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两个结构相近但具有不同氢键受体的取代苯甲酸盐作为辅助配体, 合成了3个叠氮铜配合物, [Cu(L1)(N3)(H2O)]n (1), [Cu(L1)(N3)(MeOH)]n (2)和 [CuL2HL2(N3)3(H2O)]n (3) (HL1 = 4-硝基苯甲酸; HL2 = 2-苯基-4-喹啉甲酸), 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与磁性. 配合物1是一个羧酸/EO-叠氮桥联的铜链, 并由氢键连成三维结构; 配合物2是同配合物1相似的链状结构, 但是由氢键连成了二维结构; 配合物3是一个具有三重氢键的三维超分子网络. 磁性研究表明在配合物1和3中存在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萍  马凤吉  刘术侠 《科学通报》2011,56(12):908-913
在醋酸-醋酸钾缓冲溶液中, 一系列基于稀土双系列锗钨酸盐的无机-有机杂化物K2NamH9-m[{Ln(GeW11O39)2}{Cu2(bpy)2(μ-ox)}]·nH2O (bpy=2,2′-联吡啶, ox=C2O42-; Ln= La,Nd, Sm, Eu, Gd; n=19, 17, 22, 20, 19; m=4, 4, 4, 9, 2)被分离出来. 单晶X 射线分析表明, 化合物1~5 是同构的, 均具有一维链状结构, 由草酸二核铜[Cu2(2,2-bpy)2(μ-ox)]2+配离子桥连稀土双系列多阴离子[Ln(GeW11O39)2]13- 构建而成. 相邻链之间通过吡啶基团的π-π相互作用, 进一步形成三维结构. 磁性测试显示这些化合物具有二核铜的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同时稀土离子对化合物磁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正硅酸乙酯(TEOS)和硝酸铜(Cu(NO3)2•3H2O)复合溶胶体系中引入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DCCA)N,N-二甲基甲酰胺(DMF),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和常压干燥工艺, 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Cu-SiO2复合气凝胶. 研究了铜负载质量、催化剂浓度及热处理等不同条件对Cu掺杂SiO2复合气凝胶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气凝胶颗粒呈均匀分布, 其孔径主要分布在2~15 nm之间; Cu含量的增加有利于CuO晶粒的生成以及比表面和孔体积的减小; 催化剂的浓度较高时, 硅氧网络的聚合程度随催化剂浓度的增大而减弱. 高温热处理后复合气凝胶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前期研究表明, 铁原子对于嗜酸两性菌中硫氧化还原酶(SOR)的活性至关重要. 本研究表明, 2,2′-联吡啶、1,2-二羟基苯-3,5-二磺酸钠、8-羟基喹啉等特异性铁离子螯合剂强烈抑制腾冲嗜酸两性菌SOR酶活性, 进一步表明铁原子是SOR酶活必需. 对目前基因组数据库中的SOR基因或者SOR类似基因进行序列比对, 发现了一个潜在的铁原子结合模体(H86-X3- H90-Xn-E114-Xn-E129). 据此, 本研究采用定点突变技术, 将氨基酸残基H86, H90和E129分别突变为苯丙氨酸或者丙氨酸, 圆二色光谱测定发现突变体(H86F, H90F和E129A)的二级结构没有明显改变, 但是这3个突变体全部丧失了酶活性. 突变体蛋白中铁原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3个突变体全部或者部分丢失了铁原子, 而之前研究中获得的3个半胱氨酸突变体(完全丧失了酶活)铁原子含量没有变化. 根据本研究并结合前期实验结果可知, SOR分子中模体C31-Xn-C101-X2-C104是底物硫分子活化区域; 而模体H86-X3-H90-X23-E114-X14-(E/D)129是SOR分子中铁原子的结合区域, 与铁原子结合形成一个非卟啉铁中心, 是SOR的氧化还原中心; 这两个区域均是SOR酶活性的必需部分.  相似文献   

5.
