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徽学勃然兴起。徽州文化是中华正统文化传承的典型,它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在徽文化滋养下形成的新安画派真正意义上的崛起、发展阶段是在明清之际,它以隐逸的情思、冷寂的格调、精神的振作、灵魂的洗涤,展示了一种刚贞凄厉的人间正气。无论是对待传统思想的态度还是作品风格的表现,新安画派仍对当今安徽美术创作体系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和徽州意象水彩的抽象语言符号等方面,它们从新安画派的艺术成就中汲取了营养。与此同时,新安画派的创作思想也奠定了安徽当代美术创作新的美学观念与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学风》中关于徽州先贤文化、书院文化以及文学艺术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徽州文化乃至安徽区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和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有着优良版画艺术传统的安徽版画曾经享誉国内外,版画与安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千丝万缕的文脉关联,从古代徽州版画到当代版画,安徽版画经历了由复制版画向创作版画的时代转换,数代版画人薪火相传,创作不断,持续生成新的艺术作品。在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中安徽版画创作在其艺术水平与版画作品入选数量上均创历史新高。从展览作品的整体情况来考察,安徽版画以其新颖和开放的艺术理念和具有时代性的创作手法吸引打动着观者,以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艺术视角和质朴的艺术语言来博取观者的关注。延续着安徽版画的优良艺术精髓,对照全国其他地区的版画创作样式,来分析和研究当代安徽版画创作的现状,寻找与发掘新的艺术生命力,继续探索新的具有时代性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仅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徽州历史档案在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功能和文化价值,从理性的高度把握档案的文化属性,对于提高和扩大档案事业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徽州历史档案的科学内涵及其文化性(一)徽州历史档案的内涵徽州地处安徽南部的黄山、齐云山之间,于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当时,徽州府辖歙县、休宁、黟县、婺源、祁门、绩溪六县。此后,除婺源…  相似文献   

5.
以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三大文化板块为主流的安徽地域文化,是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地域文化为少儿舞蹈艺术提供了文化生态资源,为少儿舞蹈艺术教育传承定位了文化坐标,预设了文化传统特性,指明了文化传承方向。从地域文化视角认识安徽少儿舞蹈艺术的地域文化属性、了解其教育传承现状,重视传统艺术教育的"娃娃工程"建设,有利于区域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区域文化传承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徽州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徽州民间文艺表演是徽州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直观的呈现形式。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徽州民间文艺表演融入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融入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推动黄山旅游品质革命和全域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周六早上8点,在安徽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门口,来自歙县各个小学的学生代表一起登上一辆大巴,去位于黄山市的中国徽州税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徽州是一个古地名,历宋、元、明、清共四个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都非常昌盛的地区之一,是徽商的发祥地。在明代和清代,徽商活跃于中国商界500多年,有"徽商遍天下"之说。如今,黄山市有徽州区,不过徽州区并不等同于徽州。  相似文献   

8.
徽州民谣是徽州人民创作、吟诵、口传心记的民间口头艺术,是写在徽州人心中、流传于民间的另类重要的“徽州文书”.徽州民谣在历史上曾对徽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是徽商历史的真实写照,具有特别的认识价值.通过对徽州民谣的分析和解读,再现了明清时期徽商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探究徽商产生、发展、壮大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家具设计中普遍存在西式化的现象,全球文化趋同现象带来的将是本土文化和本土艺术灭亡,因此设计又重新开始找寻过去,希冀在历史和传统中获得多样化,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徽州家具要在当代重新腾飞,必须认真审视古徽州的悠久历史和长期积淀的厚重的本土文化,浓缩、提炼并用现代的语言加以表述,才能开创出真正的现代徽州家具风格。  相似文献   

