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介绍了PLD(可编程逻辑器件 )的技术特点 ,并针对当前DSP系统中串并转换器选择调试困难的特点 ,提出利用PLD开发DSP系统中高速串行到高速并行的数据转换传输技术 ,以简化电路及程序编制 .使设计透明化 ,简易化 ,并结合实例 ,给出了新型串并转换器的原理图、时序图和设计要点 .  相似文献   

2.
BESⅢ谱仪TOF读出电子学高密度信号的长距离传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北京谱仪改造中,提出了使用并串/串并转换的方式通过光纤传输272路飞行时间计数器电子学信号给触发系统的方案,实现了误码率极小的可靠性长距离传输,并且验证了光纤传输在高密度信号远距离传输中的传输可靠性。该方案解决了高能物理实验中,大量高密度高速信号在不同系统间远距离传输过程中保持较好完整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微机系统数据采集接口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微机系统的数据采集实验卡的结构和软硬件设计.该数据采集卡基于ISA总线设计,具有中断和查询两种采样工作模式,能完成多通道模拟信号输入采样和数模转换输出实验,程序对可编程计数器控制,能完成不同采样速率的实验.学生通过该实验可加深对系统总线、模/数、数/模转换、可编程计数器等硬件的理解和运用,增强编写底层驱动程序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新型的数字式可编程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是由高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串联组成的RC有源滤波器.传统的RC有源滤波器不能用数字量来控制截止频率,采用数/模转换器代替可调电阻,实现用数字量改变电阻值,从而达到改变截止频率的目的.该滤波器可与MCS-51单片微机直接接口.在所研制的智能化仪器中使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微机动态轨道衡的工作原理,探讨了动态称重特点和软件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采用高速A/D 转换器及数字滤波来消除振动干扰误差的方法.现场测试数据分析表明,动态称重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家动态检衡标准.  相似文献   

6.
基于光纤自愈环网的高保真语音传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设计高保真语音传输的光纤数字广播系统.光纤数字广播系统由扬声器、光纤数字广播机、两芯光纤、集中控制器、管理软件等组成,光纤数字广播机的光收发模块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将网连结成"环",组成自愈环网,在一芯光纤上可以同时传两种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使系统能够远距离传输和高速度传输,具备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采用AD775高速A/D转换器件和HC系列逻辑器件组成的对三相SPWM波同时进行数据采集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SPWM发生器产生的三相SPWM信号在驱动功率开关器件前,该系统可将其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从而得到三相SPWM波的相位关系,死区时间等关键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布里渊光纤陀螺环形腔中泵浦光及布里渊激光的偏振传输模型,推导出了2本征态的本征值,分析了环境因素波动引起的偏振误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保偏光纤构建光纤环形腔并旋转熔接点偏振主轴90°能使泵浦光及布里渊激光2本征偏振态在激光器中保持稳定的谐振间距,从而消除偏振串扰给陀螺带来的误差;采用单偏振单模光纤构建布里渊光纤陀螺环形腔能消除偏振串扰.针对2种消除偏振串扰的方法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  相似文献   

9.
针对工业标准电流4~20 mA的产生,设计了一套将车轮转速转换成标准电流输出的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24 V直流电源供电,经降压处理给单片机提供+5 V的工作电压,然后由单片机实现对车轮转速信号的采集、处理,数/模转换器MAX538则把处理后的数字量转换成电压,并借助电压/电流转换器AD694将电压转换成4~20 mA的电流供给后级设备。  相似文献   

10.
针对SLC5/04 PLC现有的RS-232接口,采用RS-232/以太网转换器将数据由RS-232协议转换为以太网协议,利用以太网/光纤转换器将以太网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远传至主控室再使用以太网/光纤转换器将光信号反转为以太网电信号连接至上位机。该方法成功解决了因通讯卡损坏而导致无法通过DH+接口远程监控天然气机组运行参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光通信用塑料光纤的性能及系统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用户对数据通信需求的日益增大,传输数据容量正在迅速增长,网络运营商都在积极发展高速传输系统,为此急待一种新型传输介质来适合短距离高速传输要求。目前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光纤通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具有传输速率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和安全保密性好等优点。但由于石英光纤的易碎性,难以连接和价格高等原因,并不适合在短距离通信中应用。近年来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竞相开发价格便宜、接续简捷、工作可靠的塑料光纤和通信系统。本文通过对新型塑料光纤的性能分析,得出结论,塑料光纤以其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将广泛应用于短距离通信中。  相似文献   