超高硫煤的二次离子质谱:多疏离子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性能静态二次离子质谱研究了一种超高硫煤,结果观察到一类多硫离子(S_(1-12))这些离子经过精确质量分析和同位素模式分析,它们均属于元素硫亦称单质硫分子的合理质谱碎片.由此认为在被分析的这种煤中,尤其在它的有机显微组分中,存在着天然元素硫形态.研究结果还表明,在煤有机相中的硫元素并不一定唯有与煤有机分子结构化合.因而,有必要引入新的专业术语“有机相硫”取代目前使用的“有机硫”,以期科学严谨.  相似文献   

6.
固相反应合成掺铜磷酸锌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森  田晓珍  陈智鹏  吴文伟  宋宝玲 《科学通报》2009,54(11):1524-1528
以ZnSO4·7H2O, (NH4)3PO4·3H2O为原料, 硫酸铜为掺杂剂, 以PEG-400为表面活性剂, 经低热固相反应合成得到掺铜磷酸锌铵. 接着以PEG-400为表面活性剂, 用掺铜磷酸锌铵与Li2CO3经室温固相反应得到前驱体, 然后在700℃下煅烧前驱体, 得到锂电池电极材料掺铜磷酸锌锂纳米晶. 用产物XRD图谱数据计算得到的信噪比作为实验的考察指标, 实验中应用了均匀设计实验法及数据挖掘技术, 在数据挖掘成果的指导下进行了实验. 结果表明, 产物的信噪比随着掺杂铜离子的增加而直线增加. 用最优工艺条件合成的产物为50 nm的掺铜LiZnPO4, 信噪比为30.41, 与数据挖掘得到的最佳结果相吻合, 表明应用固相合成法制备掺铜磷酸锌锂及把信噪比作为一种指标去控制合成结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对墨西哥湾北部水深约540 m的上陆坡GC185区(GC-F样品)和水深约2200 m的下陆坡AC645区(AC-E样品)冷泉碳酸盐岩中的脂肪酸及其单体化合物的δ13C进行了分析. 在AC-E和GC-F冷泉碳酸盐岩样品中检测到了30多种脂肪酸化合物, 均以主峰碳为C16的低碳数(<C20)脂肪酸为主, 具偶碳优势, 主要包括正构脂肪酸、异构(i-)/反异构(ai-)脂肪酸以及带支链的(iso/anteiso)奇碳数脂肪酸. 其中n-C12:0, n-C13:0, i-C14:0和n-C14:0具有明显偏低的δ13C值(39.99‰~32.36‰), 可能来源于冷泉生物. n-C18:2和C18:19具有相同的碳同位素值, 可能来源于冷泉渗漏区贝氏硫细菌属/辫硫菌属. 支链奇碳数脂肪酸(iso/anteiso-C13~C17)具有特别负的δ13C值(63.95‰~44.17‰), 明显不同于其他类别脂肪酸的碳同位素值, 推断这类化合物是海底渗漏区甲烷厌氧氧化过程中的硫酸盐还原细菌生命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肌肽--天然青春延缓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体的衰老与蛋白质糖基化及其终产物的形成、蛋白质淀粉样变性、DNA氧化损伤等现象有关.肌肽可以阻止蛋白质糖基化的出现,并能清除已形成的高级糖基化终产物AGEs;肌肽能够抑制淀粉样蛋白的毒性;保护DNA不被氧化损伤;同肘肌肽可以使老化的成纤维细胞年轻化并延长其寿命,并且控制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磊  冯吉才  田晓羽  张丽霞  何鹏 《科学通报》2011,56(18):1481-1486
采用Ag-21Cu-4.5Ti 钎料对表面沉积了CaCO3颗粒的石英纤维复合材料(QFSC)与因瓦合金(Invar)进行了钎焊试验, 结果表明, 在1173 K 保温10 min 条件下可获得致密的接头. 在钎焊过程中, CaCO3 颗粒的分解产物CaO 与QFSC 发生界面反应生成3CaO·2SiO2 固溶体, 钎料与QFSC, Invar 合金均发生界面反应, 形成如下界面组织结构: QFSC/3CaO·2SiO2+Ti3O5+Fe2Ti+NiTi+Ag(s,s)+Cu(s,s)/Invar. 接头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颗粒填充QFSC/Invar 接头与未表面处理QFSC/Invar 接头相比在抗剪性能上提高了约5 倍, 达到11.6 MPa.  相似文献   

10.
