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B股向境内开放对A、B股流动性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介绍关于证券市场流动性的研究现状,然后,给出了报价驱动交易机制下流动性度量的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深度,宽度,弹性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指令驱动机制下流动性度量的相应指标计算方法,最后,应用这种方法研究中国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政策对各项流动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A股市场有关各项流动性指标与B股市场有关各项流动性指标具有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以交易量、股价波动率和收益率的自相关性作为流动性、波动性和价格有效性等微观行为指标,实证分析了中国A股和B股市场在微观行为上的差异.结果发现,三个指标在两个市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B股向境内居民开放前,A股的三个指标都要显著大于B股.而B股开放之后,B股的这些指标都大于开放之前.最后运用行为金融理论中投资者结构对微观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3.
上海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度量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分析了市场流动性的定义,给出了流动性指标的一种新的度量方法,然后,首次描绘了上海市场弹性和影响力的日走势图和分时特征图.最后,研究了交易量、股票价格、波动性和流通盘的大小与各项流动性指标的影响,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数据进行实证,表明上海证券市场,交易量、股票价格、波动性和流通盘的大小对流动性各项指标都有显著的解释能力;上海交易所存在“股本小的股票价格较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方园  陈收 《系统工程》2007,25(11):48-53
利用上海A股市场的股票高频交易数据,对涨跌幅限制措施所导致的日内效应“磁吸效应”进行了研究。从收益率、交易量、波动性三个方面对磁吸效应的存在进行了检验,发现在上海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磁吸效应,并且磁吸效应并不对称,涨停板导致的磁吸效应要大于跌停板导致的磁吸效应。随着价格在触板前的加速运动,交易量也显著放大,价格波动性也显著增加,反映了投资者为了避免流动性的丧失和连续交易的被干扰,非理性情绪增加而纷纷提前交易,同时也导致了日内价格更剧烈的波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期货市场日内流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先构造了基于价格久期和交易量久期的两个流动性指标, 发现用价格变动和交易量来衡量的流动性有冲突, 为比较其影响力, 又构建了基于久期的流动性比率指标来描述市场流动性, 用构建的新的流动性多维指标研究了我国期货市场流动性 的日内趋势及影响因素, 实证结果表明交易量和持仓量对市场流动性都具有显著的正影响, 绝对收益率对流动性有显著的负影响, 且交易量比价格变动影响更为显著. 分析表明国外常用的价差指标不适用于我国市场, 度量中国市场的流动性必须考虑交易量因素.  相似文献   

6.
实证检验了多重上市的股价异常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重上市的股价异常效应并非市场过度反应的结果,而与A、B股的市场分割、发行价格与原股票价格的差异、上市前后流动性的变化紧密联系。另外,A股市场多重上市的股价异常效应主要表现在招股公告前,B股市场多重上市的股价异常效应则主要表现在招股公告后。从股东构成、时间因素、散户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心理方面探讨了以上不对称反应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曾以CAPM检验市场的有效性。然而现实的市场不存在无风险资产,零贝塔CAPM针对此假设对CAPM进行了修正,但是得出的约束条件不再是线性,因此检验变得复杂。介绍了检验这一非线性约束条件的一种新方法——特征值检验,并运用此方法,以零贝塔CAPM检验上海A股市场的有效性,结果发现,上海A股市场远不是有效市场。  相似文献   