12.
王智 《科技导报(北京)》2016,34(16):121-138
 2016年美国光纤通讯展览会及研讨会(OFC)报道了光传输速率105.1 Tbit/s、传输距离14350 km的实验方案,高速光传输技术日渐成熟丰富,全光交换成为全光网的关键。光交换网络节点对高速光信号进行处理,主要包括全光逻辑、波长变换、全光缓存、全光计算等核心全光信号处理技术。本文在课题组研究工作基础上,介绍现代高速光通信中全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以基于STC12C2052单片机为核心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该系统采用四个按钮调节电机速度,用光电开关测速模块测量电机速度,用74HC595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并驱动LCD1602显示电机速度,以及用蜂鸣器进行超速堵转报警,从而实现对电机高速、高精、高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It is proposed that an optical fiber grating bistability device may be used for an all-optical switching or an all-optical digital signal amplifier with low power and high speed. The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 and parameter are analysed, and some design ideas are given.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Song Qian: born in Aug. 1937, Professor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高频可调谐微波信号,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MSP430F149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TMP112进行温度信息采集,驱动电路产生的PWM波信号驱动TEC芯片;其次,利用设计获得的温度控制系统,提出并验证了一种高频可调谐微波信号产生的方法:利用光纤布里渊散射放大效应获得多波长激光器;通过光纤滤波器滤波获得了高频微波信号输出;调节温度控制系统的驱动电压控制增益光纤的温度,获得22.055~22.121 GHz的可调谐微波信号。如果进一步改变控制系统的温度调谐范围可以获得更宽的微波信号输出。  相似文献   

16.
 光纤通信单信道速率持续向100 Gbit/s甚至更高发展,对测量仪器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电子瓶颈的限制,传统的电示波器极限带宽在70~90 GHz。目前能够测量100 Gbit/s光通信信号的电示波器技术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为了突破电子瓶颈的限制,需要采用新的采样机理对超高速光通信信号或超宽带光信号进行测量。介绍了光域采样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光采样示波器及光采样示波器研发的进展。随着信道速率的不断提高,光纤链路的物理损伤对信号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如何监测光纤链路的物理损伤成为超高速光通信网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对光物理层损伤的研究,提出了采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测量光纤链路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方法,并对高速光纤通信链路的测量技术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光纤陀螺捷联系统数据采集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光纤陀螺捷联系统的要求,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模数转换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加速度计数据采集方案,同时根据捷联系统3个通道输出速度的要求,设计了并行采集方案,并对于高分辨率模数转换器的选择作了讨论计算。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速动态分析系统和光纤含气率测量仪,研究了垂直上升管内油-气-水三相弹状流流动特征的规律.实验表明,短时域内平均截面含气率是判断三相流流型的有效方法.通过改变三相流系统中的体积含水率,研究了它对液弹内平均截面含气率的影响;最后,用高速动态分析仪可视化测定了各个工况下的平均液弹长度.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缸内压力信号测试新方法.该方法无需在发动机自由端安装角标器,仅需在飞轮端安装传感器获得飞轮齿圈信号即可,且易于安装.利用高速内时钟数据采集卡同时测试缸内压力信号及齿圈信号,通过Newton插值算法得到齿圈信号过零点的精确时刻;基于发动机在飞轮齿圈转过1个齿的时间内转速恒定的假设,在每个齿内通过插值运算,将时间域的缸内压力信号转化为角度域信号.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工作可靠,数据处理的结果满足燃烧过程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无线颅内压监护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无线颅内压监护仪。采用硅压力传感器为敏感元件,用双桥法实现温度补偿,通过电压/频率变换将压力信号转换为音频频率信号并利用无线调频发射/接收进行传输,由单片机控制进行定时采样、数字滤波、标度变换、报警判断、显示、打印以及串行数据发送等处理。该仪器克服了现有光纤颅内压监护仪的缺点,操作方便,探头寿命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