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东方与西方神话传说中,神都会飞:希腊神话中的神藉翅膀飞,阿拉伯《天方夜谭》故事中的神施魔法踏毯而飞,中国的神则乘白云飞……在我国山东省嘉祥县出土的东汉时期武梁祠石刻画像中,有一幅《雷神出巡图》,众多天神推着雷神安坐云朵在天空疾行。从公元336~1368年,我国敦煌壁画中出现的飞天画面多达4500个,莫高窟492个洞窟的壁画上都有飞天。古代人类不能飞,让神为自己圆梦。  相似文献   

2.
神人鬼     
我这篇评论用这个标题,自有道理。因为最近读了一本书感受颇深,书名叫《神之谜》。天地之间,到底有没有“神”和“鬼”呢?这本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如今却被《神之谜》的作者搅混了,因为作者的“研究”证明了“神”和“鬼”是“实在物”,也就是说,神与鬼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这就不能不议一议、评一评神与鬼了。 什么是神?“神也叫神仙、神灵、神道。它是宗教和神话中所幻想的主宰物质世界。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识的存在。神的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是人们不能理解和驾驭自然力量以及社会力量时,这些力量以人格化的方…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向往飞翔,向往飞向星光闪烁的地方。在东方与西方神话传说中,神都会飞:希腊神话中的神藉翅膀飞,阿拉伯《天方夜谭》故事中的神施魔法踏毯而飞,中国的神则乘白云飞……在我国山东省嘉祥县出土的东汉时期武梁祠石刻画像中,有一幅《雷神出巡图》,众多天神推着雷神安坐云朵在天空疾行。从公元336—1368年,我国敦煌壁画中出现的飞天  相似文献   

4.
正艾德丽安·马约尔(Adrienne Mayor)是古典学者和科学史家。在《神与机器人》(Gods and Robots)中,她全面概述了西方人造生命与智能的古代故事。当你把这些神话传说放在一块,它们本身就是一个丰富有趣的收藏。更何况,马约尔搜集的不只是传说,还包括货币和日常用品。  相似文献   

5.
<正>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神"。他手里除了有进攻利器"闪电杖"外,还有防守神物"宙斯盾"——一面雕有蛇发女妖美杜莎头像的盾牌。传说谁见了这面盾牌就会立即变成石头,宙斯盾因此得名……1969年12月,美国海军提出"空中预警与地面整合系统"的概念,由于其英文缩写(AEGIS)的意思刚好是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盾,因而也被译为"宙斯盾"系统。宙斯盾系统通常搭载在巡洋舰或驱逐舰上,成为舰队的"眼睛",甚至是"大脑"。而搭载有宙斯盾系统的巡洋舰或驱逐舰,也就顺其自然地被称为宙斯盾舰。  相似文献   

6.
美国《时代》周刊近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科学发现,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位居榜首。中国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跻身榜单。  相似文献   

7.
吴家睿 《科学》2005,57(1):22-24
揭示人类自身所有遗传信息是1990年代国际科学界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根本目标。当2001年初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联合体(International Human Genome Sequencing Consortium,IHGSC)和美国的塞莱拉(Celera)公司分别在英国《自然》周刊和美国《科学》周刊上发表人类基因组的“草图”时,科学家们发现,尽管这项工作取得了生命科学上里程碑式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和两河流域的神话故事《吉尔伽美什》都记录了有关远古大洪水的传说。对此,过去都是考古学家在思考。洪水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直到20世纪末,科学家们加入进来.试图从海洋地质学的角度来论证传说中的大洪水是否真的发生过。  相似文献   

9.
乌尔甘的打铁炉 在位于地中海中心的意大利西西里岛上,耸立着一座欧洲最高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传说在火山底下就住着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神宙斯和赫拉的儿子──火与锻冶之神赫斐斯塔斯。赫斐斯塔斯把他的住所和打铁炉都安置在埃特纳火山的深处,当这位神仙打铁时,火山就会隆隆作响,他一发脾气火山就会爆发。而在古罗马神话中赫斐斯塔斯被称作乌尔甘,他是维纳斯的丈夫。很多诗歌都把不同的活火山作为乌尔甘的作坊,火山喷发爆炸被认为是乌尔甘在敲打他的铁砧,而烟和火被认为是从他的熔炉里冒出来的,冒烟的山则是他熔炉的烟囱。乌…  相似文献   

