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铁(Ⅲ)和锰(Ⅱ)对高碘酸钾氧化罗丹明B褪色的催化作用及在不同反应条件下两者催化作用的差异,以反应条件为化学计量学中的量测通道,应用CPA矩阵法对铁(Ⅲ)和锰(Ⅱ)同时测定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同时测定铁和锰的新方法.在铁和锰浓度比为1:10~4:1的范围内,应用该法对其混合物进行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7.3%和104.7%.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水中腐殖酸对接触氧化法除锰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微滤膜污染机理分析了水中有机锰的质量分数.由实验可知,水中腐殖酸会影响除锰效果,影响程度随着腐殖酸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大;锰与腐殖酸络合形成的有机锰易吸附于膜表面而被醋酸质微滤膜所截留,膜通量随过滤次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水中有机锰经3次重复过滤后,有机锰基本全被吸附.在锰离子质量浓度为1mg/L左右的条件下,当腐殖酸质量浓度为8mg/L时,吸附的有机锰量是水中锰离子量的23%,当腐殖酸质量浓度为20mg/L时为33.5%,该数值与采用截留分子质量为3000的超滤膜得出的结果23.8%和35%基本吻合,可以利用这个机理快捷定量地分析水中有机锰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3.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同时测定铁和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铁(Ⅲ)和锰(Ⅱ)对高碘酸钾氧化罗丹明B褪色的催化作用及在不同反应条件下二者催化作用的差异,以反应条件作为化学计量学中的量测通道,应用岭回归法对铁(Ⅲ)和锰(Ⅱ)同时测定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同时测定铁和锰的方法。在铁(Ⅲ)和锰(Ⅱ)浓度比为1:4——2:1的范围内,应用该法对其混合物进行测定,田收率分别为101.2%和101.1%。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铵盐介质中金属锰在水中的锈蚀速率,考察了铵盐种类、铵盐浓度及温度等参数对金属锰锈蚀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溶液中没有铵盐时,金属锰几乎不与水发生反应;而当存在铵盐时,锰的锈蚀速率大大增加;随着铵盐浓度的增加,锰粉的锈蚀速率明显加快;不同的铵盐对锰粉锈蚀速率的影响不同,在所试验的几种铵盐中,以乙酸铵锈蚀的速度最大;在不同铵盐介质中,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不同的规律性,体现在乙酸铵介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下降;硫酸铵介质中,当温度为40~80 ℃时,以70 ℃时的反应速率最大;而氯化铵介质中,在30~70 ℃时,以50 ℃时的反应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5.
考察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稳渗剂及不同浓度的酶液对紫杉醇产生菌的原生质体产率的影响;不同种类的稳定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5%的酶液浓度,0.5mol/L KC辚稳渗剂原生质体产率最佳,以0.8mol/L kcl为稳渗剂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佳。  相似文献   

6.
痕量锰的共沉淀分离富集和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了用PAN[1-(2-吡啶偶氮)-2-荼酚]共沉淀分离富集人发中的痕量锰.用微量注射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测定的方法。在pH10.5的试样溶液中.不需另加载体.PAN能定量地共沉淀痕量锰。溶液中锰的浓度在0-0.25μg/ml范围内时.标准曲线呈线性。人发中共存的其它元素不干扰测定。锰的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6-104%之间。12次重复测定锰含量为2.72μg/g的发样的变异系数为4.8%。方法的特征浓度为1.0×10^-3μg/ml.本法简便稳定.用于人发中痕量锰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复合驱替剂体系反应液中硅铝元素浓度的测定是研究矿物在碱性驱替剂体系中化学行为的关键.系统地探讨了复合驱替剂体系反应液中存在的水解聚丙烯酰胺3430S(HPAM)和对硅、铝元素浓度测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方溶液中聚丙烯酰胺的浓度低于50μg/ml时,对铝元素浓度测定无影响,当聚丙烯酰胺的浓度低于10μg/ml时,对硅元素浓度测定的影响也很小.因此,在测定复合驱替剂体系反应液中硅铝元素浓度时,应尽量把聚合物浓度控制在10μg/ml以下.  相似文献   

