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环境决定论和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两个层面,剖析了爱米丽的悲剧成因.阴霾的住所、关爱的缺失、负心的情人和责难的居民是悲剧产生的外部因素;失衡的三重人格结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失控是悲剧产生的内部因素.爱米丽的悲剧对于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建立、健全良好的外部生活环境和具有健康的内部心理是人得以健康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美学特色,依托中西美学理论就该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爱米丽的受难透出深深的悲怨之美;她的抗争给她的人生平添了一层悲壮之美;悲剧的原动力与社会根源给读者以悲悯之美;悲剧的精神超越却显露出悲喜之美。爱米丽的爱情悲剧美是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美学特色,依托中西美学理论就该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爱米丽的受难透出深深的悲怨之美;她的抗争给她的人生平添了一层悲壮之美;悲剧的原动力与社会根源给读者以悲悯之美;悲剧的精神超越却显露出悲喜之美.爱米丽的爱情悲剧美是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4.
唐梦楠 《科技信息》2010,(16):114-114
本文分别从"我们"和爱米丽的视角对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解析,并将原叙述顺序重新进行排列。同样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视角,产生不同的观点。"我们"代表着美国南方继承传统习俗的人们,尊视爱米丽为时代的纪念碑。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旧传统终究会被新意识所取代。他们对现代社会进行的无力反抗斗争是社会发展中必然的悲剧。然而,爱米丽以她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愿望,获得了属于她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两个层面来探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的希望主题.第一个层面是人们对爱米丽的同情和包客,这是人与人维系和谐的重要因素;第二个层面是从题目出发引出福克纳的潜在问题即玫瑰献给了谁,答案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即艾米莉所象征的过去的文化.最终得出结论,福克纳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在新旧文化交替的动荡年代爱米丽作为旧文化恪守者的悲剧人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向我们委婉的告知: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和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继承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福克纳的作品《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刻画了爱米丽这个精神变态的悲剧人物。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在内战失败以后依然留恋过去,无法面对现实的精神病态。本文拟从心理学和女性爱情观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7.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创作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位神秘怪异的南方没落贵族女子爱米丽的爱情悲剧。作者对叙事时间进行了精心建构,使得结构奇特,情节跳跃,悬念跌宕,耐人寻味。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的时间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展现小说主题和思想内涵的作用,进而探讨作者的时间哲学。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其南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传统习俗和父权主义摧残的典型南方受害妇女形象。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可以探究女主人公爱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形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哥特小说在美国大行其道,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福克纳深受其影响,创作了不少此类文学作品。《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从哥特小说的特点出发,结合女性主义,分析了女主角爱米丽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0.
李梓 《科技信息》2007,(18):201-202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深刻的社会内涵。其短篇小说名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美国南北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本文试图从时序颠倒、叙事视角、象征等方面简要分析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的创作特色,并由此来探讨该小说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类特殊的索赔分布.运用类比法及分布的失效函数.结果得到了该族分布的基本性质及判断方法.说明推广了有关分布族的理论,丰富了风险理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赛洛纺纱的加捻过程.认为汇聚点的存在及其在纺纱过程中的不断波动,是形成纱条捻度及单纱上正、反交替变化捻度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赛洛纱线在结构和性能上不同于其他纱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散文特质的研究由来已久,且已有某些共识。根据目前散文创作的状况以及从写作活动四大要素约角度来分析,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具有四个极为显著的特征主体的真实个性、客体的广阔多样、受体的共鸣美感,载体的自然散性。  相似文献   

14.
就现阶段不同国有股减持方式的减持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国有股的减持价格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提出相关国有股减持的几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哈代的著名长篇小说《苔丝》,以其隽永绵长、凄切悲婉的故事情节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和艺术技巧,打动并震撼着无数读者的心,它成为众多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文本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探索和挖掘作品折射出的男权统治思想与文本隐含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从文革时期、新时期、后新时期三个阶段考察了学界关于知青小说研究的状况。文革时期的相关研究大多模式单一,基本上是对具体作品的评论,带有浓厚的文革意识形态色彩。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走入繁荣期,虽然话语体系没有完全摆脱政治一艺术的模式,但情感意蕴、哲理性、文学形式、现代性等多种层面的研究已经初步展开。后新时期的知青小说研究虽较少形成焦点和热潮,但研究方法更加多元,一些大规模的跨时代整体性研究也涌现出来,展现了一种静悄悄的繁荣。尽管文革时期和后新时期的文本研究相对薄弱,但半个世纪以来的知青小说研究可以说成果斐然,是同期文学研究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宋代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更好地选拔人才,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是涉及考官制度方面,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严密的考官体制。现对发解试考官的种类、职责、资格及所受到的种种限制和处罚作一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提出确定保证出力的新方法.对固定的保证出力值n,制订了达到最优保证率的调度规则 (规则A)并对此进行了理论论证.进一步证明了 最优保证率-保证出力关系曲线是单调递降函数.从而对给定水库系统的保证率r0∈(0,1) 可得到与之对应的保证出力的临界值.对其作适当的修正即可确定保证出力.  相似文献   

19.
制宪权主体是制宪权的构成要素之一,分为制宪权的享有主体与制宪权的行使主体。基于人民主权理论,制宪权的享有主体应是人民.人民作为制宪权的享有主体具有重要的宪政价值。人民间接行使制宪权,制宪权的具体行使者是制宪机关.制宪机关行使制宪权要考虑社会现实需要、本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其他阶层利益和意志、民众的普遍接受程度等相关因素。我国的制宪权享有主体是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制宪权的具体行使机关。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年,浙江的政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动.首先是建立了浙江军政府,在浙江历史上第一次结束了封建皇权的统治,从而为近代浙江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政治基础.其次是浙江军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变革措施,使浙江在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浙江资产阶级革命派按照民主宪政的原则变革了政权,这在当时全国各省是"居于前导地位"的.民初浙江政局变动中的不少历史成果和经验,都值得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