10.
1960年代美国学者列文森提出的儒学“博物馆化”说认为传统的儒学不仅仅在知识理论上已经无法为现实提供解释和指导,同时也失去了作用于现实社会的能力。列文森认为儒学的“博物馆化”是儒学人文精神与现代工业社会之冲突导致的必然宿命。余英时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儒学“游魂说”则重在反思当代儒学研究与现实生活脱离,从而导致了儒学仅仅成为知识理论化的存在。儒学的人文精神并不与现代工业社会存在根本冲突,恰恰相反,儒学人文教化的精神适足以为解决社会分工带来的异化问题提供文化资源。儒学的复兴必须是学术理论层面的突破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建设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1.
薄鑫  郑建勇 《科技信息》2007,4(35):58-59
和谐社会在中国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儒家思想中就有和谐观念,作为深受儒学思想影响的中国人,和谐思想深入人心。同时伴随改革开放,西方当代社会思潮涌入中国,其中同样有着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在功利的社会中,越来越疲倦的中国人开始试图寻找精神家园,在几方面情况下和谐思想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2.
王莹  潘国泰 《工程与建设》2010,24(2):169-171
徽州文化历史悠久,古徽州形成了独有的徽文化.为了更好的符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安徽馆的设计理念定位在"无徽不成镇"上.展示他们在安徽城市的成长与更新演变过程中的文化底蕴、思想智慧等方面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如何成就和推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分别从城市之源、文化之美、智慧之光、和谐城市四个部分进行展示,更好的融人世博会:"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的副主题.  相似文献   

13.
土特产包装设计,设计师会选用如安徽的迎客松为主要图形元素,广泛将其应用于土特产的包装设计上。随着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土特产需求使得徽州图形在商品的包装和宣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徽州图形艺术运用研究是单独分散的,未形成系统性及统一理论指导,尤其在设计中的文化价值及社会实践服务问题上,都明显存在着不足,及时有效地探究徽州特色土特产包装设计,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意义。消费者旅游时选择土特产,是基于其存在地域文化特征,长期社会生产实践形成文化传统和艺术特色,从中浸透民族精神,这也是包装设计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徽州有三绝,分别是古祠堂、古民居和古牌坊。徽州古老牌坊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徽州的各个角落,以其特有的姿态展示着徽州的文化,反映着徽州人特有的审美方式。牌坊装饰艺术作为徽州牌坊的研究切入点之一,在研究徽州牌坊文化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文物保护进度的加快,微州牌坊作为徽州文化的代表物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文物保护者的关注,这为研究徼州牌坊装饰艺术奠定了基础。对徽州民间牌坊的装饰艺术进行研究有助于徽州牌坊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去逝,使其创立的早期儒学团体顿然失去了固有的"精神家园"。如何缅怀恩师、瞭望与守护"精神家园",是摆在此时孔门弟子面前最紧迫的课题。除在孔子庙堂"以时习礼"外,"无得而逾"、"万仞宫墙"等语,是孔门弟子对时人批评与误解的反驳,不仅维护着孔子在其心目中的圣人形象,而且扩大了孔子学说的影响,为儒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徽州古祠堂是徽州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法家族制度;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徽州古祠堂相关资源和历史文化,同时也是更好地对外宣传徽州文化,对徽州古祠堂相关信息数据化进行了研究,提出建设一个徽州古祠堂特色数据库平台,从特色数据库平台建设资源选择对象和数据库结构设计以及物理实现3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论述,以期能够为徽州文化历史资源的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其他徽州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儒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其关键的哲学理论,曾支配了中国思想数千年,成为中国思想中的主流。但近代后儒学在西学的冲击下日渐式微。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如何发展自己的文化成为了当代中国学人不断思考并积极探讨的问题。儒学实践理论是儒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原来概念中强调知行的内容在时代需求面前已经没有更多理论上的吸引力。这样儒学实践理论实际就成为了一个开放而抽象的概念。既然是一个开放而抽象的概念,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不同的理论界定。本文主要尝试对儒学实践理论概念进行定义,并对其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分析高校统战文化与和谐校园内在一致性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统战文化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功能作用,提出加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作贡献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化上是自信的,才会形成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的竞争力;一个自信而有竞争力的民族,才会有海纳百川的从容和尊重差异的胸怀。  相似文献   

20.
李莉 《科技信息》2012,(30):105-10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绘就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也对高校统一战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统战文化是以高校为背景开展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外化与升华,是随统一战线的发展而发展的一种特殊社会文化形式,统战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时期高校统治文化的建设既是新时期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巩固和发展,同时也对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一、新时期高校统战文化内涵、特征高校统战文化建设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创造高校统一战线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