贵州氟中毒病区燃煤的潜在氟化氢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 SIMS)分析了21件煤样, 它们取自贵州普安和普定等地的5个氟中毒地方病流行自然村, 总硫和总氟含量分别为0.24%~5.58%(质量分数)和90.2~149.2 mg/kg, 系日常生活用燃煤, 出产于地表及临近地表, 故曾遭一定程度风化. 全部煤样被检出H3O+, H2SO4+, HSO4-, F-及K+和Na+等质谱特征离子, 前三者直接标志了水合硫酸(H2SO4H2O)的存在, 后者指出了氟呈盐的形式. 结论是当地生活燃煤天然含有酸(H2SO4H2O)与碱(F-). 推论是此酸与碱在加热或燃烧条件下必将发生化学中和反应而释放出氟化氢(HF)(BP 19.5℃). 室内200℃加热煤试验结果和普安县青山乡等农户煤炉现场检验结果均直接再现氟化氢释放.  相似文献   

11.
外源或内源的DNA损伤在生物体内持续发生。DNA损伤修复的缺陷与很多疾病甚至癌症等息息相关,而生物细胞进化出一系列精密的修复机制以耐受或切除这些损伤。单分子技术区别于常规的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可以在体外和活细胞内研究DNA修复相关生物分子的动态反应特征,从而对DNA修复机制进行更充分的剖析。文章围绕常见的DNA损伤及其修复类型,阐述了近年来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磁镊、光镊等单分子操控技术,以及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光激活定位显微镜和超分辨显微示踪等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DNA修复机制研究中取得的进展,梳理了利用单分子技术解决的长期存在的关于DNA修复难题,并展望了单分子技术联合其他交叉学科技术在研究DNA修复机制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There is compelling evidence to substantiate the notion that oxidative stress,in which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overwhelms antioxidant defense,is a common feature of many acute and chronic disorders.ROS,the antioxidant system,and multiple redox factors underlie the pivotal roles of acupuncture on oxidative stress.Given the complexity of action 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 on oxidative stress,addition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identify the most crucial mechanism that is applicable not only in animal models but also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oxidative damage.  相似文献   

13.
赵传奇  曲晓刚 《科学通报》2014,59(2):116-121
配体通过靶向特殊基因,进而调节该基因所参与的生物学功能一直是生物无机化学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当前,金属配合物对DNA的结构识别以及功能调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金属配合物能够有效地识别DNA的二级结构并影响其生物学功能.最近研究发现,一些具有纳米尺度的金属超分子配合物能够特异性识别DNA并表现出特殊的生物学效应.本文总结了纳米尺度金属超分子配合物对不同DNA二级结构的选择性识别及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郝理  江婷  樊军 《自然杂志》2023,45(1):33-44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Ⅱ(Pol Ⅱ)和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RNAP)主要负责转录合成信使RNA(mRNA),调控不同基因的转录水平,以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研究者采用传统的荧光显微镜观测到RNAP可形成团簇,据此针对DNA转录调控提出“转录工厂”模型。随着单分子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在单分子水平上观测到了活细胞中RNAP动态调控DNA转录,提出RNAP可以通过液-液相分离机制进行转录调控。该综述总结了不同单分子荧光显微镜的技术原理,以及相关的荧光探针标记方法,并介绍了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应用单分子成像技术可视化RNA聚合酶动态调控DNA转录过程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单分子技术在转录调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水热条件下, 以Keggin 型硼钨酸盐和1,4-二(1H-吡唑甲基)苯作为配体与硝酸 铜反应, 制备了一个新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 [Cu4L5(HL)][BW12O40] {L = 1,4-二(1H- 吡唑甲基)苯}. 单晶X 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此化合物具有新颖的由十核铜环单元共边 相互连接而构成的波浪形二维网状结构. 此外, 循环伏安测试结果显示, 其还原过程 是由表面控制和扩散控制共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外来海洋生物入侵过程和机制分析为基础,结合多层次模糊综合判别,构建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分析框架和风险评估模式。通过建立海洋生物入侵风险评估的分层指标体系,确定指标因子的隶属度和损害权重赋值标准,明确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风险级别划分标准和入侵风险预警分析方法。以米草属植物(大米草、互花米草、狐米草)为例,进行海洋植物入侵种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和大米草为高风险海洋植物入侵种,狐米草为中等风险的海洋植物入侵种。  相似文献   

17.
