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拉斯韦尔在"五个W"模式中提出了受众研究问题,早期"枪弹论"的受众观以传者为中心,视受众为被动接受对象,认为精英可以通过大众媒介对大众进行操纵和控制。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些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复杂而有限,提出以"受众的需要"为中心,把受众看做信息产品的"消费者",然而,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这种受众观具有虚假性,实际上仍是以"受众为中心"幌子下的"传者本位"。随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在传者与受众这一矛盾体中,受众也被看做"具有特殊需求的主体",传播不再是"主体—客体"结构的思维。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文化研究"把受众研究的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认为不仅传播者在传播信息时遵循法则,受众的解读也遵循法则。认为受众是一群积极的"解读者",而这一解读并不总是朝向传播者的原意的。从"枪弹论"到"作为市场的受众"到"使用与满足"理论再到文化学派的"生产性受众",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理念经历着受众从客体到主体,从被动到主动的一个渐进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王玉珠 《科技信息》2008,(12):206-207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第三方评论网站"这一目前互联网出现的,新的运营模式进行受众分析。参照大众点评网、口碑网、豆瓣网等实例,结合传播学经典理论,援引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数据,两重分析"第三方评论网站"的目标受众,得出其受众并非普遍意义的"大众",而是有共同目标、易受到行为影响的"公众"群体,并对此"公众"群体特点进行详细界定。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应用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数学在教学中,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变"书本教学"为"生活教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被动训练"为"自主探究",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李慧 《科技信息》2010,(27):316-316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情感活动、语言实践活动,也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本文从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出发,提出了:捕捉"点睛之字",激发联想;捕捉"点睛之词",加深理解;捕捉"点睛之句",内化感悟三大方面对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5.
易杨 《科技信息》2008,(6):169-169
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运作模式下,媒体市场化实现了媒体中心到受众中心论的转化,使得受众的需求在此时成了传媒的主导。寻求传媒与受众的需求平衡点不可避免的成为当前传媒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两者关系如何达到和谐统一是本文的论点。  相似文献   

6.
武群堂 《科技信息》2011,(14):I0204-I0205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过程。在中国师生关系发展史上,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均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强调教师或者学生的"单主体"地位。20世纪西方教育哲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建构对话式师生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实践中,必须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在平等、理解与合作中建构对话式师生关系,通过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师生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林玲 《科技信息》2012,(12):185-185,189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作为非专业公共课,大学英语教学的这一特殊性质就为实现有效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他们是决定能否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修辞学角度解读如何把他们从"不合作的受众"转化成教学修辞过程中的"理想受众",以此为大学英语有效教学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8.
赵楠 《科技信息》2010,(23):I0111-I0111,I0092
广告与新闻有着显著的差异性,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类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普通商品的吸引力远远低于媒体"精包装商品",销售商开始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宣传手段投放到广告中来,更有甚者,为了得到受众的关注,采用类似新闻的形式投放广告。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派生唯素的内容分析编码法(derived etic content analysis coding approach),对国内外4家知名网站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媒体对钓鱼岛问题的报道有明显的倾向性。西方媒体比较关注"霸权政治"、"平衡发展"、"民族主义"、"中日邦交"和"领土争端",而中国媒体则强调"钓鱼岛主权"、"钓鱼岛问题的合理性"、"和平发展"和"国家主权",而对"民族主义"、"平衡发展"和"领土争端"等问题的讨论相对较少,对"霸权政治"则几乎没有任何反驳。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试点改革过早的出现了"瓶颈",私权意识的缺位,导致政策推行上的"曲高和寡",我们必须促进私权意识的觉醒,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条件,遵循私权优先原则,突破城乡统筹瓶颈,在立法上平等保护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并严格规范、限制公共权力的行使,充分尊重私人的处分权,使私权代表自己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成为群众的思维惯性并长期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