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贵州位于北纬24°40′—29°20′,东经103°35′—109°40′,处于我国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间的分水高地地带,面积17.6万平方公里。由于处于湿润亚热带地区和地形上由我国第二大阶梯向东部丘陵平原第一大阶梯过渡的斜坡地带,在复杂的地质构造基础上,近期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有大量新构造迹象表现,运动类型也较复杂,并且有许多独特的特点。研究贵州的新  相似文献   

2.
贵州高原喀斯特景观特征简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贵州是喀斯特非常发育的省区,位于中国的西南,约北纬24°37′——29°13′、东经103°36′——109°35′间,全省土地面积17.61万km~2。1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贵州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化的高原山区,自然地理环境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四大特点:第一、贵州处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间的分水岭地带,形成了一个海拔较高,地势内部分异较大,深受河流切割的高原。贵州平均海拔为1100米,但是由西向东、由中部向南北地  相似文献   

3.
引言荔波位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端,南面与广西交界,约为东经107°37′—108°18′,北纬25°09′—25°39′,全县面积2435平方公里。荔波受中主代侏罗纪一白垩纪燕山运动和第三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深刻影响,处在贵州高原南倾向桂北丘陵低山过渡的斜坡带上,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300—1468米之间,相对高差超过1100米。境内三支河流自北向南汇入广西的龙江。河谷地带深切,常有沙页岩出露形成一带侵蚀低山、丘陵峡谷盆坝区。全县灰岩分布广泛,并以中、低山为主,常有峰林洼地、峰丛槽谷、溶蚀洼地(漏斗)。在岩溶区内石芽、石林、溶  相似文献   

4.
一、地理位置及地貌荔波县位于贵州南部,东经107°3T′——180°18′,北纬25°7′——25°38′。东南与广西环江县接壤,西南与广西南丹县相邻,西北与独山县交界,东北面与三都、榕江、从江三县毗邻。总面积为2441平方公里。全县大地构造属黔桂台向斜向广西丘陵倾斜地带,地貌类型属亚热带岩溶化山原,其间与砂页岩形成的常态地貌由北向南呈条带状分布,构成山地、丘陵、河谷等;  相似文献   

5.
一红原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高原,属高海拔中纬度的高寒牧区,地处北纬31°51′——33°;东径101°55′——103°20′,平均海拔3500米,县境西南查真梁子海拔4343米,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境內最高点,其北为草地,南是高山峡谷地区。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四季不明,仅分冷暖  相似文献   

6.
自然概况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02°52′到103°24′,北纬30°45′到31°25′,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总面积二千平方公里,属岷江上游阿坝州汶川县境,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全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最低海拔1,120  相似文献   

7.
宋林华  张帆 《贵州科学》1992,10(3):56-59
云南南部边境地区,主要是指与越南接壤的绿春、金平和河口三县,东经101°47′—104°17′,北纬22°26′—23°00′;整个区域位于哀牢山的南端,云南高原向越南低地或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由于元江、藤条江、李仙江的强烈切割,形成了山高、坡陡、谷深的中山狭谷地貌。海拔由河口县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口水面的76.4m至金平县西隆山的3074.3m。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区内水资源丰富,有元江、藤条江和李仙江等水系。其中,元江贯穿东部。藤条江源于红河县牛威,由金平县那发流入越南,河流枯洪悬殊,年最大流量1850m~3/s,枯流量19.8m~3/s,洪枯流量变率达93.4,汇水面积307.5km~2。李仙江长96km,汇水面积3325km~2。区内发育的砖红壤、赤红壤、燥红壤、红壤、黄壤棕黄壤具有立体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蜂子河冬春季牛羚的生活习性与社群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蜂子河位于东经102°15′—28′,北纬30°5′左右。属四川省雅安地区天全县西部,为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一主沟。地处邛崃山脉南段的东坡、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的“雨屏”地带。东邻虫草岩窝、红岩梁子、大河与旋旋沟、大燕山为界,南连大井后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地处东经116°20′—121°55′,北纬30°46′—35°27′之间,位于长江及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属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全省面积为10.26万平方公里(15390万亩),其中海岸线以上的内陆水域为2183.4万亩,占全省面积的14.19%,大大超过全国2.8%的平均数。江苏省内陆水域不仅面积大,而且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等类型齐全,具备发展各类渔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李久林 《贵州科学》1992,10(3):66-70
乌江流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和四川盆地南沿,位于北纬26°7′—30°22′,东经104°18′—109°22′。它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一条支流,是贵州最大的水系。发源于贵州西部乌蒙山麓,于四川涪陵注入长江。河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总面积为86552.59平方公里,纵跨滇、黔、川、鄂省的56个县市,从源头至入口落差2123米。平均比降2.05米/公里。区内喀斯特面积分布广,喀斯特化强烈,河谷深切、地形地貌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自然概况: 商城县位于河南东南部,金刚台山区又位于商城县东南隅,东南与安徽省金寨县接圵,西北及东北与我省平川相接,是豫、皖二省的界岭,岭内朝阳洞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指挥部所在地之一。金刚台地处北纬31°42′—31°45′,东径约113°38′—115°29′,属淮河流域水系,是大别山主要山峰之一,其主脉走向由西南向东北。金刚台海拔1584米,是本  相似文献   

