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催化是横跨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在石油化学、材料、环境、能源、制药等工业部门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是产油大国,更是石油的消费大国.近年我国持续的快速经济增长带来的对石油需求的突飞猛进式的提高更是引起世人的关注.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耗竭,以及石油的日益重质和劣质化,加上环保的压力,石油资源的高效、清洁化利用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百年来,炼油及石油化工中的催化剂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一直是世界催化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近年来在炼油石化的若干重要过程的研发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就总体的基础研究水平来说,我国与欧美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催化是横跨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在石油化学、材料、环境、能源、制药等工业部门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是产油大国,更是石油的消费大国。近年我国持续的快速经济增长带来的对石油需求的突飞猛进式的提高更是引起世人的关注。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耗竭,以及石油的日益重质和劣质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石油消费与其它国家存在多方面经济关系,分析表明,我国石油消费使石油输出国取得了巨额收益,使世界领先的石油公司取得了丰厚利润,使制造业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得以实现高增值。充足的石油供给是汽车大国将我国作为其市场的必要条件。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我国石油消费是石油资源国、世界领先石油公司所属国、制造业发达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我国汽车销售量是汽车生产大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证实了以上分析。因此,除非发生重大军事冲突,世界强国不会轻易阻断我国的运油航线。当然,考虑到世界政治、军事形势的莫测变化,建立多渠道的石油资源供应保障体系和保持适量的石油贮备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石油从一般性商品跃为战略性物质。美国借战争之机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大国,提出"十四点原则"意欲争霸世界,海湾丰富的石油资源引起美国的"关注"。战后,美国政府积极支持本国石油资本向海湾地区扩张,迫使中东霸主英国签订"红线协定",插足伊拉克,打破了英国对海湾石油资源的垄断。  相似文献   

5.
<正>专家点评:内燃机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等动力装置的主要原动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内燃机制造大国.我国内燃机的石油消耗约占石油总消耗量的2/3左右,并且在人类活动导致的CO2排放中,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运输占25%.因此,在能源供应面临严峻挑战和减少CO2排放面临国际国内压力的双重背景下,内燃机的节能减排是节约石油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徐新  魏建  陈昕 《科技信息》2009,(29):I0189-I0189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与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的繁荣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下,世界原油期货价格高位震荡,石油资源供应紧张。文章从上世纪的几次战争入手,分析了石油引发战争的原因,最后针对我国石油资源的情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伊朗丰富的石油资源一直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多次引发国际危机。冷战后伊朗石油成为三种利益的交汇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的利益以及以伊朗为核心的海湾产油国的利益。伊朗凭借石油经济及其壮大的军事实力不断挑战美国,伊朗称霸中东地区的“大国梦”和美国控制中东的“世界梦”必然发生冲突。围绕伊朗石油的博弈,美国在中东石油霸权逐渐削弱。  相似文献   

8.
侯祥麟是中国著名炼油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0、40年代,从事煤炼油等技术研究和油料生产.在美国留学及从事科学研究期间,发起和创建中国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和领导炼油科技研究,创建炼油科研机构,组织领导了航空、航天和核工业专用特种油品的研制、"五朵金花"炼油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参加历次国家炼油、石化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他是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工程院的发起人和推动者之一,并为争取世界石油大会在中国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液化燃油的开发前景及可持续发展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石油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血液众所周知 ,人口、资源、环境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 ,而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动力之一的能源 ,特别是石油这种被称之为现代工业血液的液体能源 ,与这3个因素密切相关。1973年世界首次石油危机已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石油短缺是影响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 ,从那时起各国便开始积极探寻能够替代石油的液体能源及其生产技术 ,以期尽早解决不可避免的石油短缺问题。2.全球石油资源消耗殆尽已为期不远根据联合…  相似文献   

