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宁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中生界侏罗系延安组是主要含煤地层,而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仍然不清。通过对露头、岩芯、测井资料以及延安组沉积体系与构造演化的详细研究,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研究表明,宁东地区延安组可划分为一个超长周期旋回、4个长周期旋回、1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至少2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相似文献   

2.
含煤地层高分辨层序地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论述了层序地层学在含煤地层研究中的应用;层序地层学的新进展和前沿理论;含煤地层层序地层研究的主要特点;高分辨率含煤地层层序划分的最新进展、应用和展望。笔者认为:含煤地层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必须紧密结合聚煤盆地充填沉积的特点和盆地的类型;含煤层序的结构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含煤地层中的事件沉积为高分辨率层序划分的重要依据,高分辨事件界面的识别与对比对确定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巨野煤田含煤地层层序单元划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运用当代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通过对区内近200个钻孔岩心的详细研究,根据石岩-二叠系沉积旋回特点,系统地分析了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及其内部构成特点,建立了研究区陆表海盆地和陆相盆地的层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巨野煤田石岩-二叠系共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7个Ⅲ级层序和42个准层序。  相似文献   

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钻井岩心剖面和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和追踪的方法,确定层序界面和划分层序地层单元。结合研究区陆表海盆地沉积地层和陆相盆地沉积地层的特点,以及海平面变化特征,分析了二叠系沉积体系并建立了鲁西南煤田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重点对层序Ⅲ的上部层序单元进行了精细划分。  相似文献   

5.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在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桂北南丹地区石炭纪斜坡相地层进行了沉积层序分析,共识别出11个三级层序,其中鹿寨组2个,巴平组3个,南丹组6个,它们均可与黔南独山地区石炭纪台地相所识别出的11个三级层序对比.同时探讨了较深水斜坡乃至盆地沉积环境下层序的表现形式,斜坡相层序地层的建立是联系台地相和盆地相沉积层序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内岩性油气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露头、钻井、岩芯以及测井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7-长4+5识别出长61底部为三级基准面旋回的层序界面,并划分出1个三级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与1个三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由此建立露头与井下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地层充填序列和基准面的变化关系,构建大型坳陷湖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分布模型;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进行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层序的演化对岩性油气藏的发育起控制作用;基准面旋回下降期和层序界面附近是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分布区.  相似文献   

7.
断陷盆地研究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地层对比,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内各凹陷之间所追踪的地震反射层位不统一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区域地震地层的对比标准,从地震层序的成因出发,划分出构造(TE、TK2、TK1n、TK1t和TJt地震反射层)和沉积(TK1y1、TK1d2和TK1d1地震反射层)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建立了区域构造—地层格架的地震地层的对比标准;在盆地构造格架搭建上,提出了成因地震地层对比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构造和沉积层序界面难以把握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立准噶尔盆地南部柴窝堡凹陷二叠系一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探讨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建立该地区不同时期原型盆地层序充填模式.方法 运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及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研究区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在研究区划分出2个盆地充填层序,5个一级层序,8个二级层序以及19个三级层序,建立起早中二叠世陆内裂谷盆地、晚二叠世一三叠纪山前拗陷、侏罗纪一白垩纪类克拉通拗陷盆地3个原型盆地的层序充填模式.结论 构造活动及物源供给是控制柴窝堡凹陷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其中物源距离及源区供给的沉积物类型是控制该区各个原型盆地发育时期层序内沉积物充填类型及空间堆积样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地震、测(录)井、岩芯、露头、古气候及古生物等资料,通过地震合成记录标定,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在松辽盆地北部四方台组-明水组共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古暴露界面、河道侵蚀冲刷面、地层叠加型式转换而4类层序界面,并识别划分出1个新的超层序界面SB4,最终将四方台组一明水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组,2个超层序(SSQ1和SSQ2),6个三级层序(SQ1-SQ6),17个体系域,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盆地北部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充填演化规律为:层序SQ1~SQ3(SSQ1)沉积时期,盆地主要发育南北向长轴物源的河流及滨浅湖沉积;层序SQ4-SQ6(SSQ2)沉积时期,盆地主要发育东西向短轴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从四方台组时期开始,盆地沉积中心向西北方向不断迁移.根据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储盖组合分布及成藏条件综合分析可知:纵向上四方台组时期层序SQ1发育本区最有利的储盖组合,而大安-新站地区SQI低能体系域厚层河床砂岩为本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最有可能形成构造一岩性次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中基准面的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以及该地区煤的聚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由陆表海盆地、盆地转换时期、大型板内坳陷盆地3类充填沉积序列构成.该区本溪组至石盒子组可划分成9个三级层序和4个二级层序.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盆地的聚煤作用是随着盆地充填演化发生迁移的,其中第5号煤层沉积时期是聚煤作用最强的时期,而第3号煤层形成时聚煤作用的范围已经退缩.聚煤作用的强度变化与富煤单元的迁移受盆地充填沉积时的沉积体系发育及废弃特点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三江盆地群城子河组—穆棱组层序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露头、岩心、测井、地震、古生物和地化分析资料,建立三江、勃利、鸡西和虎林盆地城子河组(包括七虎林组、云山组)至穆棱组(珠山组)层序地层格架。通过海侵事件、煤层、古生物证据及构造事件进行盆地间层序地层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统一盆地”概念,其中构造事件和海侵事件引起的区域不整合和海相夹层是主要对比标志。将三江盆地群统一划分为8个层序,层序I~VIII发育遵循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扩展的规律。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及气候。这是首次将三江地区作为“统一盆地”进行层序分析,对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储层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在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研究盆地北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4种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在盆地北部新生代始新世—中新世识别出2种类型层序界面: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始新世—中新世发育8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分析层序格架内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地层叠加样式及沉积相构成特征,认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盆底低位扇等沉积体系是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最重要的勘探目标,有利的岩性储集相带主要分布在基准面上升期,为后期盆地勘探的潜在领域,特别要重视对邻近不整合面或沉积作用转换面位置的储集层精细描述,选择有利相带进行钻探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震剖面、测、钻井、野外地质露头以及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白垩系可识别出8个三级层序边界,这些层序边界均为Ⅰ型层序边界。根据8个层序边界白垩系可划分出7个三级层序,分别为KSQ1~KSQ7层序。这些层序均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由于基准面下降期间地层的剥蚀作用使高位体系域多发育不全。顺托果勒和阿瓦提地区大部分剖面缺失KSQ6和KSQ7层序。在研究区南部、东部和北部等盆地边缘区域白垩系下部地层呈现明显的下超和上超,导致缺失KSQ1或KSQ2层序。在盆地内部各层序均有分布。白垩系层序的发育特征明显受到构造运动、气候、沉积期古地貌和湖盆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沉积相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沉积背景有利于特大型深盆气藏的形成 ,其沉积相带的圈定是深盆气有利区带评价的基础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 ,并结合地震相、砂体结构及分布特征 ,对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沉积相进行了分析 .研究区沉积相可划分为河流三角洲、海湾、湖泊和冲积扇等 4种类型 ,其中三角洲是研究区的主要骨架砂体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依据沉积物源、砂体发育特征及其相标志特征 ,对上三叠统须家河期须一须三亚期和香溪期香二香六亚期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对上三叠统各期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综合表征 .分析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具有深盆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岩相古地理基础 .  相似文献   

