO/EB)双重荧光染色法以及流式细胞法,从最直观的形态学上观察雷氏大疣蛛毒素促进神经胶质瘤U87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实验组的细胞出现很明显的凋亡小体,细胞膜不会破裂,细胞质不会流出,细胞核含有固缩核片段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上的特征。雷氏大疣蛛毒素作用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后的形态学的变化,基本包括了细胞凋亡的主要的形态学特征。说明雷氏大疣蛛毒素是通过促进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SCP1是一种膜定位的磷酸酶,可以去磷酸化RNA聚合酶Ⅱ并沉默神经元基因.目的:探讨SCP1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并研究其机制.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多种癌细胞中SCP1的表达;体外划痕实验检测SCP1对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 TM细胞侵袭实验检测SCP1对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MTT法检测SCP1对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SCP1对细胞信号通路分子p-AKT表达的影响.结果:SCP1多种癌细胞中均有表达;SCP1能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及增殖能力;抑制SCP1的表达能显著上调MDA-MB-231细胞p-AKT的表达.结论:SCP1可能通过去磷酸化AKT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低氧预适应(HPC)对小鼠海马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低氧组、低氧预适应组3组实验小鼠的TSC1、mTOR和磷酸化mTOR及LC3蛋白的表达,验证TSC1/mTOR/自噬通路是否参与HPC对小鼠海马的神经保护作用。通过体外HT22细胞转染TSC1-peGFP,给予低氧刺激后,采用MTS法检测细胞活性,进一步确定TSC1在低氧条件下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显示,HPC可增加小鼠低氧耐受时间;与对照组相比,HPC组TSC1蛋白表达升高,磷酸化mTOR蛋白表达下降;体外转染eGFP-TSC1质粒组与空载组相比,细胞活性增强。结果表明HPC可能通过上调TSC1表达,下调mTOR磷酸化水平激活自噬对小鼠海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在他莫西芬(Tamoxifen ,TAM )抑制人胶质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以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 U 87‐M G 和 U 251为实验材料,采用MTT、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ER‐α36的表达水平以及与TAM 抗药性的关系.结果显示:(1)2种细胞中均有ER‐α36的表达,但U87‐MG细胞中ER‐α3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U251细胞(P<0.01);(2)Tam均对2种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但U87‐MG对Tam的抗药性强于U251.提示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的表达水平可能影响神经胶质瘤对TAM 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配体1 (CXC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人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细胞株Ishikaw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CXCL1因子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XC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Q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XCL1 mRNA的相对表达;体外运用siRNA沉默Ishikawa细胞中CXCL1的基因表达,分别通过CCK8法及流式细胞仪法检测沉默CXCL1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法检测对细胞迁移能力与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NF-κB,MMP9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及QRT-PCR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XCL1表达升高,有淋巴结转移、分期较晚及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在CXCL1沉默组中,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下降,凋亡率增加,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升高,pNF-κB,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CXC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沉默CXCL1可能通过下调磷酸化NF-κB抑制Ishikawa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自噬对照射过程中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将肝癌SMMC-7721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阴性对照(NC)组、8 Gy X-线照射(IR)组、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组、自噬抑制剂三甲基腺嘌呤(3-MA)组、照射+雷帕霉素(IR+Rapa)组和照射+三甲基腺嘌呤(IR+3-MA)组,利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自噬对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CCK8实验检测照射、雷帕霉素和3-MA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LC3B蛋白表达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照射可增强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迁移的能力(P<0.05),同时,照射可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雷帕霉素激活自噬可增强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5),3-MA抑制自噬可抑制细胞侵袭迁移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照射可上调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P<0.05),激活或抑制自噬可分别增加或抑制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P<0.05)。表明X-线照射可激活自噬,促进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发生。