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在“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燃速估算(I)”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HMX(RDX)对推进剂燃速及压力指数的影响,提出了可适用于估算HMX(RDX)有关的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燃速和压力指数的方法。估算值与实测结果基本符合。计算过程编有计算程序,可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含叠氮硝胺的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热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压DSC(差示扫描量热法)、TG(热重法)和DTG(差示热重法)了DATH(1,7-二叠氮-2,4,6-三硝基氮杂庚烷)、RDX(黑索金)单组分以脑RDX-CMDB(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和CDATH-RDX-CMDB推进剂样品的热分解,温度达200℃时,首先暗DATH中3个-NO2从主链上断裂分解,接着是一N3和其他残余分子在较短的时间剧烈地分解并释放出大量的热,在多组分体系中,DATH与(  相似文献   

4.
该文分析了双基推进剂和平台双基推进剂稳态燃烧条件下燃烧表面解初期产物的化学性质,建立了催化条件下中间产物裂解模型,由此导出有铅炭催化化时双基推进剂的燃速公式,此公式可以定量地再现双基平台推进剂的“平台”和“麦撒”燃烧现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超高燃速推进剂的压力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超高燃速推进剂的压力敏感性,提出了一种降低超高燃速推进剂压力敏感性的物理方法,即通过估算,以不同密度和不同孔结构参数的多段药片组合成UHBR药柱。实验证明理论估算与实测p-u关系,在规律上非常一致,证实用这种方法可以降低UHBR燃烧过程的表观压力指数。  相似文献   

6.
推进剂是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它的失效和破碎会导致燃烧面积突然增大,使燃烧室压力增大,影响发动机预定推力,严重时,会引起爆炸等灾难性事故,因此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就火箭发动机含缺陷推进剂发展进行综述,以其为今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微机显微图象分析仪在测定超高燃速推进剂微孔结构方面的应用,并对推进剂固体粉末组分平均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测定,还初步探索了测定推进剂制成品的断面结构状况,以判断工艺混合均匀性的可能。实际应用表明微机显微图象分析系统可以在推进剂的研究领域发挥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该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装药新技术,对它们的本质、效能以及前景作了评述,并通过装药任务的讨论,澄清装药技术的内涵;提出装药研究以提高炮口动能为主要技术路线;所追踪的技术目标是不受温度、音速影响的压力平台效应.  相似文献   

10.
应用柔性制造的概念和技术对发射药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意义深远,同时也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该文主要研究溶剂法生产发射药的柔性生产线的仿真系统,介绍了参数模型的建立和动画仿真、参数的优化、集成系统的动画仿真演示等,从而为单元正样机的研制及发射药柔性生产线的建造提供了一决策依据和参考模型,实现了发射药柔性生产从概念到模型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根据典型推进剂的测试结果,分析了推进剂组份与微波衰减之问的关系,同时分析了铝粉燃烧对微波衰减的影响,本文为研制对微波衰减小的推进剂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含铝复合推进剂在加速度场中燃烧的一些研究结果,其中包括加速度向量对推进剂瞬时燃速和燃烧室压力的影响,并对加速度引起燃速增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炮药的侵蚀燃烧规律和它不同于低压下箭药侵蚀燃烧的特点,分析了药孔侵蚀的发展过程,提出了燃气生成速率密度Ψ_w这个综合标志量来分析引起侵蚀的原因,评述了谢列伯梁柯夫的窄孔燃烧理论。研究发现,在火炮膛压条件下,不但药粒长度与孔径之比是影响侵蚀的重要因素,而且孔径本身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膏体推进剂供给管道受热后对推进剂的热稳定性及流动性能的影响,针对膏体推进剂在热管道内的流动情况,结合不可压缩N-S方程及幂律本构关系进行建模与仿真,获得膏体推进剂在热管道内的流动特性,分析了其流动时的受热状况.仿真结果表明:膏体推进剂在热管道内的流速比在普通(绝热)管道快,并且管径和入口速度越小,流速增大越明显;近壁面膏体推进剂加热层厚度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管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在硝化甘油存在下对硝化纤维素(NC)大分子与二异氰酸酯间的交联成网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溶胶-凝胶含量、网络压缩模量、网络密度均为异氰酸酯用量(R值)的函数。随着R值的增高,成网过程出现4个明显不同的区域,而且出现凝胶点的反应程度高达0.62,远大于按Kahn理论所得的预估值(0.13)。文中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反应模式。采用3种技术途径来改善硝胺填料与上述网络系统的结合状态:新的偶联剂、有强结合力的大分子包复层以及填料的低温等离子束表面处理技术。发现中性的多乙撑多胺类偶联剂对此系统有效。NC与硝胺间氢键的形成使之成为合适的包复大分子。NH_3气氛的低温等离子束处理则赋予硝胺表面新的性质。X光电子能谱(ESCA)分析揭示了硝胺分子上硝基N_(IS)处(400eV)形成新的表面结构是增强其与网络结合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