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约科维奇在中网赛场上跳《江南Style》,罗姆尼的两个儿子为老爹竞选跳《江南Style》,NBA球星霍华德在脱口秀上跳《江南Style》,韩国总统候选人朴槿惠跳《江南Style》……到底什么是《江南Style》?演唱者朴载相显然正处在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刻,"1秒钟可以变疯子"是很多人看完《江南Style》的第一感受。这首于  相似文献   

2.
今年12月9日是我国清代著名数学家和翻译家李善兰(1811~1882)逝世一百周年。李善兰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幼年起即爱好数学,造诣极深。自公元1852年起,八年间翻译了《代数学》、《代微积拾级》、《重学》、《谈天》等有关数学、力学、天文学等近代西方科技书籍八种,时间在同文馆、江南制造局、广学会等大批翻译西书之  相似文献   

3.
<正>汉代荀悦所写的《申鉴》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从远方飞来一群鸟,捕鸟人在林中张好了网,不少飞鸟会被网所困,所以他把网一收,就捉住了许多鸟。有个过路人发现,一只鸟只不过钻了一个网眼,剩下的许多网眼都空着,便想:捕鸟何必用这么大的网呢?卡住鸟的仅是一个网眼,那么只用一个网眼不也可以把鸟捉住吗?于是,他就用绳子结了一张只有一个眼的"网",挂在那里捕鸟。结果等了许多天,连一只鸟也没能捕到。  相似文献   

4.
梳洗打扮,各有高招为了飞翔,鸟儿必须使羽毛保持整洁。如果羽毛上沾上黏性物质,鸟儿就用它的尖喙来梳理,从羽毛根部一直仔细地梳理到末端。如果身上有了寄生虫,它们就用喙和爪来清除。有些禽类,如鸭子,它们喜欢用水冲洗羽毛,也喜欢用沙子来“消毒”。更有些鸟儿,如乌鸦、松鸦、河鸟、蜡嘴鸟、知更鸟等,会用蚂蚁“洗澡”。它们兴致高时,会啄开蚁穴,让大批蚂蚁爬进自己的羽毛或翅膀中,舒舒服服地享受“蚁浴”的乐趣。原来,鸟儿都喜欢用含酸和含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来“洗澡”,以消除鸟巢中、皮肤上和羽毛里的寄生虫。蚂蚁可以吃鸟儿身上的寄生虫和皮屑,蚁酸则是鸟儿很好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5.
消失物种再发现意义深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只要你在google的搜索框中轻轻地键入“woodpeeker”(象牙喙啄木鸟)这个单词,你立即就会得到30多万条相关搜索结果。美国《纽约时报》为此专门发表了社论,而全球600多万观鸟爱好者则挤爆了许多鸟类网站。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一只鸟嘛,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虽然只是一只鸟, 但物种的再次发现却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14,(2):90-92
<正>《庄子》中说,有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知道后便派人把它引到宫殿中去,给它奏乐、喂牛肉,可海鸟却无心赏乐,也不敢饮食,到第三天便死去了。《庄子》认为这是"以己养鸟",不是"以鸟养鸟"。这个寓言告诉人们:不顺应儿童的自然特点和真正需求去进行教育,虽然出自好心,儿童确免不了要遭遇那只海鸟一样的命运。而我们的父母在养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以己养鸟",而不是"以鸟养鸟"。  相似文献   

7.
男女有别,表现在各个方面,拒绝的方式也不例外。女子比男人善于拒绝,也勇于拒绝;男人通常不会一口拒绝女子,尽管不喜欢她,也不会断然说:"我不喜欢你"。倘若某位女子追得太紧,他采取的办法是逃避而不是面对面地说"我不喜欢你"。英国作家写过一篇名为《逃脱》的小说,说的就是某先生千方百计最终甩脱了追他很紧的一个女子的故事,那个先生始终没说过半句拒绝的话。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     
《知识就是力量》2001,(6):54-55
丑小鸭的命运会怎样? 人们常能见到两只大鸭子在前面带路,一群小鸭子排成队,尾随其后在水面欢快地游来游去,那份亲情真让人感动。 鸟也是很讲父(母)子亲情的动物。但这种亲情是在小鸟很小时、而且是在非常短的期间里形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敏感期或临界期。如果在此期间父母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就会带来很大麻烦。  相似文献   

9.
《鸟》、《虫》、《海》、《山》,(法)儒勒·米什莱著,李玉民、顾微微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总定价113.00元。假如你想暂时放下沉重的生活和工作的包袱,远离尘嚣,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去享受一个轻松、宁静的假期;假如你正在为携带一套怎样的书而踌躇不决,那么我将毫不犹豫地为你推荐这套法国博物学散文丛书。《鸟》、《虫》、《海》、  相似文献   

10.
在深秋、初冬或初春时节,不少爱美的女性仍然喜欢穿裙子.的确,裙装最能体现女性的线条美.但爱美也不能走极端,"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地着裙装,不仅会使身体感到不适,也容易使这些爱美的女性患上一些"裙装病".  相似文献   

11.
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几乎人人皆知。《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开篇第一首的第一句就是关于鸟的。可这"雎鸠"到底是什么鸟?两千年来却争论不休,迄今难有定论。说来有趣,在5月,至少有两种鸟的求偶叫声很像"关关",它们会不会是雎鸠呢?"打一鸟名"的谜语关于雎鸠是什么鸟,早年的说法主要是在水鸟、鱼鹰之间绕圈子。最主流的观点,认为雎鸠是鱼鹰,即鹗。有的《诗经》图谱中,直接  相似文献   

