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鉴 《科技智囊》2008,(12):76-81
废弃的卫星、剥落的隔热瓦、燃料舱的残片……“太空垃圾”、“卫星残骸”,随便你怎么叫,就是这种东西,就像地球上的垃圾一样,已经开始威胁到地面上的安全了。多达9000多块太空垃圾正飘浮在地球轨道上,它们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总重量已超过5500吨。  相似文献   

2.
由于太空中有许多流星和太空垃圾,呆在太空中的宇航员随时都会有危险。例如,在2002年10月26日,为了避开一块太空垃圾的碰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面飞行控制人员设法将正在组建中的国际空间站的轨道提升了约1.6千米。由于太空中的宇航员远离地球,一旦遇到危险,他们往往只能坐以待毙。为了防止这种悲剧的发生,国际空间站的逃生计划成为人们关注和热烈讨论的话题。关于这一问题,现在有3种想法。一种想法是在国际空间站坚固的安全舱里储存足够的空气、食物和医疗用品,出现紧急情况时,宇航员可以呆在那里,等待救援。另一种想法是将一艘俄罗斯的…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发射升空的人造卫星而言,太空垃圾无异于炸弹——一旦卫星与它们碰撞,就会发生爆炸,带来毁灭性后果。那么,怎样才能清除太空垃圾?美国负责清点环绕地球垃圾的部门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从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前三个月,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数量已经从16925件增加到17385件。太空垃圾,包括完成任务、已到设计寿命的报废卫星,发射失败、没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  相似文献   

4.
曹立新 《科技潮》2005,(11):54-55
太空生活总是令人向往的,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环境,与地面的生活环境炯然不同,在与外界隔绝的飞船密闭舱居住,生活是怎样一种情形呢?是饶有趣味还是充满惊险刺激,航天员在太空中吃些什幺?他们怎样睡觉?怎样行走?他们可以洗噪吗?让我们来一一解开这些谜团。  相似文献   

5.
提起垃圾,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生活中,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垃圾产生,糖果的包装纸、吃剩的鱼骨头、用完的圆珠笔都是其成员之一。不过,说起太空垃圾,恐怕你就不知道了,而且你肯定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并没有在太空中生活,这些垃圾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火车、飞机、轮船这些交通工具可以方便地把你带到地球上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可地球以外的地方——太空呢?太空,就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未来,太空会成为人们旅游的新胜地吗?昂贵的旅行到太空旅行,你首先要支付巨额的费用。我们进入太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运载火箭,它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来摆脱地球引力。如果将地球上任何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如一瓶1升装的可乐),送至距离地面约36000千米(相当于76900个东方明珠电视塔相叠加的高度)的地球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学》2011,(8):21-21
6月28日晚,全部6名宇航员“逃离”国际空间站,“藏入”与空间站对接飞行的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以躲避一块高速飞行的太空垃圾。宇航员爬进飞船18分钟后,这块体积不明的太空垃圾掠过空间站一侧,距空间站最近距离250米。  相似文献   

8.
垃圾的处理已成为我国继能源、交通、工业三废之后又一重大难题,随着我国人民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中食品垃圾也日益剧增,据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约为1.5亿吨,对于家庭来说食品垃圾每天都在产生,如何以家庭为单位处理这些食品垃圾呢?网上资料显示黄粉虫能食品垃圾为食物,那么它主要以什么食品垃圾为主?清理食品垃圾的能力如何呢?一个家庭养多少合适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决定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统计分析来探究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近地轨道上大约有30万吨太空垃圾——助推部件、运载火箭、废弃卫星及其他物体,这一消息是俄罗斯科学院天文学研究所所长柳德米拉·雷赫洛夫在“2003年近地天文学”国际会议上宣布的。自从人类进入太空时代起,已向太空发射了4000多个航天器,目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有近千个人造物体,其中只有5%是在工作的。美国宇航员爱德华·鲁曾拍摄到的某个金属物体,它正在自由的太空中缓慢飞行,一度使地面飞行控制中心专家大伤脑筋,这物体位于国际空间站前方约1.7千米的地方。从外形上看这是一个大小约5厘米的矩形物体,最初认定它可能是国际空间站某…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因此日本国民自古就有一种危机感,他们对能源有着高度的节能意识,把垃圾当做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一定要利用到最大值。而垃圾的有效分类提高了资源的再利用效率和价值。日本关于垃圾分类的规则非常之详尽、严格,且多数国民都会自觉地严格遵守,这是日本在环境保护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的特点之一。那么,为什么日本会有如此细致严格的垃圾分类呢?从中又能看出日本人怎样的环保意识呢?该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类冒险进入太空探索已有50年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太空探索过程,太空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太空垃圾.从微小的螺栓到整个空间站,人类在太空中丢弃了大量的物质。以下列举八种最离奇的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12.
正大气圈是指围绕在地球周围,从地面向上大约100千米的大气你画的也太简单了吧?100千米以上就是太空了!大气圈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它分为许多层...大气中有约80%的氮气,还有少量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以及惰性气体(稀有气体)等  相似文献   