15.
将层序的概念应用于陆相湖盆 ,通过地震、测井相识别及岩心观察 ,在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地区识别出一个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 ,一个盆内角度不整合和四个局部不整合。据此划分出该区的巨层序、超层序以及目的层的层序界面以及其所包括的体系域 ;阐述了该区层序地层格架包括一个巨层序 ,二个超层序 ,主要目的层古近系 (下第三系 )的东营组及沙河街组包括四个层序。对认识该区的油气分布及生、储、盖组合关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 17条统一流程处理的区域地震大剖面为骨架网 ,综合分析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的结合 ,并经过 6次反复标定 ,建立起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将 5 8个已发现的侏罗系油气藏归位到层序和体系域中 ,分析其在层序和体系域中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 ,在层序级别上 ,不同地区油气富集的层位不同 ,总体上有从西到东层位变新的趋势 ;在体系域级别上 ,侏罗系油气主要富集在低位域 ,只在腹部有少量的油气藏位于水进域和高位域。层序格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储盖组合条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不同体系域内储集层物性的差异对油气富集也有控制作用。因此 ,在今后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的油气勘探中 ,应重视低位域和盆地的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17.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和古生物资料,在井—震联合标定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下部层序KSI结构发育完整,低位体系域以辫状河和扇三角洲沉积为主,下切谷特征明显,水进体系域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上部层序KSII低位体系域不发育,水进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在湖平面缓慢下降、陆源碎屑物质供给不断减少的环境下发育曲流河、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下白垩统沉积建造反映研究区的沉积演化具有一定旋回性,早白垩世古气候变化对层序的发育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区珠江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区油气资源丰富,珠江组作为主要的储集层发育层段,是该区增储上产的主力产层。在充分利用钻、测井及地震资料的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惠西地区珠江组各级次层序界面特征,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工区内共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界面,5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并根据三级层序内部不同类型的水进界面进一步细分为21个四级层序。通过井-震对比,建立了工区内珠江组层序地层等时格架,揭示了各沉积层序的发育特征,对今后珠江口盆地的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古近系碎屑岩地层中震积岩识别标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陆相湖盆中,地震引起的各种作用力可以对各种先成沉积物进行改造而形成震积岩,建立准确可信的识别标志是震积岩研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应用大量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分析资料,对济阳坳陷古近纪沙河街组砂泥质沉积中地震灾变事件的:典型识别标志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震积作用可以形成特殊的构造标志(层内阶梯状微断层、震裂缝、混合层构造等)、沉积和成岩标志(液化砂、泥岩岩脉和泄水构造、串珠状构造、震积砂枕及砂球构造、液化卷曲变形构造等)及特殊的岩石类型(震褶岩、震裂岩、震塌岩及液化角砾岩等)。研究区未固结富含孔隙水的软沉积物以地震液化序列为主,半固结或固结的沉积物以断裂和破碎变形的震积序列为主,序列的完整性取决于剖面位置、地震震级及地震持续时间,特别是发生地震处的岩性。此研究可识别陆相湖盆地震事件沉积,提供判断储集砂体成因的对比标准,为正确判断储集砂体的“多元”性提供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