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淮河安徽流域为研究对象,论述淮河安徽流域水环境现状和水污染主要原因,分析各行政区域在合作治理跨界水污染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研究成果,从5个方面提出淮河安徽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建议:完善立法、严格执法,推进淮河流域水权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跨界联合督察管理机制,完善水污染合作治理的激励机制以及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跨界水污染及其治理问题并不是单个地方政府演"独角戏"就可以解决的.甘、青两省在湟水跨界污染治理问题存在的分歧和矛盾由来已久,如何化解两省矛盾使湟水河跨界污染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是文章所要研究的重点.文章运用博弈理论对湟水河跨界污染治理中甘、青两省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基础上系统梳理湟水河目前治理中面临的困境及困境的根源,并提出湟水河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消解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跨界水污染纠纷处理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跨界水污染纠纷产生机理,明确政府在跨界水污染纠纷处理中角色定位,完善政府环境责任机制,统一水污染排放标准,明确水质超标责任,建立地方政府间的长效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统旺  王学建 《科技信息》2012,(36):423-423
跨界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众多的水污染事故给下游城市造成了重大损失,并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饮用水源安全,本文从水污染事故发生的特征和处理水污染事故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探讨一些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剖析了莱茵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和治理方法,以莱茵河多国治理为案例,总结出国际跨界水环境管理的经验,为我国在治理国际跨界水环境管理工作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我国水污染的特点,对我国水污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面对实际,认清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加强城市水污染治理不容忽视。文章针对我国城市水污染的现状,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流域水污染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兰  陈峡忠  庞海岩 《河南科学》2010,28(6):740-743
我国严峻的流域水污染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而目前的流域水污染治理模式却难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针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管理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所存在问题,提出了创新流域水污染治理模式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流上游水体中污染物跨界传递对下游水体造成污染的问题,提出了河流污染物跨界传递影响量化补偿方法及体系框架,以解决传统补偿核算未将反向补偿、河道断面流量和污染物跨界传递三个因素纳入补偿考核的问题,为跨界水污染补偿损益核算提供了一种更公平、科学和严谨的方法。选取渭河干流进行实例验证,采用基于断面污染物通量的成本处理法,以水质和水量资料为支撑,COD和NH_3-N为补偿因子,以市界断面水质是否超标为基准,计算出上游河道水体污染物对下游河道断面水质的贡献率,并结合水污染补偿标准进行水污染损益补偿核算,从而得到各个市区应该获得/承担的补偿量/赔偿量,界定和量化了利益相关方的水污染补偿责任,能更加客观合理地进行补偿。结果表明:补偿/赔偿支出基本能反映各行政区的水环境质量情况,能解决跨界水污染补偿难以落实的问题,为补偿金核算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董雪  宫安 《科技信息》2012,(19):447-447,449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的问题尤为重要。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及城镇发展,水体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将国内外河流水污染治理进行对比,采用国外的方法来治理我国的水污染,并提出要靠"全民意识"来做好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污水处理厂是否正常运转直接关系着我国水污染治理的最终成果,目前,全国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只有三分之一,找出污水处理厂存在问题和对策,是实现水污染治理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依据水质监测数据,对流经阜阳市的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污染原因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防治地表水污染的对策,以期给政府决策部门提供防治地表水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浦江水环境模拟计算边界条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大系统多尺度耦合模型基础上,细化黄浦江干流二维模型,分析了边界条件对黄浦江干流水环境模拟计算的影响,认为:黄浦江干流水动力条件主要受上游米市渡边界潮汐流量和下游吴淞口边界潮汐水位的影响,各支流汇人流量(即侧边界)基本不产生影响.黄浦江干流水质主要受上游米市渡来水、沿岸排放污染源的共同影响,其中黄浦江上游松浦大桥断面水质主要受上游米市渡来水的影响;黄浦江干流中游临江、南市水厂断面水质受上游米市渡来水、沿岸排放污染源的共同影响;黄浦江下游杨浦大桥断面水质主要受沿岸排放污染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北运河系水质有机污染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主成分分析,以河段为研究单元,选取2000~2006年北京市北运河系部分监测河段的有机污染指标的监测数据,对该河系有机污染的年际和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系河流有机污染严重,城市河流污染特征明显,主要受居民生活和工业影响.城市中心区河流水质较好,年际变化小;近郊和远郊区河流水质较差,年际变化大.2005年后除个别河段(流)水质继续下降外,整体水质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4.
