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傅庭芳 《世界科学》1999,(10):14-15,13
我国传统数学14世纪以前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此后渐渐落后于西方,到19世纪中叶,中算与西方合流,纯粹的中算宣告结束。正在这个时候,我国清代大数学家李善兰(1811—1882)出版了《垛积比类》四卷(1867),以“比类”、“形数结合”等传统方法,在书中提出了许多精彩绝伦、别具一格的求和公式,如李善兰恒等式等。他的主要研究成果为有限差分和组合数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可以说在数学史上至令还堪称独步。本文拟讨论:由李善兰多项式为形式精美的“组合三角”提供了基础。李善兰在《垛积比类》卷四的“三角变垛”中以演段、…  相似文献   

2.
<正>晚清,中华民族正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年代,李善兰以其无畏无惧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艰苦卓绝地将近代科学引进了中国。"李善兰恒等式"流传于海内外,受到国际数学界的普遍关注和赞赏……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在诸多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中,数学可谓是其中拥有许多耀眼光环的学科。中国古代算术的许多研究成果就早已孕育了西方数学后来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代中国也有不少世界领先的数学研究成果。2011年4月30日-5月4日,第四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纪念李善兰  相似文献   

3.
金隄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在翻译实践上以翻译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有天书之称的《尤利西斯》闻名于世,并以此译作荣获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在翻译理论上,他有《等效翻译探索》和《论翻译》等倡导等效翻译理论的著作出版,是中国当代翻译  相似文献   

4.
本书是根据苏联国立列宁师范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物理数学博士B.亚沃尔斯基和A.杰特拉夫编著的《物理学手册》全文译出的,由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中译本共分五个分册: 第一分册经典力学和流体力学定价1.20元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学向一切科学领域的渗透,人们愈来愈迫切地需要了解现代数学的一些基本情况。从这期起,本刊特辟“数林撷英”专栏,意在将数学园林中采撷来的奇葩异卉奉献给广大读者。本期首先刊出《图的着色——从四色定理谈起》一文,介绍图论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研究专题。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动力学研究:近代力学的萌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基米德静力学体系乃是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但是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即动力学)在希腊和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均较缺乏,对此较为系统的自然哲学论述要数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12世纪起,《物理学》借大翻译运动之力传入西欧,后来亚里士多德本人亦被封为“基督在认识自然方面的先驱”。于是,中世纪对动力学的研究,就以《物理学》所讨论的问题为契机而展开。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开展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数学教学改革和数学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于1988年4月16日至24日在曲阜师范大学举办数学方法论学术讲演会。这次讲演会,由大连工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徐利治教授主讲《关系映射反演原则及应用》、《数学抽象度分析方法及应用》、《数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规  相似文献   

8.
专家荐书     
《圆的历史:数学推理与物理宇宙》 在我们常见的形形色色的科普书中,数学普及图书是重要的一类。但是,首先,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也由于许多数学普及图书在写作上的枯燥,不少读者还是对它们敬而远之的。当然,例外的例子也有,比如说伽莫夫的那本引人入胜的科普名著《从一到无穷大》,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算是一本数学普及书,尽管它的特色更在于作者由于知识的渊博和想像力的丰富,把抽象的数学与物理学等科学学科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叙述。这本《圆的历史:数学推理与物理宇宙》,读过的第一感受,就是与《从一到无穷大》的某种相像。  相似文献   

9.
张维忠 《大自然探索》1996,15(2):124-127
本文对《九章算术》与《几何原本》从内容,结构体系等方面作了比较,并从数学价值观,社会文化背影等方面剖析了形成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指出了其对数学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贤才,《江西医药》主编、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译协理事、江西省译协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监察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委、江西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1991年载入英国剑桥《国际知识界名人录》。独立翻译《希氏內科学》等医学名著,主持编译《英中医学辞海》。  相似文献   

