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戊二醇/海泡石复合贮热材料的性能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熔融法制备了贮热用新戊二醇/海泡石复合材料,并采用DSC和DTA-TG热分析手段测定了样品的各种热化学性能。实验数据表明,复合贮热材料和纯新戊二醇有着相同的贮热功能,并降低了新戊二醇的挥发性,复合贮热材料在充当填料的同时,兼有贮热功能。  相似文献   

2.
相变贮热材料是绿色材料,种类达4300多种,具有清洁和节能等优点。系统地介绍了相变贮热材料分类及其特点,讨论了相变贮热材料在太阳能热动力发电、航天器仪器仪表的恒温控制、舱外航天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型运载火箭液氧贮箱的热分层现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液氧贮箱内部的物理场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贮箱内部温度场及速度场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液氧热分层的形成过程及原因.研究表明:回流口截面以上区域的传热以对流方式为主,底部区域则主要是逐层导热;贮箱内部主体区域形成轴向温度分层,底部区域产生径向温度分层,最低温度区域偏移至底部封头右侧;气枕区形成逆时针速度旋涡,液相主体区产生顺时针速度旋涡,贮箱底部由于流场影响产生逆时针速度旋涡.  相似文献   

4.
贮氢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金属氢化反应及贮氢合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贮氢合金的基本类型、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目前已开发研究的贮氢合金品种类型虽然众多,但成熟的主要还是AB5型稀土合金。钒基固溶体合金因贮氢容量大,镁基合金固重量轻、价格低等优点在贮氢合金的开发中具有很大的潜力。贮氢合金应用领域广阔,但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仍然处于试验开发阶段,只是在镍—氢化物二次电池中获得了产业化,因此贮氢合金的应用及其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CH_3 COONa·3H_2O—CH_3 CONH_2拟二元系统,发现其低共熔混合物在28℃时发生同分共熔,其熔化热为231J/g。从相变温度和贮热容量考查,该低共熔混合物是一种良好的太阳能潜热贮能材料。  相似文献   

6.
种子耐贮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温度、水分、气体组分、化学物质、物理因素、遗传因素、休眠特性及种子成熟度和硬实度等方面,阐述了种子耐贮性研究的现状,并指出在种子耐贮性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应注意的问题。温度是影响种子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温能使种子快速劣变,低温贮种仍是现今种子贮存的主要方法;冷冲击和热激处理对某些种子的采后生理病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种子贮存有一定意义;种子含水量和贮藏环境湿度影响种子的贮藏寿命,一般超干贮藏能有效提高种子的耐贮性,但不同种子贮藏时的最适含水量有差别;贮藏环境的气体组分及比例对种子贮性的影响因种子的种类而异;化学物质对种子耐贮性的影响有待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遗传因子和休眠特性是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内在因素,不同物种或不同品种之间由于遗传因子和休眠特性的不同,耐贮性差异显著。因此,提高种子贮藏寿命不仅要在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控制、处理方面进行研究,还应在育种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蒽/马来酐作为一种低温化学贮热材料进行了热分析研究,实验表明该反应体系在三氯化铝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其吸放热温度范围分别为244-341℃ and 97.5-140.1℃,吸热反应焓和放热反应焓分别为59.7 kJ*mol-1 and 39 kJ*mol-1.  相似文献   

8.
贮氢合金还原处理及贮氢电极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贮氢合金表面还原处理对电极性能的影响,以及用泡沫镍作基底制备贮氢电极的成型工艺。经还原处理后,贮氢电极放电容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贮氢材料的成分,粒度,表面处理以及添加剂,导电剂,粘结剂等因素对贮氢电池自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致贮氢电池自放电的主要原因是电池的可逆容量损失,主要主要影响因素是贮氢材料的成分及其表面处理。  相似文献   

10.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测定了多虫灵浓悬浮剂的热贮稳定性和悬浮率.外标法测得多虫灵浓悬浮剂(FMC公司生产)样品质量浓度为4.88%,热贮稳定性合格,平均分解率为1.42%,悬浮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了三重同心套管内的相变传热过程。相变材料填充在三重同心套管的夹层内,热流体和冷流体分别在套管外层和内层中流动。根据能量守衡,运用了一种简化数值模拟方法(称为温度热阻叠代法)计算分析了三重同心套管内凝固过程。搭建了实验台,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并得出冷流体的入口温度及流量对释热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冰球式封装蓄冰槽蓄冷时的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数值传热方程,对蓄冷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了蓄冰槽蓄冷过程中乙二醇溶液出口温度及蓄冰球温度的变化趋势.同时,设计搭建了冰球式封装蓄冷空调系统实验台,分析了冰球式蓄冷系统中蓄冰槽和蓄冰球的结构与性能,对蓄冷过程进行了实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优化冰球式蓄冷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多室内蒸发器的冰蓄冷柜式空调系统的流程和性能优点 ,建立了蓄冰槽充冷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 ,对换热管的每一个管段 ,根据热阻网络建立了描述其换热过程的差分方程组 .对方程组的求解得到了系统充冷过程的描述 ,揭示了该系统在制冰充冷过程中各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蓄冰槽的充冷过程的模拟计算 ,可以看出在制冷剂干度超过 0 .6时 ,干度的增加将显著降低管内换热系数 ,从而明显地延缓充冷过程 .因此 ,可采用在制冰的中间过程中调换制冷剂的入口和出口来增加管外结冰的均匀性和提高结冰过程的性能 .此外 ,适当降低带蒸发器蓄冰槽的蓄冰率是合宜的  相似文献   

