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上下掀起了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其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工作我省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从农村和农民看,反哺农业的政策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他们对这项工作非常支持和拥护。但从近年的实践看,在欢迎与兴奋的同时,反哺农业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  相似文献   

2.
加强杭州市农民培训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贤春 《杭州科技》2006,(3):31-32,43
上期本刊刊载了有关余杭镇中南村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让读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期我们将从“新农村”中“新农民”的角度出发,让读者对杭州市的农民素质和需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杭州市建设“新农村”提供一些意见。下文所涉及的农民范围包括杭州市主要的农业县区,样本共有1000余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三农”问题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我们对解决“三农”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保障农民的合法权利,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加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李莉 《甘肃科技》2006,22(6):1-3
在新时期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是在真正落实这一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应在深入分析反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的基础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加强反哺中的技术支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以促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各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出发,制定了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具体任务和推进步骤,各行各业也制定了很多具体规划来真心实意地帮扶新农村建设,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切入,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正在各地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6.
姜慧忠 《创新科技》2006,(12):14-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农村建设的方向。为了能在“十一五”期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研究和创造建设的条件,明确达到的目标和着力点。我国总体上已经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条件和能力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第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2.6万亿元,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最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围绕农民增收这条红…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体育要实现与经济同步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开展农民体育教育,提高农民的体育意识和知识水平,从源头解决农民的体育贫困问题.受渠道、成本和认识等因素的阻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民体育相对滞后.在我国进入"前喻文化"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反哺"形式开展农民体育成为可能,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改革诸多措施又为这一形式的推广提供了现实支撑,高等教育也为"体育反哺"提供了契机和优质资源.因此,在欠发达地区农民"体育反哺"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利用家庭作业形式让学生把体育知识传播给家长;让学生与家长一道参与体育活动,并带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返乡大学生对农民长辈进行体育技术方面的组织指导等.  相似文献   

8.
以厦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为背景,围绕“金包银”工程的特征及其运作模式,分析了“金包银”工程实施的背景,评价了“金包银”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从实证的视角对厦门“金包银”工程与经济特区新农村建设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总结,为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驻马店市作为农业大市,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农民的生活还不太富裕,抢抓机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10.
黄妙云 《海峡科学》2007,(6):153-153,157
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农业支持的条件和能力,使统筹城乡,加快农村全面发展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李民 《今日科技》2007,(2):46-49
这个春天,是一个孕育新的生机、迸发新的活力的春天,是农民溢满笑容的春天!“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正不断加快。2006年浙江省科技厅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带技术、成果、产品和科技信息进村入户,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下乡活动。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着眼于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的工作思路,以实际行动关注“三农”,热爱“三农”,支持“三农”。2006年科技下乡活动可谓效果显著,亮点纷呈,本刊特别推出《科技作支撑建设新农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政治参与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效能感总体偏低,农民合法性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较差,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政治参与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和积极引导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的农民政治参与,将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国家一类对俄陆路口岸,黑龙江省东宁县注意发挥开放优势,以“发展新农业、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环境”为抓手,统筹城乡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转变农民上。转变农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经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即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由农业劳动者向非农劳动者转变、由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转变三阶段。应从全局着眼,系统地进行谋划,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借城市之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通过各种扎实有效措施,加快转变农民的历史进程,不断为转变农民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国乡村游”是目前较为热门的话题。本文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走向一个新的台阶,提供更好的经济平台和资源优势;同时乡村旅游也将成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而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容。没有与建设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建设目标就难以实现。必须充分认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理解新型农民的内涵,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塑造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关注的最大焦点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根据对总体局势的客观判断,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即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刘勇 《汉中科技》2006,(4):7-8,12
南郑是一个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全县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在生物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培育、农业科技重点项目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专业人才和农民技术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就必须紧紧围绕县委十二届四次全委会确定的“以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的战略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强化一个意识,突出两个带动,健全三个体系,实施四大工程,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冯洁  刘兰 《信息化建设》2006,(10):58-59
一部电话,一张网络,托起农民致富梦.浙江电信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和“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综合资源优势,让各地农民享受信息化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还帮助农民朋友们大步迈向小康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变,即从“消灭农村”转向了“建设农村”,这一转变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中国农村政策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政策执行会遇到来自农村的社会文化的阻力,阻滞公共政策执行,进而影响整个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