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五四”时期涌现出来的女作家,庐隐、石评梅在散文创作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她们的散文既有对爱情、友情、亲情的倾诉,也有对社会、人生的关注。感伤、抑郁是她们散文的基调,而清丽的文笔、浓郁的抒情性则体现了女性作家的纤巧、细腻。  相似文献   

2.
许淇的散文在寻找自己,既是散文家的自己,又是散文的自己。通过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回归探索人的生命的终极意义,把人生从繁冗的世事或社会的异化中解脱出来。文人的雅趣、诗画的情调、章法的严整、文笔的清丽,构成了许淇散文的风格。其志人散文常常在简约的文笔中突出人物命运的巨大跌宕,具有人生的悲怆感和苍凉感。  相似文献   

3.
人生小说是张承志创作中最富于思想震撼力和艺术光彩的篇章之一。作家满怀激情地抒写了青春、生命和理想的美好 ,讴歌了青年奋斗者执著追求、不畏艰险、昂然前行的人生态度和积极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锡伯族文学发展史上,相对于诗歌和小说,锡伯族散文创作没有诗歌的历史悠久,也没有小说创作的影响大.但新疆锡伯族散文创作是锡伯族文学创作百花园里的玫瑰,有着无尽的爱、丰富的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锡伯族作家独特的生命感悟和文化抒写,充满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思索,具有独特而持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激情的文本叙事与深刻的理性思考--读《人生》看路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是路遥"情"与"理"的合壁:一方面各类人物形象的塑造、自然环境的创设、作家的直接评论,都洋溢着他浓烈的情感;另一方面是严肃的思考与清醒的理智--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从以高加林为代表的"农村边缘人"的命运引向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两者都源于路遥的生命意识,并与他深切的人生体验和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探索是现代散文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一类散文称为"人生美文".人生美文成功地展现了现代作家对生与死的意义与价值的探索和思考,反映了他们怎样由苦闷而思考,由思考而奋起,终于在生活的实践和磨练中,认识人生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一步步地从狭小的自我走向国家、民族"大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这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详尽地展现了主人公爱情的过程和丰富细节,同时也涉及到土耳其现代化进程中的很多现实问题。除了写爱情,小说里还涉及了作者对人生与时间的思考、对我们与世界关系的探索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  相似文献   

8.
王宗仁散文创作突破个人生活圈 ,力求人生思考 ,表现出他对自然、生命的关注 ,把高原当作人类生命的家园。从人的生命意蕴 ,高原军人与藏民族的交融角度 ,剖析大散文的新意  相似文献   

9.
《霍乱时期的爱情》写尽了人生,爱情,死亡和回忆。马尔克斯在这条漫长永恒的爱情通道上,道出了生命的尊严与哀伤,描绘了爱情中的执着,命运与坚守,展现了生与死,爱情与死亡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0.
当代散文史中,杨朔以散文的诗意创造著名于世。他的散文善于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匠心独运的构思形成鲜明的特色。以历史的眼光,观照杨朔散文的审美境界,审视杨朔散文从诗意的创造到诗意失落的嬗变,会看到理性的规范对散文艺术特质的损害。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作家在否定主体“小我”而抒发“大我”之情时,无疑削弱了艺术作品的魅力和生命,这是时代赋予的烙印,是一种无奈的艺术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一)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关女性及爱情的篇章,浪漫主义风格流溢昭彰。作家以其独有的敏锐、冲动和想象,创造了这些神妙幻异的故事、奇诡绚丽的意境和光彩照人的人物,自觉不自觉地抒发了强烈的内心感受和情思,表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可以说,这些作品是作家生命意志的自然流露,其后有作家的人格在支持。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家的某些人格因素、心理动因的追问来揭示这些作品的创作意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家的作品。 蒲松龄从小受儒家正统教育,人生观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儒学,因而他一生积极入世、热心举业,功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散文集的文本出发,立足作家创作散文的宗旨,对散文集99篇文章做了研究归纳:回到原点寻找和谐、自然主义建构的乡村精神、和谐理想并非精神的乌托邦、万物有灵尊重生命和谐平等、从敬畏开始与自然和谐共处等五个部分。作者对乡村风土人情、山水万物的挚情描写,有对泥土的喜爱,对劳动的新奇,还有对乡村野史的津津乐道和对乡村精神的反思,反映了其回归自然、寻找生活真谛的写作理想,对当代城市生活提出质疑与批判,勾画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3.
作家迟子建的新作《晚安玫瑰》具有明显的弑父主题倾向性。但这种弑父并不是根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而是源于厄勒克特拉情结。由于父亲在生命中的缺席和对父亲的依恋,构成了小说中三个女主人公寻找父亲的情节与意象,具有明显的精神分析意义。迟子建通过弑父主题的表达,探讨了人类自我救赎的问题,即通过爱情、宗教和审美三种升华的方式获得精神救赎。  相似文献   

14.
龙应台是著名的华文作家、社会评论家。在散文集《目送》中,龙应台以细腻的笔触,悉心描绘生活之美,苦苦思索"生死大问"。她温润地看待本质上悲苦无常的人生,温婉深情地传达着独特的生活感悟,朴素地表达对生命的敬爱与尊重。一篇篇散文充盈着她对亲人的款款深情,阐发着她参悟到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5.
爱情观是路遥人生理念和创作思想的重要内容,其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互扭结的悲剧爱情世界。究其根源,其外因是社会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影响,而内因则是作家独特的情感经历。  相似文献   

16.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和《寒夜》几部小说中,着力塑造了柔弱的、叛逆的、迷茫的三类青年女性,通过她们的苦难历程反映了自己的女性观:女性必须反抗旧制度、旧文化,用行动让青春和生命焕发出永恒的光彩,只有这样女性才能获得自由、平等和独立,否则,将被社会吞没。三类女性步履的苦难历程,也启迪着世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散文的根本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中国散文繁荣的背后,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根本缺陷:一、当代散文未能以现代哲学的眼光,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作整体意义的把握;二、当代散文未能充分显示出作家独特的思想个性和审美个性;三、当代散文尚未建立起自觉的语言赏玩意识。中国当代散文只有在克服以上三个方面的缺陷之后,才能真正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张承志的散文是当代中国散文这座百花园里盛开的奇葩,其创作素材大都来源于作家深爱的草原,从他的一系列关于草原生活的散文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张承志的人生经历与内心世界以及艺术追求,从而对张承志散文的思想与艺术风貌进行分析与把握。  相似文献   

19.
泰华女作家梦莉的散文有独特的梦幻风格。宣泄痛苦和伤感,使她的散文散发出哀而不伤的悲剧色彩;积极的人生观和平等、民主、博爱的思想,构筑了她人生梦幻的重要图景;婉约词风的现代节奏,扣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自由跳跃的性别置换是梦莉散文艺术梦幻的自由旋律。  相似文献   

20.
当下散文创作中涌现出不少追问"自我"的文化反思佳作,它们的反思视阈较之新时期反思文学更为宽泛,寄寓着作者对人生苦难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和追问,有着人类性主题的深刻内涵,并以其真实而丰富的体验,睿智而明净的哲理,从容而娴熟的表达,重构散文的深度、高标诗性和思性。文章以三位代表作家的作品为个案,就当下散文创作的文化反思现象作一释读,分别涉及历史人生反思、自然生态反思、伦理亲情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