跨界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是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府际合作对于跨界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极为关键. 以安徽省重点发展区域———皖江城市带为案例地,探究了皖江城市带跨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深入分析了跨界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府际纵向和横向合作两个维度,提出跨界生态环境治理,在宏观层面上政府间应加强环境管制系统的顶层设计、理顺环境治理的制度安排以及整合合作治理的组织架构,在微观层面上政府之间应加强建立互动的合作机制、有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和切实生态补偿机制等,进而实现皖江城市带跨界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环保统计资料分析得出济南市水污染的现状特征是地表水体普遍受到污染,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地下水水质总体情况良好,但若不注意保护即有遭受污染的可能。其原因是防污措施不到位,废水排放总量未得到有效控制,地下水防污性能差。防治对策有:创新水污染防治理念,污水处理市场化、产业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等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制定水源地保护政策、建立水源地技术监控管理系统;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公众教育。  相似文献   

16.
针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的水华治理问题,选取藻类密度为衡量指标,利用电子舌技术测量.基于傅里叶级数理论和逻辑斯谛理论,建立湘西州水华污染处理的优化模型,并对6种常用的污染处理方法采用遗憾准则计算.结果表明,在3-5月采取微生物絮凝剂强化混凝方法处理水华污染更经济有效.最后结合湘西州地域的特点,提出防治和治理水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公共河道水污染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排污所引起的水资源破坏问题,是我国各区域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才能科学地、有效地寻找此类问题的解决对策,巳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此,从博弈分析的角度探讨企业的河道排污的经济行为,以及其与政府的管理机制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提出若干解决公共河道水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污染物质浓度的水边界条件是污染场数值预报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避免人为取值所可能造成的浓度场数值预测结果的严重失真,本文设计了一种由排污速度,湾外常流流速及生、化净化速率确定水边界浓度值的方法,使边界条件的确定具备客观准则.本模型还考虑了生物、化学净化作用,这可望使预测结果更符合实况.本模型还用于分析污染物浓度分布随排污口位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垃圾填埋场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地下水污染源,成分复杂与高浓度的有机污染是填埋场渗滤液的典型特征之一.李坑垃圾填埋场是广州市主要的4大生活垃圾填埋场之一,由于采用普通填埋方式、天然土层防渗,因此,研究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李坑填埋场渗滤液中COD为特征污染物,通过包气带土层的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动态土柱弥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包气带土层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服从线性规律,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弥散过程符合对流—弥散迁移转化模型.进一步建立了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渗滤池中渗滤液的COD下渗最大距离约为10 m,渗滤液的下渗将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20.
太湖限制排污总量及其管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导流域污染源治理和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基于特定水文条件计算得到的总量控制成果,尽管应用偏安全,却无法反映自然水文过程的动态变化,也不适应污染源全面控制的需要,因此进行湖泊限制排污总量动态变化分析并提出环湖分区入湖水质浓度控制要求,既适应了湖泊自然变化特征,又可以满足流域污染源全面控制与入湖污染负荷定量化管理的实际需要。本文分析了湖泊纳污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提出选择典型水文年和将湖泊与环湖河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模拟是进行湖泊限制排污总量核算的关键,并以枯水年作为代表水文年,采用二维数学模型进行了近期太湖纳污能力动态变化模拟及限制排污总量核算,并基于近期太湖限制排污总量研究成果,提出环太湖分区逐月入湖水质浓度的平均值在经过简单的技术修正后,可作为近期太湖各分区入湖河道的水质控制浓度要求,为太湖流域近期水环境定量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