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容 《科技潮》2004,(6):35-35
2001年1O月,贵州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在贵阳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使贵州省成为继四川省、吉林省之后正式启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的省份,为打造中国“药谷”奠定了一块重要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津门扫描     
《天津科技》2005,32(3)
科技部批复我市组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日前,科技部正式批复我市组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天津)基地”。科技部希望我市按照《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紧组织落实,对基地建设重点研究内容,按科技计划形式予以优先支持。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是我市中药领域的一件大事,突出了我市科技创新与产业紧密结合的特色,体现了我市中药现代化“高人一筹,领先一步”争夺全国冠军的思路和目标。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将使我市中药现代化工作融入国家中药现代化主流,进一步确立我市在全国中药现代化领域…  相似文献   

3.
2001年10月,贵州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在贵阳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使贵州省成为继四川省、吉林省之后正式启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的省份,为打造中国“药谷“奠定了一块重要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安徽科技》2011,(5):28-28
日前,科技部正式批准安徽省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此举标志着安徽省中药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对安徽省推进中药产业化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现代化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1997年,国务院18个部委联合编制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旨在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以适应医药产品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省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已达2508种,其中药用植物118种,毫州白芍和菊花、铜陵丹皮、大别山茯苓属安徽四大著名中药,誉满中外。我省具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中药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安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安徽中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发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将对促进我省的经济支柱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遵义科技》2006,34(6):57-57
为贯彻落实遵市办发[2006]72号文件和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打牢药业发展基础,针对全市中药材基地建设中的企业相关人员、基地法人、种药大户GAP知识贫乏,中药材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技术水平低,知识落后等情况。遵义市科技局和遵义市中药办于2006年9月26—27日在遵义市农业局招待所举办了遵义市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第一期培训班。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技》2005,(6):14-15
由我省申报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浙江)基地建设方案”经过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论证后,于今年2月16日批复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组建,具体工作由浙江省科技厅和省经贸委组织实施。现将实施方案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2008年开始实施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该专项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和引导作用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为技术依托,针对制约中药高技术产业化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重点支持,重点突破。并且主要在推动中药规范化种植、构建中药现代化科技平台、促进现代中药产品创新、培育中药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科技部肯定和中医药界的欢迎,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广东)"的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为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汉中科技》2006,(4):F0003-F0003
旨在加强汉中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力度,提高基层领导干部中药现代化管理水平,汉中市委组织部、汉中市科技局于7月4日-6日举办了汉中中药现代化管理培训班。各县区主管中药基地建设的副书记或副县长,计划局局长、科技局局长、中药办主任、绿产办主任、重点中药基地乡镇长、中药企业负责人10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2月13日,一个将国粹中药与现代化科技手段“嫁接”的“河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在郑州宣布启动。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表示要围绕将中药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的目标,依托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和民族医药特色,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的载体作用,优先发挥原材基地、民族制药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全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之一,遵义市作为贵州省中药材生产重要基地,资源十分丰富,自古就有“黔北多灵药,夜郎无闲草”之说。全市共有中药材品种2140种,资源约629万吨,大多数为野生品种,其中植物类2050余种,资源量12万吨:动物类56种,资源量约17吨;矿物类18种,  相似文献   

1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1994年4月,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简称健康基地)由国家科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约创建。根据当年签订的《关于共同创办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的协议》,建设一个符合国际标;隹的综合性科技产业园区,是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的一个任务和宗旨。  相似文献   

14.
岳杰 《安徽科技》2001,(3):29-31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加入WTO后,具有产业优势的少数几个领域之一。早在1997年,国务院18个部委就联合编制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旨在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以适应医药产品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安徽省具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中药产业发展基础。全省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泸州社会发展科技,以促进民生科技发展为主线,以适应科技体制改革为着力点,围绕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领域专项、科技计划项目库建设,积极加强项目组织申报与实施。在工作谋划上,重点实施2311工作,即突出抓好二大科技战略合作、三个国省科研平台、一个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一个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创建,以此带动社发工作整体拓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遵义科技》2007,35(4):I0001-I0001
遵义市中药办对全市药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税收、利润5项经济技术指标)以及企业办基地和新药研发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根据考评结果,我市中药办于2007年6月21日在遵义宾馆召开2006年度完成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目标任务优秀企业表彰奖励大会。此次会议决定对贵州百花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完成2006年度药业目标任务优秀的9家药业企业进行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17.
罗平毅 《遵义科技》2005,33(4):9-12
目的遵义市为了落实国务院一号文件精神,了解遵义市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情况,找准遵义市中药材基地发展的方向和路子,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出遵义市中药材基地的发展新思路。方法对遵义市十四个县区(市)进行实地考察、问卷和座谈等的方式调查。结果遵义市中药材基地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产量,农民具有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具有引导农民进行产业化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愿望,但目前处于一种起步阶段,几乎没有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进行基地建设,中药材基地建设上缺乏技术依托、缺乏科研人才,技术含量低下、下游产品开发脱节,中药材生产基地发展资金缺乏。结论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重视、正确的引导和资金的扶持,引进企业作为基地建设的主体,建设技术依托体系,奖励中药新产品开发,培养技术人员,开发药材市场,才能更好地链接中药现代化产业链,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18.
《甘肃科技》2007,23(12):I0001-I0001
12月5日,科技部与甘肃省签订了《科学技术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建立部省会商机制,并确定了五方面科技合作主题。科技部部长万钢,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副部长刘燕华和副部长尚勇以及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副省长冯健身等出席了会议。五个科技合作主题分别为:一是共同推动黄河(甘南段)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及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示范;二是共同推动兰(州)白(银)金(昌)有色新材料基地的发展;三是共同推动甘肃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四是共同推动兰州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发展;五是…  相似文献   

19.
闫希军 《天津科技》2002,29(2):11-13
天士力集团成立成立近8年来,坚持走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路子,企业规模迅速扩大,销售收入和企业利税每年分别以94%的速度增长,资产增值125倍,累计创利税10亿元,2001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15亿元和3.5亿元,是市政府重点支持的14个企业集团之一,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滴丸剂型生产基地.天士力集团独家研究、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先后列入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重中之重项目,九五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973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项目计划.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作为全国清洁生产试点城市,我国北方环保科技产业基地和为实现天津市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提供推行清洁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