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渣油加氢处理与重油催化裂化组合工艺首次研制成功以石油大学(华东)炼制系阙国和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与齐鲁石油公司胜利炼油厂合作,联合开发出渣油加氢处理(VRDS)-重油催化裂化(FCC)组合工艺,该工艺是采用经VRDS工艺改质后的劣质孤岛减压渣油作为催...  相似文献   

2.
“水平井井壁稳定试验研究”取得新进展由石油大学(华东)程远方副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与大港石油管理局共同承担的“水平井井壁稳定的试验研究”项目,经国家鉴定达到九十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研究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大港油田水平井配套钻井技术研究”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在小型高压釜中试验了不同石油重油和催化剂对煤加氢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的转化率随石油重油中芳烃含量增加而提高,在试验条件下以红旗煤在羊三木减二线油中加氢的转化率为最高,达到60%,向石油重油添加四氢蔡或甲基萘油馏份对煤液化有利。不同的氧化铁型催化剂对煤在石油重油中加氢液化生成油都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其中以山东赤泥为最好,在试验条件下可使煤转化率增加7.4%,油与气产率增加22.4%,沥青烯产率下降15%,此外还考察了九种煤在石油重油中加氢液化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抚顺石油三厂近日传出喜讯,年产5万t重油悬浮床加氢工业试验装置以新疆克拉玛依常渣油为原料的48h生产标定工作圆满结束,各项生产考核指标均达到试验预期目的。这标志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历经十余年自主开发的重油悬浮床加氢技术首次工业化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高温低渗透砂岩油藏整体调剖获得成功由胜利石油管理局与石油大学(华东)赵福麟教授、陈月明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完成的总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渤南油田五区沙三9(1-2)层高温低渗透砂岩油藏整体调剖技术研究”,近日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鉴定.专家认为,研制...  相似文献   

6.
由石油大学(华东)炼制系苏贻勋教授、其道宏副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与九江石油化工总厂合作完成的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攻关课题──重油催化裂化(RFCC)汽油铜片腐蚀原因及对策,于8月14日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石化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鉴定认为,该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技术应用在国内外属首创.这标志着该校轻质油品精制技术研究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同时,该项技术的理论成果作为重油催化裂化汽油精制课题基础研究的一部分,还获得了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人员经过四年的攻关和应用,在研究了RFCC汽油…  相似文献   

7.
2004年11月11日至12日,国家科技部和山东省科技厅在东营联合主持召开由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大学、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共同承担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油田化学品产业化开发与应用示范”验收鉴定会。该项目共有8个一级课题,我校承担的该项目中的6个一级课题全部通过验收鉴定,  相似文献   

8.
“焦化炉工艺设计计算方法研究”通过鉴定石油大学(华东)炼制系加热炉科研组黄祖祺教授、韩树铠教授及肖家治等承担的石化总公司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焦化炉工艺设计计算方法的研究”,于1995年底通过专家鉴定。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专家学者一致认...  相似文献   

9.
水平井井身结构设计研究获得突破由石油大学(华东)葛洪魁副教授的课题组与大港集团共同完成的国家“八五”重点攻关课题“大港低渗块状砂岩油藏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的子课题“水平井井身结构设计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突破.这项研究包括水平井地层破裂压力、水平井...  相似文献   

10.
由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系王引真博士、孙永兴副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完成的山东省科委科技计划项目“耐磨耐蚀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与研究”近日通过了由山东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建立的陶瓷涂层抗热震失效寿命表达式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一直严重依赖原油进口,进口重质原油或高硫石油是大势所趋,而重油所产生的渣油处理是世界难题。为了解决炼油工业的重油轻化、工业标准、渣油处理、油品质量等四大难题,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济安金信)、济安永蓝(北京)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济安永蓝)与加拿大氢能技术合作伙伴以及国内著名工程公司强强联合,研制出了浆态床有机催化加氢(JESO)工艺技术。该技术使用浆态床工艺与油溶性有机催化剂相结合,开发了渣油加工创新工艺。有机催化剂颗粒为纳米级,具有很好的油溶性和分散性,有效地实现了加氢和抑焦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学花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0):5020-5022
以胜利重油为原料,采用间歇式反应考察催化剂对重油悬浮床中压加氢裂化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镍铁分散型催化剂中活性金属具有很强的加氢活性,可使大量的自由基加氢饱和,抑制反应过程中自由基的缩合,即分散型镍铁催化剂具有比较好的加氢和抑制生焦性能。  相似文献   

