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于17世纪传人英国,英国茶文化约始于17世纪中期,当时查理二世的王妃凯瑟琳非常喜欢饮茶,被称为"饮茶王后".在凯瑟琳王妃的影响和推动下,饮茶之风很快在全国普及.18世纪,英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均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19世纪时,英国盛行茶室和茶舞.直到现在,饮茶一直被英国人看作是一种悠闲、舒适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正>为吸引顶尖科学家到英国工作,新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计划取消对高技能移民的"精英"签证限额制度,而此前英国每年只允许2 000个外国"精英"签证人英,新举旨在让科学家及其家属更容易移民定居英国。首相在接受BBC新闻的独家采访时表示,他希望英国对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人才更加开放。他说:"我们将把英国变成一块超级磁铁,像吸引铁屑一样  相似文献   

3.
海底寻宝记     
1817年3月5日,从广州开往马德拉斯的英国商船戴安娜号,在经过马来西亚和印尼、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时不幸触礁沉没,英籍船长和两名印度水手遇难。船上载有各类纺织品、茶叶、香料和锡铁,还有18吨广东瓷器。今年3月6日,从在海底沉睡了176年的戴安娜号打捞上来的24000件瓷器和其它文物终于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加士德拍卖行重返人世,全部拍卖所得为560万荷兰盾。拥有这笔财富的海底探宝人鲍尔也在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被当地人誉为"马六甲探宝英雄",圆了他8年的"戴安娜之梦"。8年说起来话长,鲍尔原来是在电脑业工作,业余喜欢潜水。1979年他在新加坡定居下来,以后在一次潜水活动中结识了他现在的妻子。他们成了家,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几年里,50万以上的英国人为英国生物银行贡献了他们的尿液、唾液和血液,他们还花很多时间测量并记录下自己的体重、血压、记忆力、肺容量等,并接受关于他们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保罗·唐尼(Paul Downey)是英国生物银行计划的运营总监,他于2004年就已经介入了英国生物银行项目。他说:"1400万装在小小试管里的生物样本,有的可追踪到30年前。"在财政预算允许范围内,并以自愿者可以接受的方式,生物银行的一  相似文献   

5.
说起"电子人",人们可能会想到不少科幻电影,可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却通过身体力行,将幻想逐步变为现实。原本由人类设计、制造,用以服务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最终反戈一击,控制了人类,这不仅已经成了科幻电影惯用的情节,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忧虑。然而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电子人",他靠自己的意志控制了机器——他就是前不久《新西兰先驱报》所报道的现年57岁的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凯文·沃里克,他是英国颇具争议的控制论专家和思想家,现在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即一部分是人,一部分是机器。在沃里克看来,"电子人"将是电子时代人类发展的趋势,也是科学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美国发生了一场轰动社会的专利权官司,各界人士议论纷纷,新闻报道连篇累牍,忙坏了记者和编辑.诉讼当事人的一方是英国铸造厂的少东家贝塞多,他声称自己是"转炉炼钢"的发明者,1856年他已在英国取得专利权,现在要在美国取得"知识产权",如不经他的许可使用他发明的新炼钢方法,就必须赔偿他的损失.诉讼当事人的另一方是美国人凯利,他自称早在1851年就在其工厂里建成转炉,用于炼钢生产,他才是真正的转炉炼钢发明人,应该拥有专利权.他还请在其工厂里两位中国人出庭作证,证明他所言不虚.双方当事人和律师唇枪舌剑,社会舆论沸沸扬扬.最后以美国人凯利胜诉而告终.所以尽管欧洲大多数国家称这种新炼钢方法为"贝塞多炼钢法",这种炼钢炉为"贝塞多炼钢炉",而美国人始终称之为"转炉"及"转炉炼钢法"而相沿至今.  相似文献   

7.
脱身巧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次,纳粹德国要举行记者招待会,据说一个纳粹大头目可能会出席招待会。消息传出,各国记者纷纷涌向柏林。可是,只有那些与德国结盟或中立国家的记者得到了邀请。著名英国摄影记者沃克设法买通了某国一个同行,借用他的出席证冒名混入了会场。招待会开始后,沃克抓紧时间,照相机闪光灯不停地闪烁,不失时机地拍下一个又一个镜头。他的高效率工作引起了纳粹官员的注意,那官员觉得沃克似曾相识,怀疑他是英国人,就立即通知保安人员去盘查。机敏的沃克马上觉察到这一情况,他不动声色地边拍边向门口转移。可是,他刚到门边还没出…  相似文献   

8.
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中国茶文化中,沏出浓香纯厚的好茶,不仅需要精选的茶叶,还需要使用讲究的茶具.紫砂壶则是公认的冲泡茶水最好的容器,而制作紫砂壶最好的地方为江苏宜兴.墨客骚人在用典雅的紫砂壶泡茶品饮时,是"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已然超越饮茶本身.既然在文人雅客眼中的紫砂古朴纯厚,不媚不俗,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下,我们何不借以各类先进的仪器再从科学角度一探紫砂壶的独特之处呢?  相似文献   