CRISPR-Cas9技术发展史:25年的科学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6,38(4):278-286
CRISPR-Cas是一种重要的原核生物获得性免疫系统。CRISPR序列可转录并加工为非编码RNA——cr RNA,而Cas利用其DNA核酸外切酶完成RNA介导的靶DNA剪切,从而抵御噬菌体和质粒等DNA的入侵。在这一系统基础上改进并发明目前生命科学领域广泛应用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对CRISPR序列发现、结构命名、功能预测、实验证实、机制研究和系统改进等的描述,以期能对CRISPR-Cas9技术的诞生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在水热条件下, 合成了2 个Ni(II)和Co(II)的配位聚合物: [M(bpp)(H2O)2V2O6]·0.4H2O(bpp = 1,3-二(4-吡啶)丙烷; M = Ni (1)和Co (2)). 单晶X 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 配合物1 和2 是同晶异质体, 是由无限的一维{VO3}nn- 和{M(bpp)(H2O)2}n2n+ 链构筑的三维结构,{M(bpp)(H2O)2}n2n+ 链沿着a 和b 轴方向伸展, 编织成互相穿插的三维结构, 而{VO3}nn- 螺旋链沿c轴方向穿插在{M(bpp)(H2O)2}n2n+ 链编织所形成的孔道中, 并与M(Ⅱ)形成配位键. 电化学测试表明, Li+能够可逆地在配合物1 和2 中进出.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学角度对生物入侵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对生物入侵的相关概念和内涵进行了介绍,归纳总结了外来种转化为入侵种的过程和主要入侵类型,并从生态学角度对入侵种的入侵机制加以阐述,分析了与入侵物种自身和引入地生态环境相关的假说及入侵种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结合上海城市植被的研究,阐述了上海外来物种现状,在对传统预防、控制措施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物演替理论的生态防治法,并对外来物种的功过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We have studied the partitioning of B in Fe -14B and of Zr, B, Si, Cu and Au in FeZrB nanocrys-talline soft magnetic alloys by using atom probe field ion microscopy (APFIM) and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EM) in atomic or nano-metric scales and'the effect of Si, Cu, andAuaddition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Fe- 14B after annealing, a -Fe 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about 50-100 nm formed and they contain high supersaturated B. For Fe - 7Zr-3B -1 Cu amorphous alloy, it was found that Cu atoms formed clusters prior to the crystallization reaction. During the crystallization, Cu-enriched clusters provided nucle-ation sites for a -Fe phase so that the nucleation density of a -Fe phase increased. For Fe - 7Zr -5B- 1Au amorphous alloys, Au cluster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nucleation and growth stage of primary a -Fe and a -Fe did not form at the sites of Au cluster. Hence Au does not enhance the nucleation density of a -Fe particles. For Fe-7Zr-4Si-2B alloys it was found that Si atoms are rej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