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要知道微波炉怎么加热食物,我们得先弄明白微波是什么。微波是一类波长1毫米~1米、频率300吉赫~300兆赫的电磁波,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都是电磁波"家族"的"成员"。微波具有直线传播、方向性强、频率高等特性。目前,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导航、卫星通信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再生机微波加热机理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开口微波场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微波加热机理的探讨,从麦克斯韦波动方程、热力学微分方程出发,建立了开口微波场中微波透射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时的三维有源非稳态加热模型.利用热力学第一边界条件,选用时域差分法求解耦合的麦克斯韦波动方程及热力学偏微分方程组,得到了各种加热条件下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中的温度场.实验发现,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当吻合,验证了沥青混凝土路面三维有源非稳态微波加热模型的正确性,为开发可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等大尺寸复合电介质微波加热设备提供了理论基础、设计方法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数值模拟来研究微波加热化学反应这一非线性过程,重点讨论了温度场的时空变化及相关的热点、热失控现象.设被加热物体为无限长圆柱体,入射电磁波为平面波,于是导致了一个二维多物理场的耦合计算问题.计算中采用矩量法求解电磁场积分方程,采用半解析法求解热传导方程,并提出一种微波加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等效复介电常数的确定方法.对水和一假定的化学反应(A)的计算结果表明,微波加热过程中的热点现象广泛存在,其普遍规律是:当被加热物体半径较小时,电磁波的聚焦作用使物体内部某些地方出现最高温度;当半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电磁波的趋肤效应开始逐渐明显,最高温度出现在物体表面附近,呈现出月牙形的高温区域.这和电磁波传播的基本物理规律相符.在半径值固定的条件下,水在加热过程中热点位置并无变化,而反应A在少数半径值下则有热点的移动.计算研究还发现,无论是水还是反应A,在半径值较小时,热失控现象易发生,即半径值微小的不同会使物体的最高温度有很大不同;相反,在半径值较大时,则热失控现象不明显.值得一提的是,水的最高温度随半径增大呈现震荡减小的趋势,而反应A则几乎是单调减小.这种差别是否只是偶然产生,还需要进一步做出研究.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电磁波与材料相互作用,强调在现代科学研究中以Maxwell方程组为基础的电磁场理论的中心作用.以微波加热、超材料特性及超材料传感器为例,简要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在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微波加热过程中微波与被加热媒质之间动态响应过程。在微波加热动态过程中,求解电磁热耦合多物理场方程组复杂且耗时,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场路结合”的微波加热等效电路分析方法。首先,定性分析微波传输过程中加热媒质、腔壁、微波馈入口介质片的阻抗特性,用阻抗特性相同的电路元件等效微波传输过程中各类介质的阻抗作用,建立微波加热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其次,用全波场分析方法分析媒质、腔壁、微波馈入口介质片对电磁波的吸收、反射和透射作用,微波电磁场的变化用散射参数定量表示;然后,通过参数转换将定量分析得到的散射参数转换为等效电路阻抗参数,代入等效电路模型中,以提高等效电路模型计算的精确度;最后,通过等效电路计算获得微波应用器中加热媒质部分的电场强度,求出媒质耗散的微波功率,进而计算出媒质加热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当计算微波媒质加热温度时,场路结合方法在保证计算精确度的同时计算耗时为有限元方法的一半,体现了场路结合方法的优越性。在不同条件下的微波加热媒质实例计算中,场路结合求解准确率在96%以上,验证了场路结合方法求解微波加热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现场微波加热再生模型与实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求解微波加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内的温度分布,研究了由于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和比热容是温变参数,从而导致电磁场分布和吸收微波功率的非线性变化.建立了电磁场控制方程和热传递方程耦合的二维非线性热电耦合模型,提出了按微波周期为时间步长交替迭代求解该非线性模型的求解方法.使用了工作频率为2.45 GHz的微波系统,通过连续或间歇辐射加热方式,对不同体积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加热实验.实验结果证实了微波加热再生通过辐射热传递能实现瞬间体积加热,具有快速、加热均匀、保证质量和无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微波加热在无机固相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和加热特点;对微波加热在无机固相反应中的应用,就合成陶瓷材料、发光材料、电子材料及沸石分子筛催化等无机固体材料,进一步指出了微波加热的优点及所得产品的性能;并对微波技术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单层手征性平板微波吸波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单层手征性平板微波吸波体的研究,报告了微波反射率对电磁波频率的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此种吸波体具有良好的电磁性能,这意味着手征性材料是一种良好的微波吸收材料,此外,本文报告了电磁波通过手征性材料时,电磁波偏振面的旋转现象。  相似文献   

