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0,(11):F0004-F0004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2.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CO2浓度持续增加,全球气温也随之不断上升,这种人为造成的“温室效应”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类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它也给地球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如果继续维持这样的状态,全球气候甚至地球系统将会发生哪些相应的变化?为更好地理解现今和未来气候变化,对地球历史中曾经发生过的快速气候变化进行追踪,综合分析地质历史中气候变化的原因、过程以及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途径。在地质历史中,白垩纪是极端温室气候的典型时期,它已被国际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年初向世界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4月1日起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为世界科学界提供中国智慧,为全球工程界提供中国技术,为人类外空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贡献和中国发展经验……“中国天眼”邀请各国科学家携手走向星辰大海,共“见”未来. 遥望未知宇宙,全球科学家在未来若干年间将因“中国天眼”变得更为“火眼金睛”.从宇宙星辰,到基本粒子,人类重大科学发现往往离不开尖端科研仪器.天文学界通常认为,宇宙中只有不到1%是人类能看见的发光物质.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媒体报道,从2002年6月份开始,美国政府召集来自全球高级别的科学家们赴美,参加夏天在美国举行的一个紧急“反恐”会议,以讨论怎么才能使美国或其他任何一国的城市从“毁灭性的灾难”中逃离出来。不过,这次科学家们讨论的“反恐”却不是全球的恐怖主义,而是来自地球外的小行星撞击!  相似文献   

5.
全球变暖的危害已给世人敲响了警钟。2009年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保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它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消灭全球变暖之灾人人有责,势在必行,王予意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心系人类未来安危,出谋划策,为全球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了在环境条件上和地球最为类似的行星,不禁让人们对于那里是否存在生命充满期待。在36光年外科学家发现了一颗近似地球的行星。不过这颗“第二地球”的正式名称可一点也不浪漫,科学家们给它的编号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HD85512b。这颗行星位于南天的船帆座,围绕一颗黄矮星运行。天文学家们使用安装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高精度径向运动行星搜寻设备”获得了这一发现。  相似文献   

7.
陈萌 《科学大观园》2013,(16):44-45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各地相继迎来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一度发出高温蓝色预警。联合国气候研究人员称,自19世纪70年代全球气候变暖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创下历史高温纪录。同时,洪涝、干旱、暴雨、暴雪和高温等极端天气也接踵而至。气候变化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全球变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它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威胁着地球的未来。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其中一些可谓怪招迭起。为地球抹"防晒霜"降温地动山摇,汹涌的熔岩,遮天蔽日的烟尘,刺鼻的硫磺味……这如同末日来临一般的场景是人们想象中火山爆发时的样子。没人愿意遭遇一场火山爆发。但是,火山爆发让烟尘遍布天空也有一个好处,  相似文献   

8.
曹玲 《科学大观园》2009,(12):71-72
向海洋施铁肥、给地球打伞、模仿火山喷发、截留二氧化碳……这一系列试图拯救地球的工程中又有失败的消息传出,然而科学家们还在不懈地努力。结果会如何?  相似文献   

9.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人类仅仅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就将地球上以石油和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耗了超过三分之一,而目前消耗的速度还在加快。如果按现在的消耗速度估算,人类再用数十年就会耗尽地球用了数十亿年才形成的化石能源。更为严重的是,人类在使用这些资源的过程中,由于使用效率低下,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科学地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地球为本”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加上"知识就是力量"和"以人为本",三者之合力的最大作用,就是加速了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和毁损。今天的人类之所以会遭到地球的疯狂报复,就是因为地球作为一个巨型的有机体和生命体,只自在自为地服从其生生不息的规律。其中,不只是构成地球的各个圈层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与人和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人类要想解放地球和自身,只有"以地球为本"遵循其创生法则,建立环保法规体系,将生产正义贯彻生态学始终,摆脱高消耗、异化消费、唯利润生产和破坏性经济,实现天地人合一,才能真正消除环境损毁、资源枯竭、生态危机,最终达到保护地球、拯救物种、维护人类合规律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由于人口无限制地膨胀,人类生存空间愈加显得狭小和窘迫。近30多年来,世界人口增长了20亿,其中十亿多出生在亚洲。按照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计算,每35年人口就增长一倍。到2000年,世界人口将达63亿,到2030年,人口激增到1OO亿。由于人口爆炸性地增长,直接危及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阻滞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的障碍,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所面临难题中的核心问题,引起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度者和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2,(11):F0004-F0004
世界自然基金会(惭)5月15日在京发布了被称为“地球体检报告”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诊断结果显示“地球现在很不健康”。报告显示,全球生物多样性健康状态(地球生命力指数)在1970年到2008年间下降了28%,热带地区下降了60%。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自1966年以来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3.
<正>全球超过15000名科学家联名发布了一份《致人类警告信》,提醒众人地球正身处险境。气候变化、沙漠化、淡水减少、物种灭绝、人口爆炸式增长……都在对人类与地球的未来造成威胁。这封警告信最初撰写于1992年,由包括大多数在世诺奖得主在内的1500名科学家签署。信中指出,我们对自然世界的影响很可能导致"人类的悲惨结局",并对地球  相似文献   

14.
很多科学家认为发现“地球2.0”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谓的“地球2.0”是指理论上与我们生存的地球非常接近的行星。现在,搜寻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弗兰克·马奇斯博士给出了发现“地球2.0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4,(1):63-63
全球碳平衡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科学家们在全球碳平衡研究和估算时发现,有近20%的二氧化碳排放去向不明,这就是全球变化与碳循环领域的“二氧化碳失汇”问题,也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碳黑洞”。  相似文献   

16.
在联合国组织编写的《全球环境了望》中,1100名科学家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勾画出了这样一幅景象:30年后,地球上70%的自然环境将遭严重破坏,许多物种灭绝,一半以上的国家严重缺水,而可怜的地球还要养活20亿的新增人口。据《卫报》报道,30年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全球环境大会曾经大胆预测,人类  相似文献   

17.
人类未来70年内可能发生 的十大灾难中,“黑洞”吞噬地 球被列为十大灾难之首。报道 称,美国纽约布鲁克海文实验室 七年前建造了全球最大的粒子 加速器,将金离子以接近光速对 撞而制造出高密度物质。物理学 家担忧该座加速器可产生类似 黑洞的高密度物质,把实验室甚 至整个地球吞噬。那么,粒子加 速器真能制造出黑洞,它真的如 某些科学家担心的那样,可能吞 噬实验室甚至整个地球? 利用实验室里的相对重离子 碰撞机,美国科学家已能造出黑 洞。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暖是各国关注的问题,并且全球变暖没有减缓趋势。导致全球变暖有诸如全球正处于温暖期、地球自身的状态变化等自然因素,但是,主要是人为因素诸如焚烧化石矿物、植被的减少、建筑物的增加加剧全球变暖;需要从技术合作、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角度,调控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20,(8):32-35
正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升高了1℃,并正在给包括海洋和冰冻圈在内的生态,乃至人类自身造成严重后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酷热的天气现象会越来越频繁。事实上,在酷暑中煎熬的不仅仅是人类,许多地球生物也在与不断变暖的气候做斗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2,(10):30-31
拯救湿地刻不容缓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一,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均有分布。我国湿地总面积约6594万公顷(不包括江河、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