14.
为消除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s,APF)直流储能单元充电过程中的谐波和无功电流,将APFC(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技术引入到有源滤波器直流储能单元的电压控制中,提出了APF直流储能单元电压数字控制技术与电压控制器和电流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APFC能够主动消除APF充电电流中的谐波和无功电流,提高储能单元的电压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5.
对高温供冷用相变蓄冷材料进行配制,并对其热物性及蓄\释冷性能进行分析.分析测试了癸酸 月桂酸二元体系的低共熔点,以及不同种类添加剂的摩尔分数对体系相变特性的影响.建立蓄冷球模型,对蓄\释冷过程中材料温度、蓄\释冷量、蓄\释冷速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使用自制相变材料灌装蓄冷球,进行蓄冷、释冷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摩尔比例70∶30的癸酸、月桂酸混合物为基液,摩尔分数0.08的油酸为添加剂,制备出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约15 ℃,相变潜热为114.1 kJ/kg,蓄冷球蓄冷、释冷过程稳定,单球蓄冷总量为17.67 kJ,能够满足高温供冷空调系统的蓄冷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地源热泵中U型埋管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钻孔壁为界将U型埋管的换热区域划分为钻孔内外两部分,并分别采用稳态与非稳态传热来分析求解,两区域模型间通过钻孔壁温耦合连接,以构成完整的埋管传热模型.对于钻孔以外部分,采用变热流圆柱源模型来求解钻孔瞬时壁温.钻孔以内部分,在考虑埋管流体温度的沿程变化及U型管2支间热干扰的基础上,基于能量平衡建立了钻孔内U型埋管的稳态传热模型.用所建U型埋管传热模型对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动态模拟,得出了埋管出口流体温度、钻孔瞬时壁温、单位埋管吸热量及热泵COP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所建埋管模型可为地源热泵系统的动态模拟、优化设计及其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ANSYS中的Fluent模块功能,从流体初始速度、蓄热体结构数值以及换向周期等几个因素对其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可得到蓄热室内部和面壁在蓄热和冷却期间的温度云图.结果表明:蓄热体换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运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蓄热室内部从初始状态到稳态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并分析了在工作运行中烟气和空气出口温度的改变状况;分析稳态时的加热和冷却末期时间段蓄热体内部温度情况.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换热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热价值理论主要用于评价能量的有效利用程度.在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导出了依附于冷体、热体的价值方程.以加热炉钢坯热装和空(煤)气预热的算例为例,计算了两种情况下依附于钢坯和炉气的热价值和价值.结果表明,价值和热价值均随钢坯热装温度、空(煤)气预热温度的提高而提高;依附于炉气的价值在炉内传热良好且烟气入炉温度达到1 700 K甚至更高时高于其热价值,说明此条件下量得到了比热量更好的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9.
由于建筑的热惰性及室内空气的蓄热属性,当系统制冷或制热设备功率变化后,室内温度存在滞后现象,同时室内温度在一定范围变化时不会影响人体的舒适度。该文根据建筑的蓄热属性建立了建筑虚拟储能模型,引入到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当中,在用户可接受室温范围内对室温进行优化调节,实现了虚拟储能的充释能管理。算例以独栋的小型楼宇的夏季制冷场景为例,以包含环境因素的日综合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根据求解结果分析了虚拟储能对调度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虚拟储能参与系统的优化调度使总费用下降约3.8%。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我国供暖信息采集不科学,计费不合理,监视与控制手段落后等问题,尤其是供暖设备的监视和控制不能工作在全双工模式的不足,介绍了一种基于ZigBee的智能分户供暖监控系统.设计以CC2530为核心构建无线温控器硬件平台,采用ZigBee网络的信息采集结点收集各户温控信息,ZigBee网络的网关节点与Internet相连,Web终端的温度控制命令通过整个Zig-Bee网络的网关节点传给ZigBee网络的各户信息采集节点.实现了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与上传,使供暖设备信息能够实时显示,用户对供暖控制命令能够及时响应.达到了用户实时、远程温控,按实际耗热量付费,供暖单位远程抄表,减少热量损耗的目的,使供暖收费更加合理,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