12.
《科学24小时》2014,(6):1-1
<正>在孩提时代,大多数人都曾幻想过自己能拥有超能力。然而,一部部影视作品让看似浪漫的超能力充满了现实的无力感。《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告诉我们永生的痛苦;《蜘蛛侠》告诉我们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超人》告诉我们超能力也有失灵的时候。而年初热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则完全颠覆了这种无奈,主人公都敏俊最让人崇拜的地方就是超能力,这种只听说过却没有见过的力量被都教授运用得游刃有余。人类喜欢超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出类拔萃的超人,能够做人所不能的事。喜欢探讨超能力的人其实  相似文献   

13.
《科学24小时》2020,(6):52-53
<正>"追星"现象自古就有。许多有名的文人墨客,都有自己的偶像。李白这位唐朝诗坛的"流量偶像",身后粉丝可谓千千万。如此才华横溢之人,也有偶像,也会追星,他的偶像便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乍一听,这位偶像可能还不及诗仙本人出名,但李白对他却是推崇备至。身为粉丝,李白为谢灵运的"应援",可谓穿透纸面,尽心尽力。"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相似文献   

14.
(续上期)四、鹧鸪鸿雁———中华民族心中最思恋故乡的鸟《说文·新附》曰:“鹧,鹧鸪,鸟名,从鸟,庶声。”从《说文新附》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鹧鸪”二字是形声字,这两个字中的“鸟”字表义,表示“鹧鸪”是一种鸟;“庶”与“古”是表声,表示这两个字的读音。另外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祖先在给“鹧鸪”这种鸟命名时,主要是录取了这类鸟的鸣叫之声的特征,如果你想知道这种鸟的鸣叫声,那么只要读一读“鹧鸪”这两个汉字就会如闻其声了。鹧鸪,又名越雉,它的羽毛黑白相杂,腹背的眼状白斑更显著,足黄褐色,为我国南方留鸟。因…  相似文献   

15.
雨季,淡淡的     
他和她是同学,上学,放学,经常碰到,但从没说过话。天上飘洒着细雨,街面上空空荡荡。他喜欢细雨,不穿雨衣,也不打伞,只戴顶鸭舌帽。他说这才是返璞归真。她也喜欢在雨中漫步,撑把红布伞,就和《东京灰姑娘》中杏子的那把一样,但不穿雨靴。她觉得这样很浪漫。  相似文献   

16.
放飞爱情鸟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一只鸟飞到了我家的阳台上,丈夫将它捉住,关进了鸟笼里。于是,这只鸟只好孤独地在笼子中歌唱着,终于有一天,它的歌声引来了另一只鸟,从此,阳台上鸟语花香。 我能看出笼子里的鸟想飞出去,它在笼子里不停地扑腾着,尽力响应着它的伙伴在笼子外的呼唤;笼外的鸟悄悄地飞近,最先是停在我家的茉莉花花枝上,后来,飞到我晾衣服的杆子上,终于,它飞到鸟笼上,和笼子里的鸟面对面地叫了起来,旁若无人,无拘无束,那份亲密确实令人羡慕。当笼外的鸟飞走,去找食的时候,笼子里的鸟并没有平息下来,它叫得更欢,好像…  相似文献   

17.
美国《鸟的艺术》在北京 美国鸟类学家Allen Brooks(爱伦·布鲁克斯)30~40年代在美国《全国地理》杂志上曾发表过许多系列的鸟类文章和彩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最使我惊讶和赞美并难以忘却的是1987年秋末冬初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的美国的《鸟的艺术》原画展。 《鸟的艺术》展览由美国威斯康星州,沃索·莱·约·伍德逊艺术博物馆(L.Y.Woodson Art Museum)主办,经我国鸟类学家、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许维枢与美国有关单位协作并由美国西北航空公司资助才得以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6,(5):F0005-F0005
对于关注科考探险和环境保护的读者朋友来说,相信本期内容不会让人失望。著名野骆驼专家袁国映教授撰文《戈壁深处寻找野骆驼》讲述野骆驼的生存危机, 读后发人深思。而对于喜欢宇宙奥秘的读者朋友来说也会有所收获,本期推出了特别策划——《陨星传奇》。——编者  相似文献   

19.
家制鸭菜     
<正>鸭肉具有大补虚、消热毒、利小便、除水肿、利肝脏、退疮肿、定惊痛的功效。在《本草纲目》及《食疗本草》等古书籍中都有明文记载。可是人们不太喜欢吃鸭,其原因是制作手续比较麻烦,处理不当会带有鸭臊味。其实,只要烹调方法得当,割掉尾部末稍,即能减少或除去其臊味。秋令,正是新鸭上市,也是吃鸭的季节,现在介绍几种家庭制作鸭菜的方法,供您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有很多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地南北迁徒,很多哺乳动物也因逐食而来回奔走。水下动物中也有喜欢终生旅游的一族,而在这方面我们知道得最多的要属马哈鱼了。但除了马哈鱼,还有一种出生于淡水,成熟于大海,年老时仍不忘落叶归根,最后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一个句号的勇士——七鳃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