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移民海洋     
地球上可供居住的陆地空间越来越有限,人还能住到哪里去呢?科学家为人类开出了一剂“良方”——移民海洋。 生命起源于海洋,人类繁衍于陆地。21世纪中后期,世界总人口将突破200亿。有限的陆地空间如何满足人类正常生活的需求?小小的地球能否承载人口大爆炸的压力?如果人类需要向陆地以外迁居,家在何方?是月球?还是火星?有关专家、学者提出——让我们回到大海吧!生命从那里起源,它也将在那里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和有关的国际组织,不断地向世界公众发出“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呼吁和警告。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绿色家园”展览也是以展览的形式提醒人们:要想拯救人类、拯救地球,必须先拯救森林。毁林容易造林难,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从我做起,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自然增添一点新绿。那么,森林究竟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森林是土壤的保护伞茂密的枝叶能够截住降雨,减弱雨水和地面泾流对土壤的冲刷作用。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枯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上,茂密生长的绿色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木材,而且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以及调节气候和净化空气等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人类的祖先也在绿色森林中生活,因而,森林被喻为人类进化的摇篮是恰如其分的.森林中的动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无论土壤中、地面上,还是林下灌  相似文献   

4.
童铃 《今日科技》2006,(11):48-49
人类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具优势的生物。仅仅数千年的时间,我们的城市、农田和牧场就侵占了地球陆地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据估计,人类现在霸占了地球40%的生产力。直接造成的结果是:草原化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含水层干枯,工业废物,化学污染,入侵的物种,生物大量绝灭,以及目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指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和社会的客观总体,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离开了人类中心,环境就失去了评价的标准、价值和意义。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地球经过几十亿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亿年的生命演化过程而逐步形成的,是经过人类长期影响和改造过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它的来之不易,加倍地珍惜、保护和发展这种宝贵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兰西 《科技潮》2007,(8):50-51
据报道,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人类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么,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那么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地球     
戢绪国 《科技咨询导报》2009,(26):125-125,127
提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存在的两种理论:变轨理论和不变轨理论。变轨理论解释不了地球上海陆地貌的存在,各种矿藏资源的存在,水的存在,不变轨理论是正确的。地球自诞生以来就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珍惜!  相似文献   

8.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不少科学家本世纪以来把寻找人类第二故乡的努力聚集在地球之外的星球上。几十年来,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离人类移民外星球这个目标,几乎是遥遥无期。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另一些独辟蹊径的科学家却把人类的第二故乡选择在占地球表面70%的大海。他们不是要把海洋改造成适宜人类生存的绿洲,而是设想把人类改造成能适应海洋生态环境的全新人类——两栖人类。持这种想法的科学家认为,从生物圈的逻辑看,海洋里既有高山、大河、森林、矿藏,更有从微生物到高  相似文献   

9.
老虎为什么要受保护 近百年来.地球上人口不断增加,森林面积日渐减少,老虎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上人们的不断捕杀,老虎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珍惜动物保护法规。在我国,老虎被列为一类保护动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加以随意猎杀。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全球“生态化”的世纪,是人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把握的世纪。地球承担着养育人类的重任已有近两万年的时间。如今,人口急剧增长,压得地球喘不过气来。它像一个衰弱的病人,已不堪重负。当地球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的时候,资源充其量是在以算术级数增加,而且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掠夺性的采用,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资源正在明显地匮乏。长期以来,人类“把森林视为耕地的储  相似文献   

11.
地球是我们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尊重科学,保护自己美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2.
正阿波罗登月计划开启了人类的登月探索,但至今没有国家登陆过月球背面。据说那里有外星人和22个海洋!暗月面的神秘面纱,随着嫦娥四号的升空而揭开。这不仅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大突破,也是人类探月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月球背面"无服务"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恰好等于公转周期,并且都是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我们在地球上永远都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任何从地球上发射出的通信信号都会被月球所阻  相似文献   

13.
地球上的水、森林、煤、石油等资源还够我们人类享用多少年?许多人类学家和科学工作者都试图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以告诫现在活着的人多为后代的生存想想。令人忧虑的是,不管他们的估计是乐观,还是悲观,他们几乎一致否认地球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加之人类自己对生存环境的巨大破坏,他们感受到了从未有的人类生存的危机。我们愿以“人类与自然”这个专题的讨论引起对这场危机的更多的重视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白升选  李新荣 《甘肃科技》2014,(4):11-12,39,5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最新形态,是现代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不能为了当代人的利益不珍惜后代人的利益,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生态保护是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础,是我们共同创造未来的基本保障,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要为保护生态平衡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吴影  欧阳萍 《江西科学》2014,(3):380-384,402
从生态角度来说,人类的生存质量一直与森林的质量高度相关,"地球之肺"、"大自然调度师"、"空气维生素制造地"、"空气杀菌素",森林享美誉,人类享健康。这就是森林的真正价值所在,但是,由于人类过分追求森林的经济价值,森林被刀砍火烧,加上火灾以及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森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以我国的森林生态环境演变为实例,对森林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深度剖析,提出了必须进行"树叶交易",以恢复良好森林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炬 《特区科技》1997,(1):46-47
人类步入九十年代后,在全球范围内绿色消费浪潮风起云涌、方兴未艾,绿色思维已深深植入人们的神经,珍惜我们的家园,爱护永远只有一个的地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面时如此浑厚的时代背景,对我们的现代生活,以及生活中熟悉的家用电器,尤其是彩色电视,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制订了更新的科学标准,同时也提供了广  相似文献   

17.
地球诞生记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从太空中望去,今天的地球是一个充满着生机与希望的大家庭,人类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将我们共同的家园细心装扮,但是,你知道最初我们的家园——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她又是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形成的呢?本文讲述了这一天早些时候发生的一系列惊人事件,这些事件把一颗狂暴恐怖的行星变成了我们熟知的地球。  相似文献   

18.
每年地球上所有植物的总产量,被农业学家称为人类的生活预算,是我们地球的“第一生产力”。人类,虽然只是地球上无数生物中的一种,却要消耗掉其中至少40%。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路,首先是从热带(人类是在那里进化出来的)和温带(人类是在那里发展起来的)开始的,但对于遥远而寒冷的两极,却一直望而却步。直到大约在两三万年前,中亚的游牧民族才首先进入了北极圈。直到1895年,西方探险家才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大陆。也就是说,南北两极是人类涉足最晚,了解最少的区域。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趋剧烈。与此同时,森林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林业不但是一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同时也是生态公益功能生产部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对林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如何调整林业分类经营方式,充分发挥林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茂盛作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