11.
引言在中国及世界古代数学史中,《洛书》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文化史中最早的数学创作。关于《洛书》的起源及其在中外数学领域中的传播和发展,读者可参阅英人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及国人黎凯旋的《易数浅说》。中国先民创造《洛书》已有五千年历史,但直到现在,《洛书》在世界人民心目中仍蒙有一层奥秘色彩,中外数学家仍名之谓“幻方”;很少学者用现代数学观点,去研究并解释《洛书》的数学内涵。因此,“洛书的本质是什么?”换句话说,“洛书在现代数学内的地位是什么?”就成为一个有重大意义而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养中学生阅读英语科普文章、书籍的兴趣,提高英语阅读和理解水平,增加科普知识及中文表达能力,引导英语学习的健康发展,培养科普翻译队伍的后备力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翻译委员会、上海市科普作协、上海市中年科技指导站、《世界科学》、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科学与生活》节目、《科学画报》、《中学科技》和《科学》杂志联合举办了上海市中学生科普英语竞赛。报名参赛的有全市各区县的1500多名学生,以高三学生为主,也有不少高二、高一甚至初三的学生。经过两轮角逐,已于日前评定名次。华东师大二附中尤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1976,21(7):320-320
<正> 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传人中国比较晚.首先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的是严复.1895年,他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了“原强”一文,这篇著名的论文,一开始就推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同年,他译述和出版了《天演论》,把生物进化学说第一次介绍到中国.《天演论》的翻译和出版,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布起了一定的作用.鲁迅当年一开始接触《天演论》,就深深地被书中所阐述的生物进化论这个新颖的科学思想所吸引.  相似文献   

14.
谁是幂和公式的开山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晓勤 《科学》2002,54(3):53-56
数学难题之于数学家,犹如未被征服的高峰之于登山者,常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自然数幂和1p+2p+…+np=n∑r=1 rp(p∈N) (1)就是这样的古老课题之一.在这个课题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数学家都作出了不懈的探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它是数学多元文化的精彩一例.瑞士数学家伯努利(Jacob Bernoulli)、日本数学家关孝和、中国数学家李善兰都各自独立地作出过重要贡献,其中伯努利的名声最大,他给出了幂和的一般公式,公式中的一系列常数后来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说:伯努利是幂和的开山鼻祖.  相似文献   

15.
河图→洛书→易卦→太极图──焦氏“河洛易数学体系”焦蔚芳笔者根据现代数学中的代数学、几何学与数论的理论和方法,完成了对《河图》、《洛书》和《易卦》三大符号体系的初步数学研究,建立了对河图和洛书的数学分析,洛书矩阵学说,洛书数字几何学,及周易宇宙代数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的新成果》一文介绍了近几十年来数学领域中组合数论与拓扑等方面的几项有趣的新成果,内容新颖,叙述生动。  相似文献   

17.
本刊第5、9、10期刊出的《周易代数学》一文是焦蔚芳先生多年研究的心得,也是他对“河洛数学”研究的新层次。本刊近年来已先后刊出焦先生的五篇大作(《洛书的数学研究——焦氏“洛书矩阵”学说》87年第5期;《洛书的数学研究之二——焦氏洛书数字几何学导伦》1991年第3期;《洛书的数学研究之三——焦氏“河洛数伦”探源(上)(下)》1992年第 8、9期;《易卦》的数学研究之一——焦氏“周易宇宙代数学”原理》1993年第5期;《焦氏“周易代数学”》将刊于1993年第9、10期。文章刊出后,编辑部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希望本刊能介绍一下焦先生个人的一些简历、他的学术思想及成果。为此我们以通讯方式与远在大洋彼岸的焦先生作了笔谈式的采访,以下是通讯采访记录。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更加关注对抗震设计的开发与研究。我国发布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国家标准,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责任划归、防灾规划均有具体划分。总体来看,我国在抗震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上做得都比较充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当遭受常见地震时,  相似文献   

19.
你还记得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里那个忠诚又机灵的牛仔伍迪吗?还记得《飞屋环游记》里那个八岁的探险家小胖罗素吗?和传统二维动画片相比,你会不会觉得还是三维动画的色彩更丰富,人物形象和情景更细腻、更逼真昵?是的,因为这类影片是利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处理、加工而成的新一代动画片.那你知道动画师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动画片的吗?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如何设计出来的昵?你可能没有想过,设计这些形象还和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20.
数学向一切自然科学领域的渗透,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本期发表的《模糊数学在气象科学中的应用》和《数学在地理学中的一些应用》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