10.
张继恒 《科学》2000,(12):59-60
北京师大天文系副教授刘文中和北师大实验小学刘梦二位老师,对笔者在《科学》2000年4期上发表的《个位数之和法与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简称“文1”),进行了学术讨论,并在《科学》2000年9期上发表了题为《关于“个位数之和法与哥德巴赫猜想”之商榷》一文(简称“文2”)。汕头大学数学系骆伟祺老师,在《科学》2000年10期上发表了题为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描写齐天大圣孙悟空去赴蟠桃会,想偷吃玉液佳肴,便卖弄神通,拔下几根毫毛,放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喝声:“变!”,即变成一些“瞌睡虫”,奔向负责看守的众力士,钻入鼻中口内,使仙官力士们很快酣然大睡,悟空乘机大吃大喝尽情享受。这神奇的“瞌睡虫”,在书中多次出现,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对睡眠的一种看法。与东方人不同,西方古老的传说是“催眠咒语”,古典神话芭蕾舞剧“睡美人”中,只要巫师或巫婆念一种神秘的“催眠咒语”,整个王宫(包括美丽的公主和她的仆人、卫士以及宠物猫、狗、鸟等)都马上进入深睡之中(题图为“睡美人…  相似文献   

12.
碟片驿站     
《科学之友》2007,(11A):91-91
《局内人》,《绝命圣诞夜》,《时空线索》,《巨塔杀机》,《虎胆龙威4》  相似文献   

13.
沈葹 《科学》2004,56(5):40-44
牛顿(1643-1727)凭其宏论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铸就了近代科学革命的里程碑,被人们推崇为经典力学的缔造者.牛顿的另一部杰作《光学--关于光的反射、折射、拐折和颜色的论文》(以下简称《光学》),则记录了这位伟人对于光学的卓越建树.  相似文献   

14.
高山天池群     
天池,我国三大高山天池之一,世所罕见的高山湖泊群.古称祁连池或祁连泊.位于宁武县城西南20 km、海拔1 054 m的分水岭东顶部.天池湖泊群详名为天池(俗称马营海或母海)、元池(俗称公海)、琵琶海、鸭子海、干海、老师傅海.它们面积、深浅不一,其中以马营海为最,水深20余米,面积超过1 km2.关于天池的记载,散见于《山海经》、《水经注》、《资治通鉴》、《隋书》、《唐书》、《三关志》、《晋问》等典籍.很久以来,天池一直为皇家和世人所关注,是历代帝王、文人墨客避暑观光、游览狩猎的绝佳胜境.先后有北齐皇帝高炜、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后汉帝刘渊等16个皇帝巡游览胜.现已辟为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15.
《科学24小时》2010,(10):52-52
英国BAE系统公司的首架高科技隐形无人飞机“雷电之神”(Taranis)可进行洲际远程打击,其令人敬畏的“未来派”外观酷似电影《星球大战》中的飞行器。  相似文献   

16.
《科学之友》2004,(5):82-83
《没头脑和不高兴》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出点差错;一个叫“不高兴”,老是别别扭扭,和别人唱反调。人家劝他们改掉坏脾气,两个孩子都听不进去。为了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影片导演让他们变成了大人。《大闹天宫》讲述了《西游记》中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将孙悟空这个具有猴的特征、神的威力、人的感情的中国式的神话英雄,生动地再现于动画银幕。这部国产动画片先后荣获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厄瓜多尔第五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腊达…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7,(6):1-1
最近,本刊总编辑接受龙源期刊网(数字期刊收录网)记者蔡凛立的采访,就《大自然探索》的办刊宗旨、编辑理念、发展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关心《大自然探索》的读者朋友们可以到龙源期刊网上了解有关情况(http://zhubian.qikan.com),如果您还想了解什么问题,请给我们写信或发邮件,我们会尽快答复。以下是部分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18.
碟片译站     
《牛郎织女》,《绽放》,《纯爱》,《无野之城》,《皮影王》  相似文献   

19.
王国燕 《科学》2013,65(2):42-44,4,63
正中国的科研能力正在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等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学术期刊封面是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阵地,科研成果艺术化可大幅提升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带动科技传播与扩散效应,从而推动科研成果在社会大众中的影响力。2012年5月,英国《自然》周刊发布名为《〈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1China)的报告:2011年全球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总量为3425篇,中国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为225篇(比率为6.6%)。其中基础科研成果最多的前5家机构分别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20.
去年1月,英国《自然》杂志开创“中国之声”专刊,发表了一些海外华裔科学家对中国科研工作评估与改进建议的文章,获得了科学界的广泛反响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本刊曾选摘其部分内容,栽于去年的2月号上。10个月之后,《自然》杂志(2004年11月18日)再奏“中国之声”。又请多位更加熟悉中国科研工作状况,包括有较长期在海外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目前已在国内科研机构任职的著名科学家,或对我国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体制,或对某一领域科研工作的成就与问题,坦率陈词,进一步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有的意见,即或只是一得之见,但亦都有所据,而且出于更好地促进中国科技发展的真诚与热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本刊再予择要摘载(部分标题本刊编者作了适当改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