9.
危险的喷嚏     
正响亮的喷嚏声有时会让人感到尴尬,因此有人会在打喷嚏紧捂口鼻,但这一动作可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一位英国男子在想打喷嚏时捏住鼻子,捂住嘴,把喷嚏硬生生地"憋回去"了。他随即感觉到喉咙像被撕裂了一样疼痛不已,脖子也肿胀起来,于是立刻前往医院进行检查。CT扫描结果显示,他的颈部皮肤下有许多气泡,胸腔中也有一些气泡(纵隔气肿)。医生判断,这名男子吞下去的喷嚏在他的咽部撕开了一  相似文献   

10.
斯诺风暴     
<正>1959年5月,查尔斯·斯诺(Charles Percy Snow)现身剑桥大学理事会大楼,为年度瑞德讲坛做"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演讲。这位从化学转行写小说的英国人脸颊肥圆,双下巴,身姿庞大蹒跚,这让大家打趣说,斯诺除了智力上圆融外,身材也很圆满。斯诺在这场演讲中概要地提出了自己对所有西方民主国家未来的一种担忧。他观察到英国的文科和理科正微妙  相似文献   

11.
在经典童话电影<绿野仙踪>里那个因为没有心脏,而无法爱别人的"铁皮人"让人记忆犹新,小"铁皮人"固然令人怜惜,但现代科学技术的确能给人安装一颗人工心脏.英国一位被植入了金属心脏的病人在度过了7年的安详时光后,于68岁时离世.  相似文献   

12.
"冻死"可复活1987年7月的一天,英国登山队在阿尔卑斯山海拔5100米的冰山斜坡上,发现了一个被冰雪半掩埋着的人,从他身着古老的法国军装和身上的《士兵手册》得知,他是70年前在法意战场上失踪的法国步兵团第二旅下士普里斯。因发现他还有极微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是茶的起源地,喝茶对于中国人来说实在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不过时间退回到300年前,在中国平常可见的红茶,到了英国却是只有上流社会才能享用的珍品。而从17世纪开始,英国人引领了下午茶的潮流,如今,这股下午茶风潮更是席卷全球。甚至在习主席到访英国时,查尔斯王子  相似文献   

14.
正"轮椅上的天才"斯蒂芬·霍金举世闻名。他是英国物理学家,剑桥大学的卢卡斯讲席数学教授,在宇宙学和黑洞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令各国科学家赞叹不已。传奇人生1942年1月8日,霍金在英国出生。他于1959年进入牛津大学,1962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师从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丹尼斯·西阿玛。21岁时他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被认为还有2年时间,可他不仅活过28个2年,而且在理论物理和科普方面都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15.
<正>深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藏,人类期待着开采海底矿物那一天的到来。一次寻梦之旅大卫·海登拥有一个梦想:开创自己事业。海登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人,他在网络蓬勃兴起时迁居到了纽约。他竭力地向美国航空公司销售一种新颖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但"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航空业呈滑坡之势,他的这个创意也随之夭折。海登灰心丧气地回到了布里  相似文献   

16.
我校已有两届留学生完成或即将完成临床实习,其中部分留学生是在中国完成的实习。期间,我校积累了宝贵的留学生临床带教经验,探索尝试并采用了"一加1+1"的临床带教模式,即在一名带教教师的指导下,1名留学生与1名七年制学生结对实习,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经过两届学生的检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世界科学》2015,(2):65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不久前,一名研究人员在进行海洋保护研究项目时,即在距离英国诺福克郡克莱海岸仅300米处潜水时发现了一片古代水下森林,其面积可能达数千英亩。科学家认为这次发现的水下森林可追溯到至少1万年前的末次冰期。这名研究人员说:"一开始,我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当游近后,我才相信这是真的。这实在太神奇了。"  相似文献   

18.
千奇百怪的洞穴 1702年的一个夏日傍晚,英王威廉三世在王室的公园里策马飞奔.正当他玩得高兴,突然马失前蹄,他被摔得锁骨断裂,医治无效身亡.英王没有兄弟,最终由他的妻妹安娜接位,英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名存实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摔坏"英国政治制度的竟是一个鼹鼠洞!鼹鼠在拉丁文中有"掘土"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我校已有两届留学生完成或即将完成临床实习,其中部分留学生是在中国完成的实习.期间,我校积累了宝贵的留学生临床带教经验,探索尝试并采用了"一加1+1"的临床带教模式,即在一名带教教师的指导下,1名留学生与1名七年制学生结对实习,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经过两届学生的检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一个模糊的人影冲进门来,它有一具骷髅般的身体,周围环绕着一层模糊的白色光环.它悬空徘徊,似乎没有脸."这是英国人多姆的回忆.那时,15 岁的他正睡意朦胧.他非常惊恐,尽管这个人影只存在了一秒钟,但他仍然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