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校办产业概况2003年度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工作的共有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609所普通高校的4839个企业,其中科技型企业2447个,占全部上报企业的50.57%;其他类型企业2392个,占上报企业的49.43%。从经营性质来看,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为2040个,占42.16%;从事商贸的企业470个,占9.71%;从事其他经营方式的企业2329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校办产业概况 2004年度教育部直属71所高等学校(其中中央财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未上报数据)的1695个企业参加了2004年度全国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工作.其中科技型企业1025个,占直属高校上报企业数的60.47%;其他类型企业670个,占上报企业的39.53%.从经营性质来看,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为786个,占46.37%;从事商贸的企业171个,占10.09%.从事其他经营方式的企业738个,占43.54%.从投资性质来看,学校独资企业941个,占55.52%;国内联营企业733个,占43.24%;外资合营企业21个,占1.24%.从对企业隶属管理关系上看,由学校管理的企业为1497个,占88.32%;由校内院、系、所管理的企业198个,占11.68%.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校办产业概况2004年度教育部直属71所高等学校(其中中央财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未上报数据)的1695个企业参加了2004年度全国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工作。其中科技型企业1025个,占直属高校上报企业数的60.47%;其他类型企业670个,占上报企业的39.53%。从经营性质来看,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为786个,占46.37%;从事商贸的企业171个,占10.09%。从事其他经营方式的企业738个,占43.54%。从投资性质来看,学校独资企业941个,占55.52%;国内联营企业733个,占43.24%;外资合营企业21个,占1.24%。从对企业隶属管理关系上看,由学校管理的企业为14…  相似文献   

4.
2004年度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工作的共有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592所普通高校的4563个企业,其中科技型企业2355个,占全部上报企业的51.61%,其他类型企业2208个,占上报企业的48.39%。从经营性质来看,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为1893个,占41.49%从事商贸的企业425个,占9.31%,  相似文献   

5.
2003年度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工作的共有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609所普通高校的4839个企业,其中科技型企业2447个,占全部上报企业的50.57%;其他类型企业2392个,占上报企业的49.43%。从经营性质来看,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为2040个,占42.16%;从事商贸的企业470个,占  相似文献   

6.
校办企业概况 2002年度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工作的有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1534所普通高校的5047个企业,其中科技型企业2216个,占全部上报企业的43.91%;其他类型企业2831个,占上报企业的56.09%。其经营性质情况见图1,投资性质情况见图2。从对企业隶属管理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校办产业概况 2004年度教育部直属71所高等学校(其中中央财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未上报数据)的1695个企业参加了2004年度全国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工作。其中科技型企业1025个,占直属高校上报企业数的60.47%:其他类型企业670个,占上报企业的39.53%。从经营性质来看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为786个占46.37%从事商贸的企业171个占10.09%。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直属高校校办企业概况 2002年度教育部直属71所[其中中央财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石油大学(北京)未上报数据]高等学校的1754个企业,参加了全国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工作.其中科技型企业(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未填报科技型企业)922个,占直属高校上报企业数的52.57%;其他类型企业832个,占上报企业数的47.43%.经营性质情况见图1,投资性质情况见图2.  相似文献   

9.
针对校办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对校办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纳,从产权关系、媳部管理、学校对校企的监控等方面分析了校办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提出从明晰产权关系、事企分开、科学管理等方面着手防止校办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办企业经济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我国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也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只有加强校办企业财务管理,才能奠定校办企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校办企业应将自己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渠道,顺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总趋势,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将学校丰富的专利和专有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据北京市工商局企业改制中心初步统计,自1998年中心成立到2001年历时3年的时间里,北京市高校中完成改制的校办企业为四、五十家,仅占全市高校校办企业应改制数量的十分之一.另据报道,全国校企改制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专家们感叹道:局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江苏是个经济大省、教育大省,全日制普通高校近几年每年的招生人数均名列全国各省市榜首,但高校校办产业以国家教育部2001年度统计居第四位,去年江苏省高校企业完成销售额32.52亿元,利税4亿元,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校办企业,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传统的校办工厂到现代公司制企业发展历程。1969年11月学校迁至山东。1970年起,学校陆续筹建了炼油厂、仪表厂、机械厂、印刷厂、农场等一批校办企业。在其后的30年中,校办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学校发展和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直属高校校办企业概况 2002年度教育部直属71所[其中中央财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石油大学(北京)未上报数据]高等学校的1754个企业,参加了全国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工作。其中科技型企业(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高校企业有较悠久的历史。只是各时期的背景、使命不同而已,目前则处于规范发展期: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800多所学校有自己的校办产业,累计拥有5000多家校办企业。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更是国内高校校办企业韵排头兵,其产值占全国高校校办企业产值的40%之多。何时,校企在资本市场大展雄姿,仅北大方正和青鸟集团,就在内地和香港拥有7家上市公司;而在清华大学78家校企中,清华校企集团现在便有企业71家,经营性国有资产存量约有100多亿元,且由清华控股、参股的上市公司有8家,市值总量约100亿元。 显然,这一切都离不开经济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深层发展的大背景,校企为国为民带来的巨大  相似文献   

16.
为去除校办企业的种种弊端,2001年11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校企改制的必然趋势"后.许多高校都出资设立了代表学校管理校产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矿业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92年的校办企业管理办公室.是代表学校对校办企业进行管理、监督、服务和指导的专门机构。目前科技产业集团拥有企业25家,其中全资企业11家,控参股企业8家.院(处)企业6家。产业涉及机电设备、精细化工、表面技术、发行印务、岩土工程、爆破工程、新型建材、信息技术、建筑设计等多个行业,2005年的销售收入达近两亿元人民币。截至2005年底.校办企业累计向学校上交3655万元。  相似文献   

18.
一、浙江省高校科技型企业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 (一)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 1.财产关系模糊.作为事业法人单位,高校是校办科技型企业法人的出资者,但学校与校办科技型企业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并不清楚,学校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的关系也不明确甚至比较混乱.一是校办科技型企业兴办初期大多采取先发展后理顺或放水养鱼办法,企业多以行政事业资产作为注册资本,在法律形式上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化成了企业经营性资产.二是企业在兴办过程中不仅有学校投入又有院系自筹资金投入,甚至还有部分个人集资,企业与学校的财产关系难以划清和量化,企业产权主体不清,从而使投资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校办企业得到了较快较好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起步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校办企业暴露出诸多与新体制不相适应的弊端,严重制约着校办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多次强调要进一步规范高校校办企业的管理体制.对现有的校办企业,通过授予国有资产管理权等方式,理明产权关系.建立合理的校办企业投入撤出机制.今后高校投资经营活动应主要围绕转化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原则上不得投资经营非科技企业。这为确保高校校办企业持续健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后改制时代高校校办企业管理工作面临学校与校办企业关系的重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打造等新的挑战和问题.重塑校企之间关系,就是打破以行政方式管理企业的旧模式,建立以产权和资本运营方式管理企业的新模式.打造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就是要科学规划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决策制衡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