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统的凤尾菇栽培料主要成分是木屑,试验采用稻草、茭白鞘叶代替部分木屑栽培凤尾菇,用不同的栽培料配方栽培凤尾菇,共设置7个试验组,以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对照组(CK)。通过对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和产量等指标的考察,分析不同配方对凤尾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中配料以木屑、稻草、茭白鞘叶以合适比例混合为基料时,凤尾菇产量最好,生物学效率最高为32.24%。  相似文献   

2.
凤尾菇肉肥味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是具预防癌症作用的食用菌.本实验采用垃圾遗弃或燃烧的稻草和棉籽壳代替木屑栽培凤尾菇.用不同的栽培料配方配置了5个实验组,以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对照组(CK),每个处理5个重复进行了栽培实验,通过对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和产量等指标的考察,分析了不同配方对凤尾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组优于其它组,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生长势较好,子实体的重量也较大,生物转化率最高为42.42%.用稻草、棉籽壳部分代替木屑栽培凤尾菇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袋栽凤尾菇的废弃料为原料,利用废料中含有的营养物,以废弃料75%,鹿粪20%,石膏1%,生石灰1%,过磷酸钙2%,糖1%的配方栽培凤尾菇,菌丝生长速度、出菇情况与棉籽壳栽培凤尾菇进行对照,均超过棉籽壳栽培凤尾菇的生长速度,生物效率达91 1%.可作为节约成本栽培食用菌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菌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菌草替代木屑和棉籽壳作栽培配料,进行工厂化栽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研究.试验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工厂化栽培配方作对照,设置含菌草不同比例的配方3组,每组配方配制栽培50袋.结果表明,不同比例菌草配方菌丝满袋时间比对照缩短1~4d,生长周期比对照缩短3~9d,菌草可以促进杏鲍菇生长.不同比例菌草配方栽培杏鲍菇的生物率为73%~83%,单朵菇重72~91g,而对照的仅为71%和65g,菌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商品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粤北山区四种菌草为主要原料,设计出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进行杏鲍菇的栽培试验,筛选出菌草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在菌丝培育阶段,配方3和配方6中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最快的达0.455 cm/d,比对照组多0.056 cm/d;杏鲍菇在配方2中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0.325 cm/d.在子实体形成发生阶段,杏鲍菇在配方3和配方6中子实体形成最快.生物转化效率最高的是配方6,达103.13%,与对照组相比,高出20.88%;最低的是配方4,转化率仅51.60%.  相似文献   

6.
竹叶锈病是竹类主要病害之一,影响竹林生长。为了利用重寄生菌赭红枝顶孢(Acremoni-um salmoneum)对竹叶锈病进行生物防治,笔者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重寄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竹叶锈病重寄生菌赭红枝顶孢的最适生长培养基为ZPD培养基;甘露醇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KNO3;菌丝生长温度为8~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pH为4~6,最适pH为5.0;光照对菌丝生长速率影响不大。该重寄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适宜pH为5~6,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pH值的菌草培养基栽培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香菇(Lentinus edodes)、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平菇菌丝生长pH值适宜范围5~9,最适6~7,pH值为6时菌丝长速最快,为6.375mm/d;毛木耳菌丝生长pH值适宜范围5~9,最适7~6,pH值为7时菌丝长速最快,为3.600mm/d;香菇菌丝生长pH值适宜范围4~9,最适6~5,pH值为6时菌丝长速最快,为3.250mm/d;灵芝菌丝生长pH值适宜范围4~9,最适7~6,pH值为7时菌丝长速最快,为5.350mm/d;4种真菌菌丝均随酸性和碱性的增强,生长速度变慢,菌丝长势也变弱,在最适pH值条件下,4种菌丝的生长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平菇、灵芝、毛木耳、香菇.  相似文献   

8.
鸟巢蕨(Neottopteris nidus)是一种集药用、食用、美化、净化于一身的蕨类植物,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采用单斑分离法于染病的鸟巢蕨植株中分离出2株真菌P1和P2,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P1为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P2为交互枝顶孢(Acremonium alternatum).两者对鸟巢蕨均具有致病性,但其生物学特性不同:P1菌丝生长及产孢最适温度均为25℃,产孢最适湿度为35%,最适pH值为6,菌丝致死温度为50℃;而P2菌丝生长及产孢最适温度均为25℃,产孢最适湿度为55%,最适pH值为5,菌丝致死温度为60℃.光照对2种菌的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全黑暗有利于两者产孢.P1的最适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分别为乳糖、酵母膏、吲哚乙酸和MgSO_4,而P2的分别为蔗糖、KNO_3、吲哚丁酸和NaH_2PO_4.  相似文献   

9.
陈国元 《科技信息》2011,(19):56-57
试验表明,PDA培养基和金露梅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适宜荷叶离褶伞母种分离;孢子分离获得的菌种之生长速度显著快于组织分离获得的菌种;母种在25、20、15、10、30℃五种温度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其中,25℃下生长速度最快,但菌丝生长势较弱;30℃下菌丝不能生长。适合作原种与栽培种生长的配方是:小麦89%、麦麸10%、葡萄糖0.5%、过磷酸钙0.5%;用棉籽壳75%、高粱12%、麦麸12%、白糖0.5%、过磷酸钙0.5%组成的配方瓶栽荷叶离褶伞其生物学效率为47.5%,显著高于其他配方和用此配方袋栽的生物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细胞融合新品种金凤2—1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凤2-1是利用金针菇和凤尾菇的细胞原生质体,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德育选育出来的兼有亲本优良特性的新品种^「1」。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光线、培养基质、栽培料等因素与金凤2-1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凤2-1母种最适宜在N源丰富的松针培养基、蛋白胨培养基、酵母膏和天然加富培养基上生长;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0~25℃,菌丝生长pH值范围是3~10,最适pH为5~  相似文献   