13.
《广东科技》2009,(21):37-37
本课题的任务来源于中海油“十五”综合科研项目和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由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14.
日前,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赵福麟教授主持的、王业飞博士和戴彩丽博士等人参加完成的“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中石化股份公司何生厚副总工程师等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创造性地成功解决了我国目前石油开发过程中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15.
由石油大学 (华东 )化学化工学院范维玉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完成的中石油股份公司“九五”重点科技项目“重油低凝乳化燃料油生产技术开发” ,近日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 ,该技术设计思想新颖 ,技术路线合理 ,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性 ,技术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凝乳化重油生产技术包括乳化剂与添加剂的生产技术和低凝乳化重油生产工艺 ,使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稠油组分 ,提出了稠油组分在稳定水包稠油乳状液中的作用机理 ,研究结果对乳化油的制备、稠油与原油的降粘开采与破乳脱水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  相似文献   

16.
《广东科技》2008,(13):106-106
近日,由广东省科技厅立项、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杨公明教授主持的3个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香蕉鲜榨汁中低温加工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2004B20401007)、“低温排氧粉碎打浆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2005B20601007)、“香蕉系列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20401005)通过了项目验收。整合该3个项目研究成果以及仲恺农学院刘长海教授的香蕉醋技术,形成的“香蕉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授予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认证证书和“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证书。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授予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认证证书和“中画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证书。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导读     
伴随着“两会”的春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如期与您相见。  200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实施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科技支撑计划以及优先发展教育”。与此相呼应,本期的学报具有以下两大特点:(1)及时报道了我国石油工业主要领域的科技成果(国家级重大科研基金资助论文11篇);(2)体现了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高校师生的学术水平(84%的文章第一作者来自全国8所高校)。  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生产天然气693.1×108 m3,并预计2008年天然气产量将达到760×108 m3。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重要天然气储集层,可采储量已达5 000×108 m3左右,川东北已成为我国油气的重点勘探地区之一。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司马立强结合国家863专项研究课题(2006AA06Z220)的研究成果,撰写了《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孔隙度计算方法探讨》。详细讨论了缝洞对三孔隙度曲线的影响,提出了缝洞性储层求取孔隙度的新思路及模型计算方法,该方法提高了孔隙度计算精度,值得借鉴。  《大尺度溶洞裂缝型油藏试井新模型》由“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彭小龙等人撰写,从主要特征、试井模型、实例分析方面针对常规试井模型解释结果与大尺度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不相符问题,以一个缝洞和两个缝洞为例,建立了拟稳态条件下的流动方程,采用Laplace变换和逆变换,得到实空间的解析解。其研究内容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6CB202403)的部分研究成果,对于石油天然气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受世界石油供需变化的影响,如何在新形势下调整产品结构、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成为石蜡开发应用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汪灵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硬脂酸对石蜡熔点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其研究成果对石蜡在工业中的进一步运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提高硬地层钻井速度是世界公认的钻井难题。从事钻井工程的读者不妨阅读一下由西南石油大学副教授伍开松等人撰写的《粒子冲击钻井技术述评》。论文以粒子冲击钻井系统的整个工艺流程为依据,评述了粒子冲击钻井技术的优点和缺点,阐述了其破岩机理,推介了一种高效经济的深井硬地层钻井的新方法。  《油田产量构成二层规划模型及其应用》由西南石油大学教授谢祥俊等人完成,论文针对目前油田的实际管理组织结构,采用二层规划模型,对油田生产过程中的最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模型应用于国内多个中、后期开发油田的开发规划中,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研究内容对油田生产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库车拗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南天山山前地区,是近年来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汤良杰率领的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库车西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根据平衡剖面原理,对两条地质剖面进行构造复原,结合两口井的沉降史分析,研究得出了该带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特征。对于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在春天播种希望,希望广大读者一如既往地对学报给予关心和支持,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改进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西南石油大学学报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博导简介     
范维玉,男,汉族,1957年出生于山东省莒县。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基本有机化工专业,1988年和2000年分获石油大学(华东)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应用化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兼任山东省科技查新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技评估专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