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存在主义哲学家约纳斯撰写的《责任的命令:寻求技术时代的伦理》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名著,德文版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重印了九次,销售了20万册,"责任的命令"成了德国绿党及其同情者的口令。自费希特与黑格尔以来,从未有哪一本哲学著作如此大地影响公众生活。本文基于该著的解读,认为约纳斯的技术伦理克服了现代虚无主义,避免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物中心主义的纷争,为环境伦理奠定了一个可靠的形而上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汉初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指导思想既有"黄老之学",也有发挥重要作用的儒家静心修身的生命哲学思想。本文利用出土文献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与帛书《二三子》中的解卦释义,探寻汉初《周易》思想中《艮》卦卦爻辞释义,发现汉初儒家生命哲学的根本特质是追求心境层面的静止,从而达到"动静不失其时"的生命状态。结合其中《否》卦与《大有》卦的卦爻辞与《易传》中的新释义,求得"顺天休命"是汉初儒家生命哲学的行为模式。"闲有家"是使个体生命溶于社会的历程。"休"与"闲"的概念源发于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哲学思维是一种使人"成为人"的过程,亦是汉初生命哲学核心价值及其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尼采的知识批判理论通过在知识论、价值论和生存论等层面上对科学知识的哲学批判,旨在凸显科学知识的有限性。在科学知识与自然世界之间成立的是隐喻关系,科学知识深受认知视角的局限,传统认识论对科学知识的视角有限性的忽视,助长了那种将知识道德化,无限推崇科学价值的科学乐观主义。科学乐观主义对科学知识单一视角的无限推崇,遮蔽了艺术与哲学等提供的其他丰富多彩的解释世界模式,让人性与文化变得贫乏与单调,从而导向了虚无主义的后果。尼采借助其唯美主义思想对知识的审美化,力图在虚无主义的时代为文化的多元发展与生命的自我提升探寻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终其一生都在坚持哲学不是理论而是种活动,在他思想的前期哲学是种对思想和语言的逻辑澄清活动,后期则是对日常语言的观察描述活动。这种视哲学为活动而非理论的观点对传统哲学进行了釜底抽薪式的批判,以致人们普遍的认为维特根斯坦"终结"了哲学,但实际上他不是在终结哲学而是在拯救哲学,并为哲学的复兴找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5.
"意识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科学.美国哲学家戴维·查尔默斯的意识理论在当前的研究中颇具特色,它既不同于各种"纯科学的"理论,也不同于其他的"纯哲学的"理论.本文首先概述了查尔默斯意识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观点,进而对他的意识理论作出了以下评论其一,将意识问题划分为"困难的问题"与"容易的问题",是查尔默斯对意识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其二,查尔默斯的非还原的唯物主义为意识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三,他的意识理论中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薛定谔科学哲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是著名的奥地利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本世纪物理学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里,他创立了非相对论性波动力学,特别是薛定谔方程,成功地构造了原子力学的数学框架,“奠定了近代量子力学的基础。”但是,薛定谔还是一位哲学家,一位根本意义上的哲学家——智慧的热爱者和追求者。他崇尚理性,热爱科学,毕生致力于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理解,追求科学的统一;他瞩目于哲学认识论研究的基本课题,对人类思维过程及其规律作深刻的反思,写下了《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1944)《科学与人道主义——当代的物理学》(1951)、  相似文献   

7.
布加耶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是莫斯科大学哲学与数学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数学研究中针对"分析学"中的连续函数思想,提出了一种"算术学"的间断函数思想,并形成他的"算术化"数学哲学和"进化单子论"哲学思想,为数学和力学后续发展中的稳定性理论、动力系统理论、分岔和突变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苏联《哲学问题》1963年第3期上,发表了д.Ф.彼特罗夫的"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新见解"一文,现摘译如下:作者根据自然科学的一些新材料,主要是关于病毒、生物的休眠状态和生物化学的一些新的研究材料,批评了奥巴林的生命起源的团聚体假说;  相似文献   

9.
李成智编著:《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史稿》,上、中、下册,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939页,定价106.00元,ISBN:7-5328-4984-8。该书共三卷,对中国在制导导弹、运载火箭、卫星、载人航天等方面的重大项目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概述。它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的一部分。在成为学者之前,李成智曾参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先进直升机的研制工作;之后,他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攻惯性导航,随后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科技哲学的深造。凭借这种近乎独一无二的工程、科学和哲学背景,作者带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航天技术,其深度远远超过了迄今为止的任何其他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科学哲学,是关于科学的哲学,缺乏关于科学研究的哲学。法国著名SSK学者拉图尔最先意识到这个问题,本文在拉图尔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建构一种关于"科学研究的哲学"的主张,为这种主张的成立,论证了:1)区分"科学"与"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2)"科学研究的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3)科学研究与科学实践的关系;4)如何研究"科学研究"——如何区分哲学和社会学的方法?5)科学研究的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6)最后指出了"科学研究的哲学"可用的哲学和其他资源。  相似文献   