13.
曲笔 《创新科技》2001,(4):56-57
20世纪人类在和平利用空间方面硕果累累,熠熠生辉;进入21世纪航天技术、太空探索和应用将会更快发展,令人可喜。同时,蔚蓝的太空被涂抹的军事色彩日益浓重,太空垃圾污染已成为重大隐患,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4.
方晨 《科学世界》2012,(7):4-11
神舟九号即将踏上与天宫一号进行载人交会对接的旅程。载人航天交会对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神舟飞船要在控制系统的指挥下,克服各种干扰,准确无误地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姿态和轨道控制动作。那么,飞船的控制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它们是如何在特殊的太空环境中,保证飞船准确可靠地完成复杂的飞行和对接任务的呢?  相似文献   

15.
动感科学     
卫星给卫星“加油”左边这个卫星名叫“ASTRO”,右边这个卫星名叫“NextSat”。它们两个在太空中给大家上演了一慕互相帮助的好戏——卫星阿A将大约14千克燃料输给了卫星阿N。听说,以后“阿A”还要用它的机械臂给“阿N”装上一块电池呢。  相似文献   

16.
创意无限     
《小学科技》2011,(6):23-23
“绿色”街道 街道两边的分类垃圾箱不少,可还是有许多垃圾没有"躺"在对应的垃圾箱里,谁来把它们分一分呢?烈日炎炎,走在没有树阴的人行道上,你会不会感到烦躁不安?好久没下雨了,绿化带中的花草树木"喝"不饱水怎么办?这么多的问题真是难倒我了,我得赶紧去"绿色"街道找答案。  相似文献   

17.
小菲 《小学科技》2009,(10):6-6
现在,家里常常用微波妒加热食物,方便又快捷。可是,微波炉里并没有妒火,为什幺也可以加热食物呢? 微波炉的顶部有一种特殊的装置.它在微波炉工作时会发出波长为0.001~1米的微波。虽然人的肉眼看不见这些微波.但是它们的威力不容小觑。它们可以穿透食物达5厘米之深,并使食物内部的分子发生剧烈运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太空发电已成为一种待开发的新能源,并正在取得进展。 早在1968年,美国一位博士就率先提出了在太空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设想。美国有关机构对此进行了实用化的研究,并计划在21世纪向太空发射60座宽5千米、长10千米、重5万吨的发电卫星,以保证美国3亿千瓦的用电量。但是,这一计划由于规模太宏伟及耗资特巨大,而不得不中止。 进入80年代,随着人类对能源和环保问题的重视,利用太阳能发电所具有的节能及不  相似文献   

19.
海龟摆渡     
肖玎 《小学科技》2014,(9):12-12
热带太平洋中的一些岛屿附近,生活着许多大海龟,它们的体重达200~300千克,体长达2米。大海龟的四肢像桨,它们在陆地上爬行缓慢笨拙,但在海洋中十分灵活,前进速度非常快。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世界》2014,(1):70-75
逼近不断提高的高层建筑之“极限” 目前中国的最高建筑,是高600米的广州塔。现在世界最高建筑则是位于迪拜的哈利法塔,高度达到828米。据说某些中东国家还在计划盖1000米级别的高层建筑。那么,摩天楼到底能建到多高呢?是什么决定着高度的极限呢?让我们从材料、结构、建筑方法等方面入手,探寻一下高层建筑的极限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