12.
臭水沟的竹类及大熊猫的采食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水沟位于东经102°54′,北纬30°51′左右。原属汶川县映秀区卧龙公社所辖,现是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一条主沟。面积约2,200公顷。海拔高度2,100—3,640米。植被区划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川东盆地及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川东盆地偏湿  相似文献   

13.
若尔盖高原的自然概况与地貌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若尔盖高原位于川西北(东径100°26′~103°15′,北纬31°55′~34°19′),是青藏高原向东延伸的一部分。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若尔盖县、红原县、阿坝县和壤塘县的部分地区。这里是川西北地区的重要草原,是川西的典型高原区。在此,大块平坦的高原面连续成片,成为四川省面积最大的一块平地(总面积约30800平方公里)。这里地势高(海拔3400—4000米),气候寒冷,霜冻期长,生长期短。但在短暂的6—8月的温暖时期里,草原复苏,大地回春,高原绿草如茵,百花盛开,群芳争艳,气象万千,景色宜人。自然界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西昌地区的地理概况与植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昌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隶属凉山州的西昌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东经100°16′—102°59′,北纬26°02′—29°15′。东邻普格、昭觉、喜德和越西县,南和西与渡口市、云南省接壤,北与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雅安地区相连。东西宽约220公里,南北长约360公里。全地区总面积54300多平方公里,以山地为主。其中高山占10·8%,中山占57%,其次高原占28%,丘陵平坝仅占4·2%。本区西北是川西高原的一部分,其余大部分属川西南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她貌类型多样,气候特异,植物种类和类型丰富多采。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位于东北区的中部,南界辽宁、西毗内蒙、北邻黑龙江省。东南隔鸭绿江、图们江与朝鲜为邻,东面与苏联接壤,并隔海与日本相望,地理位置为东经121°54′——131°11′,北纬40°51′—46°20′。面积约183300多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疆,位于北纬37°37′—53°20′,东经96°54—126°04′,总面积约为118万平方公里。本区东部与苏联交界,北面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邻,西与甘肃省、宁夏为邦,南靠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大兴安岭由东北向西南、阴山山脉由东向西,以及贺兰山由南向北把全区分为南北两部,全区以海拔1000米以上的开阔高原为主,北部为内蒙古高原,南部为鄂尔多斯高原以及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河套—土默特平原。本区位于欧亚大陆的内陆,大部地区表现为温带大陆性与温带季风性气侯,並具有明显的寒暑剧变的特征,年平均气温随地区的不同变化很大。以大  相似文献   

17.
四川鱼类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绪言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东经97°4′—110°18′,北纬26°35′—34°6′之间。东部为“四川盆地”,西部为青藏高原的东南绿。省内地形复杂,江河纵横。绝大多数河流属于长江水系,有长江干流(宜宾至巫山)及其上游各支流;黔江、渠江、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安宁河、雅砻江、金沙江。此外,在川西北隅一小部地区尚有属于黄河水系的黑河、白河支流(图一)。  相似文献   

18.
江西地处中国长江以南中亚热带,位于北纬24°29′—30°05′,东经113°34′—118°29′,总面积166 722.76km~2。境内有优良珍贵树200多种,不但在自然保护和科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在经济利用上也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9.
本区包括北纬25°30′—29°,东经100°—104°,东以大凉山黄茅埂为界;西沿三江口到剑川以玉龙山为界;北与西北以贡嘎山南侧至泸宁、木里一线以南,紧靠青藏高原;南界包括滇中高原以北的高中山峡谷地带,即鲁甸、会泽、元谋、盐丰至马耳山一线以北。四川西南山地大部分属于此区范围。  相似文献   

20.
一、重庆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植被分布规律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南与贵州高原相接,全市共辖九区四县。位在东经106°13′—107°24′,北纬28°29′—30°14′之间。东西宽约115公里,南北长约195公里,面积为9847平方公里。地貌的发育深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和岩性的影响。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势与构造紧密相关;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与地质构造线的走向和分布大致符合。以綦江、三角、万盛三点为线,此线以北主要为低山和丘陵地形,线以南为中山和低山地形,全区以低山丘陵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日照少,湿度大。年平均温为18.4℃,冬季平均温9℃左右。年雨量1081.7毫米,以夏秋最多。总日照1244.7小时。平均相对湿度80%。重庆土壤的类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