11.
尼采对科学的评价围绕着他所发现的"科学难题"这个中心展开,他认为科学乃是苏格拉底的理性乐观主义的表现形式,科学的真理意志与柏拉图-基督教形而上学共享一个基础,即虚无的意志,否定生命的意志。但是,对科学的评价也是尼采的价值重估的一部分,他的"积极的虚无主义"要求科学具有新的价值和意义,即从艺术和生命的视角对科学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2.
评当代三种技术社会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从技术哲学发展的历史及技术理论的现实进展,指出技术社会观在技术哲学及整个技术研究中长期不衰的重要地位,接着归纳出三种当代较有影响的技术社会观和它们的理论硬核,分析了三种观点的理论焦点和特点,认为它们在某些方面是互补的,因而可以通过竞争求得发展,促进技术基础理论的进一步科学化。文末简要描述了新近出现的建构主义技术观的活力并展望其前程。 一、技术社会观与技术哲学 技术哲学从19世纪开始形成时期起,就表现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或分支。一种是工程技术的哲学,它是工程技术专家从内部对技术进行思考和分析的产物,它力图把人的技术活动作为了解人在世界上其他思想行为的范式。工程技术哲学强调对  相似文献   

13.
约翰·塞尔(John R.Searle 1932—)是一位以研究言语行为(Speech acts)理论著称的当代美国分析哲学家。八十年代以来,他一面从事将言语行为理论形式化的工作;一面又全面展开对意向性理论的研究。对意向性问题的研究又导致他对整个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以至于他把语言哲学看作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分支。1984年,他应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邀请,在一年一度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作了一次系列哲学讲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生命开始于地球的理论有许多,其中一个叫有生源说。根据这个理论,一颗源自太阳系内火星等行星的小行星或彗星上的微生物形式最早把生命带到地球。但反过来是否有可能?我们能否把人类生命发送到宇宙,"种"出另一个世界?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可行的。2014年5月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史密森尼》杂志举办的一次题为"未来是节日"的谈话中,美国宇航局工程师亚当·瑟尔茨纳尔在谈到未来的太空探索时,除了重申我们继续载  相似文献   

15.
从《地理哲学》看白眉初的地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眉初是我国从古代地理常识向新时代的科学地理学过渡阶段,大力传播地理学知识,承前启后的启蒙者之一。《地理哲学》是代表其地理思想的重要著作。从该著作中可以看到,白眉初坚持地理学的自然科学学科属性,并认为地理学具有"理体文用"的特点;同时,他认为地理学是一门具有宏观性、变化性、时效性和很强教育功能的学科,主张从人地关系视角进行地理学研究。白眉初《地理哲学》中的许多思想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理论如何能够被我们判定其真或伪,成真的概率有多大,是科学哲学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当代英国哲学家理查德·斯温伯恩对科学理论的成真概率进行了逻辑演绎。他提出,科学理论的成真概率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经验成真概率;其二是先验成真概率。前者依靠科学理论的"解释力";后者则依靠科学理论预设条件的"简单性"。两者一并构成了我们判定科学理论成真概率的原理。斯温伯恩关于科学理论成真概率的原理不仅适用于非生命事件的解释领域,而且也适用于有生命的人格性事件的解释领域。  相似文献   

17.
康德以"善良意志"为前提,以"绝对命令"为核心建构了他的实践哲学.由于康德在构建他的道德体系时,重视的是道德原则,忽略了一般的、操作层面上的道德规则的设计,从而导致了其"绝对命令"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并不能像在理论活动中那样强大有力.而在当今科学技术全面统治的时代,康德的"绝对命令"被严重弱化,为此,德裔美籍哲学家汉斯·约纳斯从存在的根基着手对康德的"绝对命令"进行创新与扬弃,提出了适应新的技术时代要求的"责任命令".约纳斯的以"责任命令"为基础的责任伦理学把视野从人类的现在扩展到未来的地平线,扩展到自然界乃至整个地球生物圈,这样便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拓展了康德的"绝对命令",进一步完善了康德的道德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实验主义的创始人伊恩·哈金提出"实验有自己的生命"的命题,认为实验先于理论,实验干预并创造现象,实验室科学可以自我辩护。哈金高举实验的旗帜,试图把哲学从传统的"理论优位"转向"实验优位",为科学哲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协调论看来,哈金的新实验主义试图从"实验"的窗口考察科学哲学的新图景固然有益,但并不能证明实验优位,也不能否证理论优位。协调论不坚持理论优位,也反对实验优位,通过对哈金新实验主义实验优位论的批判,协调论主张理论和实验都是认识论的研究窗口,其研究结果在更深层面上可能是一种等价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卡普(Ernst Kapp,1808-1896)和德克斯(Henry Dircks,1806-1873),两人所处的历史时代相同,虽人生路径和学术进路各异,但都在晚年走上了自觉研究技术哲学的道路。前者构造"技术哲学"一词,于1877年出版《技术哲学纲要》;后者构造"发明哲学"一词,于1867年出版《发明哲学》。在今天的技术哲学界(如SPT、CSPT),前者被视为技术哲学的创始人,后者迄今无人提及。卡普和德克斯各自开创了不同的技术哲学研究传统:卡普是人文学的技术哲学代表人物;而德克斯则是工程学的技术哲学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0.
费耶阿本德多元主义方法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费耶阿本德(Paul K.Feyerabend,1924—)是美国科学哲学家。他在转向哲学研究之前,曾广泛研究过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戏剧。他的主要科学方法论著作是《反对方法:一种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1975年)以及于1981年出版的两卷本哲学论文集:《实在论,唯理主义和科学方法》(第一卷)和《经验主义问题》(第二卷)。作为他的代表作,《反对方法》还于1976年出版了增订的德文版,本名为《反对方法约束》(Wider den Methodenzwang)。此外,他还为答复对该书的批评,写了《一个自由社会中的科学》(197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