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光明村的农广校学员把在农广校学到的知识,引领村民“富、学、乐、美”,创建了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创建活动开展六年多来,光明村人均收入、村容村貌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实在在享受到了自己创建现代文明带来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并将其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发展生产、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要求和预期目标。在我市余庆县率先开展的“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即“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其活动内容和创建效果完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基本要求,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肯定。凡是开展了“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地方,不仅农民富裕起来了,而且农民的精神面貌、村容村貌以及社会治安等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呈现出殷实、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景象。  相似文献   

3.
体育游戏寓教于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在“学”中“得”。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美学思想有两个不同层次:诗的美学和乐的美学。诗的美学来源于礼,服务于社会,乐的美学根源于仁,关注人生。乐的美学高于诗的美学。  相似文献   

5.
浅析西方实践形态的音乐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艺复兴以前,西方音乐美学主要由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纯理论角度分析研究。从十四世纪艺复兴开始,随着作曲、表演、欣赏、理论的分离,各个乐派的音乐家们在实践中也形成了不同的音乐美学思想,从而形成了理论与实践两种形态的音乐美学。本从不同时期、不同乐派的音乐作品出发,探讨西方实践形态的音乐美学。  相似文献   

6.
农家书屋建设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对现有文化设施的补充。从2007年3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2008年我市拉开了建设农家书屋的序幕。基本是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家书屋”正在快速建立,其目标是覆盖每一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图书更新慢、农民的期刊需求被忽视、农民的“书屋意识”不强等。对此,我们应将“农家书屋”建设纳入各地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农家书屋”;按“总馆一分馆”模式推动“农家书屋”建设;“农”字当头,提高“农家书屋”图书配送水平;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加强“农家书屋”制度建设;依靠社会力量壮大“农家书屋”;以书为媒,延伸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农家书屋”是为了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结合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分析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作用,从三个方面提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汉赋“大美”的构成有美学、社会学和学的原因,汉赋从本建制、空间表述、时间拓展、精神境界等角度展现了“大美”境界,表现了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的孔子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语》中,孔子“美善合一”的主张奠定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以艺术的形式帮助道德实施其教化作用。道德同时也渗透进音乐,使音乐在“美”的基础上,融合“善”,达到“美善合一”。孔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谈“乐”,都是主张美善交融合一的。他赋予音乐审美以新的内涵,提高了音乐的作用,使之不仅作为娱乐的方式和表情达意的方式,还作为传递其思想、道德、伦理主张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1.
《稼轩词》中有十多首反映农村生活、描写农村景物的小词。这些小词写得清新明快,自然可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从它们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看,又是有局限的,是不全面的,因而也是不够真实的。作者只反映了农家的“乐”,只表现了农村生活中平和静穆的一面。而没有进一步把笔触力透到平和静穆的背后,发掘出农家的“苦”和“愁”,官家的“狠”和“恶”,以及当时农村的惨淡荒凉来。对于这种局限性,一般的研究者都是认可的,但究其原因时,就不一而说了。本文欲就这方面问题作一些探索,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礼乐”互动指的是“礼”和“乐”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所形成的关联共生、相济为用的人文特质,其源于周代礼乐文明,以中和的秩序为内在精神,逐渐演变为以儒家美学为主导的审美价值体系、思维形式与意义表达。以此视角探究久为经学名目所掩的唐代“九经”之一《周礼疏》,彰显经学家贾公彦在义疏中展现的儒家审美思考。其《疏》是在唐代初年以礼乐立国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中展开的,主要就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礼”“乐”关系、“礼乐相济”等论题加以继承与补充,在对律吕、礼器等的诠解中申发了礼乐“中和之美”,还就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予以探讨,是儒家美学和礼乐审美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官修科举教材,其对唐代及后世的礼乐文化建设给予影响深刻,美学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主体的对象化与对象的主体化是两个互动、互补的动态化过程,前强调历史主体性和实践基础,其理论渊源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后则强调主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此基础上还深入研究了一种“主体间性”理论。在历史主体性和实践论基础上,“主体间性”理论对当代美学艺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两个动态化过程中产生的超越性的二元思维和多元思维,极大地推动了当代美学艺学的思维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4.
易平 《中国西部科技》2011,(35):91-91,77
“农家书屋”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它的实施对茯村文化生活的改变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农家书屋”在发展过程中也府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只有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使这项工程持续发展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5.
体育审美教育旨在以“美”为突破点,注重对体育运动中美元素的挖掘、欣赏、创造,最终达到“以美倡学”、“以美促学”的教育目的,进而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促进其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一 在儒家所主之礼乐说中,礼乐二者,合为一体;不偏不倚,相反相成。论语学而云: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邢疏云: “此章言礼乐为用相须乃美。……和谓乐也”。‘礼之用,和为贵’者,谓礼必资乎乐;‘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者;谓乐必资乎礼也。礼记仲尼燕居云: “达於礼而不达於乐,谓之素;达於乐而不远於礼,谓之偏”。素乃重礼之过,‘偏’乃重乐之过;是皆不远礼乐为用相须,不可偏废之情耳。漠书礼乐志云: “六经之道同龄,而礼乐之用为急。………二者并行,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负心女”形象为基点,探讨这一特殊群体的独特魅力。她们在展示自身富有“人情”、“人性”的生命内涵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落后性和不彻底性。她们的这种双重特性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现代“负心女”是“美与丑”的共存体。但也正因为她们的这种双重性才使这一组形象更为生动、鲜活、丰满而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8.
庄子美学的本质是人生美学,是建立在庄子哲学基础“道”之上的一种指向人生对个体生命进行终极关怀的美学。因此,“道”是其人生美学的基础和核心。以“道”的人生审美精神为轴心,研究、剖析了达“道”者形象的美学象喻。这些形象群诠释着庄子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蕴涵着庄子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审美感受。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庄子将自己对审美境界的体认与追求融入到形象体“道”的心灵状态的描绘中。  相似文献   

19.
字形、字义本是文字学、词汇学的研究对象。近年来,许多美学研究者希望从“美”字的起源探讨审美意识的起源、发展的情况,把一个单纯的字源问题引入了美学领域。古今对“美”字的字形起源和字的本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羊大为美”说。此说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代表,其核心在于认为“美”字的本义是味美,美即甘。这种观点在美学界得到了朱光潜先生的赞同。  相似文献   

20.
谭红寰 《科技信息》2010,(13):186-187
借《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有利政策,龙门县的“农家书屋”掀起了一股建设热潮,文章就“农家书屋”在构建中所产生的问题及管理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