激活自噬可以提高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进而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反之,抑制自噬可阻碍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CCCTC结合因子(CCCTC-binding factor, CTCF)对人胆管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利用慢病毒感染法获得稳定过表达或敲低CTCF的胆管癌细胞系,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Wb)检测CTCF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GraphPad软件(v6)的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CTCF基因在癌和癌旁组织间的mRNA差异表达.结果显示:过表达CTCF可显著促进HCCC-9810和RBE胆管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敲低CTCF呈现相反的表型.通过通路富集分析发现:CTCF的表达水平在胆管癌中与p53信号通路活性显著负相关,过表达CTCF可显著下调p53及其靶基因p2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而敲低CTCF则显著促进p53和p2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综上,本研究揭示CTCF可能通过抑制p53信号通路而促进胆管癌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而发挥促癌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二甲双胍是否通过调控STAT3的表达抑制头颈部肿瘤的EMT和迁移.在头颈部肿瘤686LN细胞株上给予二甲双胍处理,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叶样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对头颈部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在高转移特性的头颈部肿瘤细胞株和配对的低转移特性的细胞株上,检测STAT3蛋白表达;用脂质体转染STAT3的小干扰RNA,检测头颈部肿瘤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在686LN上给予IL-6处理或者给予二甲双胍处理或者同时给予IL-6和二甲双胍处理,检测STAT3蛋白和EMT相关蛋白表达;以及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对IL-6诱导的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给予二甲双胍处理,抑制头颈部肿瘤的EMT,并且细胞迁移能力减弱. STAT3磷酸化和总蛋白在高转移特性的头颈部肿瘤细胞株高表达.转染STAT3 siRNA抑制STAT3的表达可抑制头颈部肿瘤的EMT.二甲双胍抑制IL-6介导的STAT3磷酸化水平升高,抑制IL-6诱导的EMT,同时二甲双胍抑制IL-6诱导的细胞迁移.结论说明,二甲双胍抑制头颈部肿瘤EMT和细胞迁移,并且能抑制IL-6介导的STAT3磷酸化水平升高,其抑制头颈部肿瘤迁移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TAT3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AGLROS(lncRNA HAGLROS)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系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siRNA(小RNA干扰技术)对细胞进行转染;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相关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qPCR结果显示:对A459细胞进行转染后,siRNA-lncRNA HAGLROS-homo-435敲减效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迁移能力、细胞侵袭能力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 HAGLROS在肺癌细胞系A549中作为促癌基因发挥作用,可为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藻蓝色素蛋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LTEP-a2体外增殖迁移的机制.以LTEP-a2细胞为模型,采用高通量miRNA转录组学对藻蓝蛋白处理后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了筛选;对筛选出的差异miRNA,利用体外转染mimics的方法对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藻蓝蛋白处理LTEP-a2细胞后能够显著增加细胞内miR-642a-5p的表达水平;过表达miR-642a-5p能够显著抑制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能力;此外,藻蓝蛋白可以通过上调miR-642a-5p表达抑制核受体NF-κB信号通路,降低蛋白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LTEP-a2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研究能够为藻蓝色素蛋白的应用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株PC-3和C4-2B体外培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用ANDRO处理人源性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株PC-3、C4-2B,MTS检测ANDRO对PC-3、C4-2B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_(50),将实验分为IC_(50)药物浓度干预的ANDRO组和对照组,通过MTS检测不同时间下ANDRO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NDRO对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纤维连接蛋白检测细胞黏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Notch信号通路Notch-1、NICD、Hes-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ICAM-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NDRO作用48 h的IC_(50)均约15μmol/L,且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ANDRO对PC-3与C4-2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显著(P0.01). ANDRO组PC-3与C4-2B细胞周期分布G1期比例较对照组均呈升高,S期比例相应降低(P0.05). ANDRO组PC-3与C4-2B细胞相较对照组的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均明显下降(P0.01).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NDRO能显著抑制PC-3与C4-2B细胞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Noth-1、Hes-1和NICD的表达,同时也降低肿瘤转移相关蛋白MMP2、MMP9及ICAM-1的表达(P0.01).结论:ANDRO可以抑制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株体外增殖、迁移、侵袭、黏附的能力,并影响其细胞周期分布,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NDRO抑制Notch信号通路蛋白及肿瘤转移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