8.
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演化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1年2月19日B股市场扩大投资者范围这一事件为研究背景,运用协整理论以及长期-短时(permanent-transitory,PT)模型分2个时间段研究了上海股票交易所A,B股价格发现功能的演化过程.第1时间段,由于市场的分割使得A、B股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机制没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第2时间段,A股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占据主导地位.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7个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对其中5个理论假设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
我国B股折价问题作为证券市场分割的异例,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注意到投资者情绪和股票流动性在股价上涨和下跌两个方向的不同作用,本文分别对A股和B股建立了价格不完全揭示信息的理性预期均衡资产定价模型,来研究投资者情绪和噪音交易者行为对B股折价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对模型结论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A股不知情者的情绪与B股折价正相关,A股噪音交易者行为与B股折价负相关,B股噪音交易者行为与B股折价正相关,同时,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系统性差异也是B股折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市场的非线性特征与分形维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Cao方法清楚地观测到中国证券市场的月收益率序列是确定性混沌序列,而日收益率序列和周收益率序列却接近于随机波动信号,不适宜做分形维的研究.对我国股市各指数分别作了分形维计算后,同时用替代数据法进行非线性检验,拒绝了中国股市为线性过程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了非线性前提下分维数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深证A股市场最为复杂,需要五个变量来建立动力学模型(D2=4 6150),而上证A股需要四个变量来建立模型(D2=3 2411).因此,深圳股市的效率弱于上海股市.而我国B股市场已经接近于发达国家股市的复杂性程度(D2=3 3195(上B);D2=2 5875(深B)),说明B股的效率比A股的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个股及组合整体的流动性问题在指数复制中至关重要,其直接关系到组合调整时的市场冲击成本问题,在市场深度不足的情况下低流动性甚至还可能导致指数复制的失败。本研究从组合构建和调整、抽样方法及模型等方面对指数优化复制中的流动性问题及其改进做了探讨,并以上证180指数为标的进行实证研究.对流动性改进的方法、模型的应用及改进后复制效果上的不同给出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12.
深圳证券交易所买卖价差的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MRR(Madhavan,Richardson,Roomans)模型,把买卖价差分解为非对称信息成本和指令处理成本,并采用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的实时交易历史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的非对称信息成本、指令处理成本呈"L形"曲线,非对称信息成本和指令处理成本随着股票价格的降低而降低,随着换手率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涨跌幅限制与流动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给出报价驱动机制下的股票流动性的计算方法,提出指令驱动机制下的股票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些度量方法,从不同角度实证研究了涨跌幅限制对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整个市场而言,涨跌幅限制不仅没有限制流动性,反而增加了流动性;对个股而言,涨跌幅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流动性;对ST股票而言,涨跌幅限制为5%时期的流动性大于涨跌幅限制为10%时期的流动性,说明过小的涨跌幅限制存在流动性干扰和过度反应现象。因此,在增加市场交易透明度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涨跌幅限制,特别是对小盘股、绩差股、信誉低的上市公司继续实行涨跌幅10%的限制,而对大盘股、绩优股、高市值股和信誉高的上市公司放宽或取消涨跌幅限制,有利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4.
在股票市场的交易机制设计中,股票市场透明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效的市场透明度能够促进价格发现效率,提高市场质量.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7月1日开盘集合竞价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的事件,选择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无偏回归分析方法, 研究股票市场透明度对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并从信息角度解释. 得到结论:市场透明度提高后市场流动性降低;知情交易者在开放式集合竞价期间的参与度降低,开盘价并没有反映出知情交易者的信息,阻碍了价格发现,导致开盘价格发现效率降低;这意味着开盘集合竞价透明度的提高并不能有效提高市场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扩展后的EKOP模型, 从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视角, 以沪市A股2005至2009年年报与次年一季度报在同一天发布的402只股票为样本, 分别计算了公告前后样本股票的信息性交易概率(AdjPIN)以及信息性和流动性交易者的交易强度, 发现相对于公告前, 信息性交易者和流动性交易者在公告后的交易强度都有提高, 样本股票的信息性交易概率也有升高; 通过对样本股票公告前后日均交易量变化的回归分析发现, 相对于信息性交易者, 流动性交易者公告前后的交易强度变化较大, 是样本股票交易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Thegrowthofsocialeconomyisbasedontheflowofcapitalsfromtheinvestorstotheen-terprises,fromtheloweffectivedepartmentstothehighereffectivedepartments,fromtheconservativedepartmentstotheinnovativedepartments.Inordertoensurethenormalflowofth...  相似文献   

17.
随机波动率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对中国股市的实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有效重要性抽样(EIS)技巧,提出极大似然(ML)方法估计了四种不同收益分布假定的随机波动率(SV)模型的参数. 以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份指数为例,实证检验了不同收益分布假定的SV模型的性能,分析适合我国股票市场的SV模型及收益分布. 实证结果表明,与正态分布、学生t-分布和广义误差分布(GED)假定的SV模型相比,具有“有偏”和“尖峰厚尾”特征的有偏学生t-分布假定的SV (SVSKt)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次序probit回归方法研究指令驱动市场中日内交易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将我国上海证券市场日内交易价格的变化量分解为信息成本、存货成本、流动性成本和累计买卖压力四个部分,并利用上证50指数样本股的高频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在上海证券市场上这四个部分在解释日内交易价格的变化方面均显著,但这四个部分在个股上的表现强弱不同;同时发现不同于纽约证券交易市场(NYSE)和香港证券交易市场(SEHK),上海证券交易市场(SSE)的信息成本与存货成本之间没有统一的大小关系,信息成本不总是比存货成本大,反之亦然,这说明在我国股票市场上,信息成本与存货成本均是股票日内价格变化的不可忽视的解释因子.  相似文献   

19.
在Acharya和Pedersen(2003)提出的三种流动性风险(收益对市场非流动性的敏感性COV(ri,LM)、非流动性对市场收益的敏感性COV(Li,rM)、流动性的共性COV(Li,LM)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关于市场收益、市场非流动性、组合收益以及组合非流动性的四元均值GARCH(1,1)模型,鉴于多元均值GARCH类模型参数估计的困难,我们分两阶段建模,对上海股票市场四类指数(工业、商业、公用以及地产)1997~2004年的风险溢价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系统风险溢价和流动性风险溢价,并且流动性风险溢价主要来源于收益对市场非流动性的敏感性和非流动性对市场收益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