9.
蚕茧微波干燥小试,最近已由省供销合作总社受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委托,邀请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省的代表专家,在杭州通过技术鉴定。微波是指从300兆赫到3000兆赫的电磁波,它对物体有较强的穿透性,因此作为蚕茧干燥,具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干燥快等特点,是蚕茧干燥工艺中的一条新路子。蚕茧微波干燥的研究,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于一九七六年下达我省的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微波是波长在 0 .1-10 cm的电磁波 ,众所周知 ,微波一般用来加热食物 ,而运用在化学研究中却时间不长 ,目前主要用于高聚物交联 ,离子分析 ,生物降解等一些领域。均获良好的结果 ,但微波运用在沉淀分析方面的报道却不多。本人根据有关的资料和实践 ,将微波运用在金属含量分析作探讨。微波炉和一般的恒温加热炉有较大的不同 ,传统的恒温加热炉对固体进行干燥时 ,温度一般在110℃左右 ,其干燥时间为 1-2小时 ,在加热过程中其固体和容器都将被加热 ,冷却时间过长 ,一般要 30 -6 0分钟后才能称量 ,但微波是使水分子以振动方式散发的是直…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波谐振腔的谐振频率随腔内介质不同而变化这一特性可以实现液体、气体介电常数的精确测量,其中微波谐振腔与外波导的能量耦合程度将直接影响整个测试系统的性能和精度.根据电磁波在波导中的传播特性建立微波谐振腔的耦合模型.通过对谐振腔的耦合孔和波导耦合面电磁能量的仿真与分析,选择最佳匹配连接方式,使谐振腔有最大的电磁能量输出.仿真实验证明,连接波导中心与谐振腔耦合孔中心重合处不是电磁能量最大耦合位置,只有连接波导中心偏离谐振器耦合孔中心一定位置才能得到电磁能量的最大耦合.  相似文献   

12.
根据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设计了一种抛物线型腔体的微波加热器,提出基于商业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的模拟,电磁场理论及有限元方法得出腔体内部电磁场分布,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寻求谐振腔的最优结构。通过对结构的优化,使电磁场的分布集中在吸波物质附近,且其他区域电磁场分布较为均匀,达到提高微波使用率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电子仪器和设备受到空前关注,但是电磁波污染问题也随之加剧,电磁吸波材料可以保护人体和仪器设备免受其干扰,而且对于军用设备的隐身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种三维多孔结构,其合成方法简单,尺寸形貌和孔径大小可控,形状结构稳定。其衍生的多孔碳材料因具有较强的导电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等优点使其成为热门的应用材料。在微波吸收领域,MOF 衍生多孔碳材料也展现出巨大潜力。文中从 MOF 的中心金属出发,对单金属 MOF 衍生多孔碳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吸波原理进行了介绍,详细总结了其在微波吸收领域的研究进展,并综合上述进展分析了单金属 MOF 衍生多孔碳做吸波材料存在的问题 最后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陶瓷材料微波加工用高均匀度多模谐振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用于陶瓷材料的加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改善微波加热时的均匀性,是实现微波加工陶瓷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旋转场天线原理,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多模谐振腔。采用了3dB桥及相互垂直的耦合孔,从而在谐振腔内形成旋转的电磁场,大大改善了加热均匀性。与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5kW的微波源相配合,建立的加热系统结构简单,加热特性优良,尤其适合于大尺寸陶瓷材料的微波加工。对Al2O3,ZrO2,Si3N4等先进陶瓷成功地进行了烧结。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能将电磁能转化为局域温度场的超材料结构。超材料的局域电场增强效应可以产生强电场并激发电磁能-热能转换。电磁波能量通过无线方式耦合到超材料表面,因此可以实现无线能量的收集。实验表明,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把空间电池波以热能的形式局域于空间有限体积内。在7 W的入射电磁波下,局域温度场增强达到的最高温度为201℃。通过与热电材料Bi2Te3组合设计出了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量收集装置。7 W电磁波照射下实验测量单个结构单元的输出电压为高达 27 mV。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电磁波斜入射时单层损耗材料反射系数公式,使用三维网格法对斜入射角度、材料电磁参数、材料厚度等因素进行了讨论,并对给定具体电磁参数的单层结构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理论研究有利于实际材料的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功率微波加热熔化岩石介质实现地下破岩是全新的钻探技术,其具有快速钻探的潜在优势。为进行4.6 GHz高功率微波加热穿透岩石技术研究,分析了微波加热岩石的基本原理和影响介质温升速率的因素,采用多物理场耦合法模拟10 kW功率下的电场分布和介质的温度变化规律,最后在4.6 GHz/250 kW实验平台上开展了相关钻岩实验。结果表明:高功率微波能量对硬岩石有很好的烧蚀效果;烧蚀的孔径大小与入射功率及辐射时间成正比。实验现象与仿真结果相吻合,为后续的微波钻探技术应用于实际钻井工程提供理论和实验指导。  相似文献   

18.
超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对电磁场、声场等物理场可以实现自由调控。设计了一种由多尺寸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和多尺寸的金属谐振结构组成的宽频吸声兼容电磁吸波的多功能超材料,实现了对声波和电磁波的宽频双吸收。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超材料在690~927 Hz范围内具有0.8以上的高吸声系数,在9.11~11.10 GHz范围内对微波具有0.8以上的吸收系数。所提出的多功能超材料对于声波及电磁波均具有宽频、高效的吸收作用,在噪声污染防治和电磁防护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辅助破岩过程中,影响破岩效果的因素众多,矿物粒径特征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以主要由方解石和黄铁矿组成的岩石为研究对象,根据岩石中矿物实际比例大小,拟定了6种矿物粒径比方案,运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平台COMSOL,建立反映矿物大小比例的分析模型,深入研究了不同方案下微波照射后岩石内部的电磁场、温度场、应力场以及塑性区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矿物粒径比对微波照射过程中岩石内部电磁场分布规律和量值影响较小。但岩石内部最高温度、温度梯度、第一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均呈增大的变化规律;随矿物粒径比增大,岩石塑性区面积也越大,岩石内塑性区萌生时刻越早,在强吸波矿物内部受拉区面积显著增加,且面积占比越大。总体来看:粒径比越大,岩石内部矿物大小越不均匀,微波照射后岩石弱化程度越高,照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