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冲 《科技信息》2010,(28):I0348-I0348
本文对胀接通用工艺做简单介绍,供在换热器中换热管与管板的胀接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管板是换热器芯子中最重要的零件之一。对于管板孔与换热管采用强度胀接连接方式,管板孔胀带槽加工质最的优劣影响到管子与管板最终胀接质量。使用深孔双槽开槽器(以下简称开槽器)加工胀带槽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飞  孙斌 《科技信息》2013,(6):500-500
双管板换热器用于介质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的环境,此种换热器结构复杂,制造工艺相对较困难。本文针对其结构特殊,管板加工以及强度胀接质量难于控制等特点,结合某公司多年换热器制造的实践经验,以某台再循环塔底冷却器为例,详细介绍了其采用的工艺方案及制造要点。  相似文献   

4.
换热器液压胀接接头残余接触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模拟液压胀接过程,考虑了管子与管板材料、几何尺寸和胀接压力对接头残余接触压力的影响,以正交试验安排计算方案,将所得的数据回归得到了接头残余接触压力估算式,同时给出了液压胀接贴胀压力的计算方法。认为管子与管板材料的匹配关系和胀接压力对接头残余接触压力影响最大,其次是管子与管板孔之间的间隙和管子壁厚、管板厚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钛管换热器在石化工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在钛管换热器制造过程中,钛换热管具有较高的屈强比,塑性差,易脆裂,使得钛管与碳钢管板胀接相容性有一定限制,是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而液压胀接技术是一种对换热管内壁均匀施加压力的柔性胀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通过理论计算,获得液压胀接压力范围,通过胀接工艺试验,确定生产过程中的胀接压力,保证胀接质量可靠和稳定。钛管换热器液压胀接工艺成功应用于生产制造,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一种新型联接管板和换热管胀接技术中液袋式液压胀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要求概述,并与传统的机械胀管分析比较,粗略介绍了几种其它的胀接方法及其局限性,指出液袋式液压胀管优点,表明液袋式液压胀管是一种结构更加合理、应用更加广泛的胀接技术。对今后的设备制造中管板和换热管胀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虑换热器管板胀接接头和高温拉伸实验机结构,设计了试件和实验方案,对液压胀接接头在高温条件下的拉脱力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当温度在100℃内,拉脱力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受胀管率影响较大;当温度在100℃~300℃时,拉脱力随温度升高略有降低,胀管率影响逐步变小.实验结果可为换热器管板胀接接头设计和拉脱力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实际厚管板的开裂问题,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了管板的液压胀接过程,计算了管子与管板接触面上的残余接触压力以及管孔周围的残余环向应力。结果发现,液压胀接后,在管子与管板接触面上的残余接触压力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两个有较大残余接触压力的"密封环"。沿管板厚度,管孔周围的胀接残余环向拉应力可达数10 MPa,该应力很可能会触发裂纹形核并促使裂纹沿管板厚度方向发生穿透性扩展。  相似文献   

9.
换热器管子-管板液压胀接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NSYS/CAE软件,对锅炉、换热器管子-管板的液压胀接过程进行了模拟.管子与管板孔之间采用面-面接触元以模拟相互之间的间隙及管子产生塑性变形并贴紧管板孔后对管板的作用.通过本文的模拟分析,可获得胀接时接头处的弹-塑性应力状态及卸除胀接压力后管子与管板之间的残余接触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此接触压力沿管板厚度方向分布是不均匀的;在管孔槽处会出现较高的数值;在管板内侧处,管子的过渡区会出现较大的残余拉应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国产首台AP1000 MSR管子管板胀接的制造工艺过程,从胀接设备及工具选型、工艺试验、工艺参数选定、产品胀接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为类似核电站产品的制造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在软介质胀管过程中管子与管板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给出了胀接压力的选取范围及计算方法和残余接触压力的计算方法,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接头拉脱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和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换热器中管子与管板连接的液压胀接、焊接以及胀焊结合接头(包括先焊后胀以及先胀后焊两种情况)的拉脱力大小和失效形式。有限元分析考虑了接头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接触非线性以及热固耦合,从而能模拟接头材料的弹塑性变形、热塑性以及先胀后焊过程中焊接热对胀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拉脱力远大于液压胀接接头的拉脱力,并且略大于胀焊结合接头的拉脱力;对于先胀后焊或者先焊后胀接头,拉脱力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拉力作用下,胀接接头的破坏主要是管子与管板接触面间的拉脱破坏,而焊接接头的破坏主要为焊缝的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胀管各种工艺的原理及特点分析,着重对胀接工艺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为实际生产中选择合理的胀管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管子与管板以胀接和焊接形式连接的管板结构,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在壳程压力作用下的挠度和应力,并拟合为管板半径、厚度和压力的函数。结果表明:由于管子的支撑作用,管板的挠度和应力对管板的半径和厚度的变化并不十分敏感;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管板应力不足按常规设计标准计算所得管板应力的一半,这表明,虽然在换热器设计标准中管板的设计计算考虑了管子的一定支撑作用,但实际的支撑效果更大,若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分析设计法,仍然可以降低换热器的管板厚度;与焊接结构相比,胀接结构更有利于提升开孔管板的强度与刚度。  相似文献   

15.
液压胀接力是影响衬里复合管液压成型质量的关键参数.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两种316L衬管材料的多线性强化的有限元模型,基于Tresca屈服准则,开展了衬里复合管在液压成型过程中极限胀接压力范围、胀接压力与紧密度关系的研究,并将有限元计算结果和解析解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满足成型条件时,选择硬化强度较低的衬管材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管子与管板的胀接接头进行了二维弹塑性分析,既考察了在室温下的胀接过程,也考察了在操作温度下热载荷对胀接接头的影响。本研究考虑了有限变形的影响和反向屈服的可能性,并发展了一个基于增量分析理论的电子计算机程序。应用这个理论和程序可以定量分析胀接接头的几何尺寸、材料机械性质、胀管压力和温度变化等因素对胀接接头管子与管板间接触压力的影响。文中附有对典型实例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靳维国 《天津科技》2007,34(3):44-44
讨论了胀管率控制的2种方法,指出内径控制法不便于现场检测,且检测数据不精确;外径控制法便于操作,检测数据少,能有效地控制胀接过程,提高胀接质量,便于控制胀管率在合格的范围内。提出在现场施工及实际监检中要采用外径控制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在[1]、[2]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胀管的机理;研究接头处应力分布状况;利用所设计的计算机程序模拟各种胀管情况;分析胀管压力、材料硬度、管桥宽度、管壁厚度、管—孔间公隙等因素对胀管质量的定量影响;概括出了胀接接头在经历温度循环时的表现;特别是结合了我国列管换热器标准的胀接接头进行分析和估价。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一些书籍文献上对胀管机理的不恰当的说法;并对用“胀管率”作为判断胀接接头强度和胀管加工的好坏的尺度的作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实际设计中双管板换热器管板的计算以及双管板管板间距的计算,并提出在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管板与管子焊接常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