10.
石油素有黑金的美誉,向来被认为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对石油的依赖更加强烈,促使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石油资源的重要性,决定了保障石油运输安全研究的必要性,世界各国都在竞相研究这一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11.
能源焦点能源已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的焦点,电力更是现代社会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原始社会利用火,到现代社会利用电能、核能,能源每“前进”一步都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社会和谐、国家富强都要靠能源来支撑。目前全世界每天要消耗8400万桶石油,我国每天要消费600万吨以上标准煤。已探明的世界石油资源按目前消费水平仅够40年消耗。我国的能源形势更加严峻,石油资源仅够开采14年,原油进口已破亿吨大关。超级大国为了争夺石油,不惜大打出手,能源已变为维系生命线的战略资源。2005年我国发电量达到24747亿KW·h,…  相似文献   

12.
郭冰 《奇闻怪事》2010,(12):41-5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表面活性剂日益朝着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易生物降解、对人体和环境安全、多功能高效能的方向发展,以天然动植物油衍生出的脂肪酸为原料开发新型表面活性剂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其原因有三:一是目前开发的表面活性剂主要为石油基产品,而石油是一次性资源,储量有限,再加上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在原料方面极大地限制了表面活性剂的更快发展。二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脂肪酸系列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优良生物降解性和对人体、环境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三是脂肪酸具有通用性、取自天然和可持续供应的优势。我国是农业大国,天然动植物油极为丰富,脂肪酸系列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对综合利用我国的天然可再生资源,缓解石油资源不足所带来的压力,满足多个行业对此类表面活性剂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石油是世界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命脉,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一方面,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是当前世界面临能源危机的首要因素,而全球各国对于石油的需求却逐年递增。以我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7%,而同期原油开采的增长率则不到0.5%。目前全球探明储量的石油中,超过60%的部分采用现有技术无法开采,主要为黏度  相似文献   

14.
石油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被广泛的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石油资源在开采、运输、加工与使用的过程中都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大量的污染,严重的污染问题同时也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针对石油开采后的环境地质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张兴中 《科技资讯》2011,(18):45-45
膜催化技术已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炼油化工生产过程,并大力提高该行业的技术水平,大幅度降低了能耗。实践证明膜催化技术在石油化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世纪末前后我国的石油安全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我国作为石油生产大国和石油消费大国,进入90年代以来,原油产量逐步提高。然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生产的增长速度。1993年起,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一、我国石油安全的现状和趋势1.我国的石油供给现状(1)进入90年代后,我国石油产量一直处于低速平稳缓慢增长状态,石油供给已出现净进口局面。建国40多年来,全国原油产量由建国初期的12万吨增加到1996年的1.57亿吨,跨入世界产油大国行列。石…  相似文献   

17.
陶芒 《今日科技》2003,(10):45-46
全世界有六七亿辆汽车在马路上奔驰,相当多的城市中汽车天天在马路上“接龙”。严峻的两大难题摆在燃油汽车面前:石油日渐枯竭;尾气污染日益严重。 石油资源成了世界强国争夺的对象,中东石油资源纷争不已,经常牵制着各国经济产业的神经。汽车的数量年年在增长,而石油资源却是日日在减少,用一桶就少一桶,最乐观的估计,全世界的石油,仅能维持四五十年。我国目前每年进口石油六七千万吨,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石油的需求量会成倍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石油? 法国石油研究所估计,世界石油资源的极限数可能是一万亿吨,至少是现在探明的常规石油储量的十倍。而可采石油储量的极限数在二千六百亿吨左右,如果包括深海(二百米以上)和南北两极地区,可达三千亿吨。其中有一千三百五十亿吨埋在海底。这是对地球石油资源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石油资源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社会生活,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到几十年以后。然而我们仍然对这个目前地球上最基本的资源存在很多误解,并且对于石油资源仍然存在诸多疑问与争论。世界石油资源即将枯竭,还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石油储量?石油的时代会在我们耗尽石油资源前终结吗?目前世界石油资源的日消耗量已经达到了最高点,还是已经开始下滑了?  相似文献   

20.
最近,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伯纳德·F·格罗斯林发表了一部有关世界石油资源的巨著《寻找石油》。在该书中格罗斯林多次指出,拉美的石油资源将超过中东,石油作为影响世界经济力量的杠杆将在今后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逐步由中东转向拉美。格罗斯林认为,从目前情况看,至少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可供开采的石油将超过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