8.
野木瓜皂甙对HL60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野木瓜皂甙(Stauntoniae Saponin,SS)提取物对人类白血病细胞系HL60增殖的影响,为中草药抗肿瘤提供实验依据.以不同浓度SS作用于HL60细胞,然后用MTT比色法测定它对HL602细胞增殖的影响.当浓度为18mg/L时,SS能明显地促进HL60细胞的增殖(P〈0.01);浓度大于90mg/L时,SS对HL60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当浓度为2253mg/L时,抑制率高达63.15%(P〈0.01).浓度大于18mg/L后,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与SS浓度呈线性相关,r=0.8928(P〈0.001);SS的LC50为1652mg/L.野木瓜皂甙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即在较小范围的低浓度区域内有促进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浓度增大后则改变为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9.
腐殖酸对高锰酸盐预氧化工艺剩余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烧杯搅拌试验表明,水中腐殖酸对高锰酸钾预氧化工艺的剩余锰浓度有重要影响.水中腐殖酸浓度增加,剩余锰浓度呈上升趋势.高锰酸钾投量与水中的腐殖酸浓度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为控制一定的剩余锰浓度,如原水的腐殖酸浓度较高,高锰酸钾投量需相应提高.预氧化时间是控制剩余锰浓度的重要因素,适当的预氧化时间有助于降低剩余锰浓度,过度延长则有可能使剩余锰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0.
聚焦光束反射分析仪测定淀粉颗粒粒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在线监测淀粉在物理或化学处理过程中的粒径变化,研究了淀粉乳浓度、搅拌速率和介质等因素对聚焦光束反射分析仪(FBRM)测定淀粉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种类淀粉颗粒的粒径分布曲线以及同种淀粉在不同粒度测定方法下的粒径大小.结果表明:随着淀粉乳浓度的增加,FBRM测得的淀粉颗粒粒径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淀粉乳浓度为1%时达最大值;搅拌速率对淀粉颗粒粒径测定的影响不显著;采用浓度小于50%的乙醇和异丙醇或浓度高于75%甘油作为介质时,可以得到较为稳定的粒度分布;不同种类的淀粉颗粒具有不同的粒径分布曲线趋势;同种淀粉颗粒在不同粒度测定方法下,粒径大小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原子捕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草药中的锰和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原子捕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建立了锌和锰的测定方法,考察了捕集管位置、火焰条件、冷却水流量等实验条件对方法灵敏度的影响,优选出了测定锌、锰的最佳实验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捕集5 min,锌的特征质量浓度为0.69μg/L;捕集4 min,锰的特征质量浓度为2.32μg/L,分别比常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提高78和27倍.  相似文献   

12.
用王水溶解试样,在几个相同量的试液中,分别加入浓度依次递增的9种元素的标准溶液,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N i、Cu、Mn、Fe、Pb、Sb、Zn、Ca、Mg的含量.建立了优化的仪器测定条件,并对可能存在的元素进行了干扰实验.N i、Cu等9种元素的回收率为97.5%~103.0%,相对标准偏差为1.6%~2.9%.  相似文献   

13.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浓海水中微量金属锂离子时,干扰主要来自浓海水中共存的高浓度的阳离子。探讨了共存的主要阳离子对锂离子测定的影响,并分析了消除高浓度阳离子干扰的方法。结果表明:Ca2+和Mg2+是主要干扰元素,可以采用标准加入法消除共存的高浓度阳离子的干扰;锂在0.13~1.92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2%。  相似文献   

14.
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火电厂水汽中微量铁、铜、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火电厂水汽中的铁、铜、锌元素进行了测定,探求了各元素的测定条件.测定铁、铜、锌的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6,0.9995;铁、铜、锌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6.4%~104.8%,95.5%~103.5%,101.0%~105.0%.  相似文献   

15.
16.
室温离子液体在原子光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讨论了室温离子液体的理化特性及其作为萃取剂在分离富集金属离子中的应用.综述了室温离子液体在火焰原子吸收、蒸汽发生原子吸收、石墨炉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法中有机络合剂对铬的增感效应。在空气-乙炔富燃焰中,0.5%的柠檬酸钠、酒石酸钠、酒石酸钾钠使铬的吸光度增加70%,并能消除钾、钠、钙、镍、铜、锡、锰镁的干扰。探讨了增感效应的机理,认为有机络合剂存在时,气溶胶离子的收缩效应增大、侧向扩散减少是增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二十种常用有机合物钙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脂肪酸对钙的吸收信号有抑制作用;而其它试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感作用,其中以磺基水扬酸的增感作用最大。 较全面地研究了磺基水场酸对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测钙的影响,发现磺基水扬酸不但可作为钙的增感剂,同时又是干扰抑制剂,尤其适用于钢铁中钙的测定,回收实验结果较满意。并对有关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检测和拟合处理为常规原子光谱信号建立了数学模型.简要介绍了自制导数测量系统的结构与原理,进而导出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火焰原子发射光谱、冷原子吸收光谱、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和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的导数信号之数学模型.导数信号的强度与分析元素的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提出了导数原子光谱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水中镍浓度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测量所用的材料与方法,并对测量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评定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水中镍浓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