11.
几种不同基质对草菇栽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废棉、棉子皮、稻草、麦秸作基质进行草菇栽培,结果显示:草菇在废棉中菌丝生长最快,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为32.02%);而在麦秸中菌丝生长最慢,产量最低(生物学效率仅为8.82%)。这说明废棉是草菇生长较适宜的一种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12.
用维C银翘片复方药渣为主料,替代常规培养料中的玉米芯,分别以熟料(药渣80%、麦麸10%、玉米粉6%、其他4%)、发酵料(药渣70%、牛粪20%、麸皮5%、其他5%)两种栽培方式栽培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方式下菌丝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在菌丝长速、污染率、覆土后菌丝布满土面时间、第一茬采菇时间、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等方面与常规培养料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将该复方药渣应用于实际生产具有可行性;采用发酵料栽培,菌丝满袋时间、单位袋料基质湿重产量显著优于熟料栽培(P0.01),但菌丝长速显著(P0.05)、生物转化率极显著(P0.01)差于熟料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以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细胞工程菌株新河大SL205为供试菌株,以黑木耳菌糠为主要生殖生长基料,以菌丝长速、生殖生长生物学效率为指标,设计不同培养基配方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新河大SL205的适宜培养基配方为黑木耳菌糠50%(质量分数,下同)、木屑30%、玉米芯10%、麸皮8%、石灰2%;该培养基下,新河大SL205平均长速为7.26 mm/d,生物学效率为126.29%,对黑木耳菌糠生物降解能力最强,有效降低了黑木耳菌糠带来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砂仁叶枯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sp.)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6;麦芽糖和葡萄糖为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硝酸铵为最适氮源;蔗糖最易促进孢子萌发;通气条件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连续光照易促进分生孢子产生.无氮源和无碳源条件下菌丝生长不良;相对湿度在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萌发.  相似文献   

15.
王静  罗杰 《科技信息》2012,(18):455-455,456
将食用菌下脚料与其他物质按不同比例混合所得到的不同基质配方栽培矮牵牛,通过对矮牵牛部分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食用菌下脚料对矮牵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方处理的矮牵牛,其生长效果不同。A、B、C三种基质配方处理效果均比CK表现较好,其中A的抗性最强,B的形态指标表现最佳,C的影响效果较弱,而D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6.
茶枝屑代料培育灵芝原种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茶枝屑代料培育灵芝原种。在灵芝原种培养料中加入不同比例的茶枝屑进行对比试验,通过测量灵芝原种菌丝萌发速度及生长速度,观察菌丝色泽、粗壮程度及浓密度等性状,结果表明:当茶枝屑比例在45%左右时菌丝生长速度快、浓白、粗壮,菌丝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7.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真姬菇的应用试验,比较分析了两种菌种类型栽培真姬菇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与采用固体菌种的栽培模式相比,采用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具有周期短、出菇整齐、生产效率高等优势。接种量以每袋15mL的效果最好。液体菌种穿刺接种的日均生长2.21mm,液体菌种表面接种的日均生长1.71mm,固体菌种菌丝的日均生长1.21mm。液体菌种穿刺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64.80%,液体菌种表面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63.40%,固体菌种菌丝的生物学效率仅为51.0%。真姬菇在液体菌种栽培模式下出菇比固体栽培模式下更整齐,而其它的性状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水培红菜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8种营养液配方及其浓度配比对水培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perperea Hort.)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测定了红菜薹主、侧薹的单薹重、薹长、薹横径等产量性状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硝酸盐含量、纤维素含量,以此筛选适宜营养液配方。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营养液配方中,D配方栽培的红菜薹主薹和侧薹的单薹重、叶宽、叶长要显著高于其他配方;A和B配方栽培的红菜薹株高要显著高于其他营养液配方;C配方培养的红菜薹叶片较大但抽薹少,E和F配方培养的红菜薹植株矮小,基本不抽薹;D配方培养的红菜薹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营养液配方,同时硝酸盐、纤维素含量要显著低于其他营养液配方,表明D配方培养的红菜薹品质最佳;对日本园艺配方均衡营养液(A)的不同盐浓度处理表明,营养液浓度过高则红菜薹中硝酸盐含量会显著增高,而浓度过低则植株矮小,抽薹较少。  相似文献   

19.
在配制香菇菌袋栽培料时添加0.2%(质量分数)增菇激活酶,研究增菇激活酶对菌丝生长周期、菌丝胞外酶活力、栽培料理化指标、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增菇激活酶组的菌丝满袋时间为70 d,比对照组提前15 d.在菌丝转色期,增菇激活酶组菌丝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持续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菇后采收子实体,增菇激活酶组的生物学效率达96.75%,比对照组提高21.99%,子实体营养成分略高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不同营养条件对鲍鱼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无机盐及其不同浓度对鲍鱼侧耳(Pleurotus abalonus)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鲍鱼侧耳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酵母浸粉,最适碳氮比为10∶1,KH2PO4,MgSO4,NaCl,KCl,CaSO4.2H2O,H3BO3促进菌丝生长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2%、0.1%、0.1%、0.5%,0.2%、0.01%,ZnSO4.7H2O对鲍鱼侧耳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