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改进的高聚物系统等温态方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于液态、玻璃态和固态高聚物系统以及小分子固态物质的等温态方程,大多是用零压及零压下的积为参量,这显然影响方程应用的普遍性 精确性。为此,导出了一个改进的高压下高聚物系统的等温态方程,它可以任意选择某一压强以及该压强下的体积和体积弹性模量?参量,计算和描述高压下高聚物系统等温压缩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导电纤维的发展过程,并就导电纤维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对合成纤维抗静电处理方法的研究,当时产品的性能尚不甚完善。七十年代发展的导电成份复合型导电纤维,是将含导电微粒的高聚物与成纤聚合物一起复合纺丝。所得纤维的性能良好。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导电成份覆盖型导电纤维也被开发。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较为深入的三种制备导电成份覆盖型导电纤维的方法。其一是在纤维表面形成聚毗咯层;其二为在纤维表面镀复金属层;其三在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金属化合物覆盖层。实践中发现上述三种方法制备的导电纤维各有千秋。最后本文对导电纤维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指出结构型的导电聚合物是导电纤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高分子材料蠕变持久性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半对数和双对数作图直线外推法的局限性。根据高聚物处于不同力学状态具有不同断裂机理,提出了三种蠕变持久性表征方法:1)准脆性状态下粘弹性蠕变持久性表征作图法;2)受迫高弹状态下银纹和屈服断裂表征作图法;3)高弹状态下蠕变塑性流动断裂表征作图法。并以三种不同类型高聚物(半晶态、玻璃态和弹性体)大量的蠕变断裂力学性能实验数据加以验证,讨论了它们的适用范围。最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较宽应力和断裂时间范围的蠕变持久性直线外推的新方法,该法能较好地预测具有粘弹性断裂特征的高密度聚乙烯蠕变持久性。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精馏分离工艺相比,完全热耦合精馏技术(隔板塔)有更多的操作变量(即自由度),这些操作变量在实现优化设计的同时,也会引起多定态现象。采用单组分净物质流,针对隔板塔在三组分分离过程中存在多定态解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等效热耦合四塔模型,研究其多解现象。在不同定态解的条件下,计算并分析隔板塔内部的净物质流。结果表明,多个定态解对应的塔内部组分净物质流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水溶性高聚物在盾构隧道注浆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酸钠三种高聚物对掺高效减水剂GCL1—3A的盾构隧道注浆材料泌水、流动度、凝结时间以及水泥净浆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对注浆材料都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聚乙烯醇在6h后才显示出一定的保水效果。在3%(质量分数)掺量(相对于减水剂用量)下,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可提高注浆材料的流动度和稳定性。此外,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具有促凝作用,而聚乙烯醇具有缓凝作用。掺加羧甲基纤维素或聚丙烯酸钠的注浆材料初凝时间均为13h左右,比未掺加高聚物的注浆材料的初凝时间缩短了1h。  相似文献   

6.
文中推导了一种单体向n种高聚物、n种单体向一种高聚物、m种单体向n种高聚物的自由基接枝反应聚合速率、接枝效率及接枝侧链共聚物组成方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抗静电材料。采用特定的工艺条件,在高分子聚合物中添加很少量的导电粉末,获得一种复合型非线性导电聚合物。在低电压下呈绝缘态,在高压下成为静电稳压导体。从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出发,讨论了该种材料的抗静电作用,并结合其复合结构讨论了它的导电机理。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用振簧法测量高聚物动态力学性能温度谱仪器的机械结构及电路图。试验结果说明此仪器能在20—1,000赫频率范围及120—450°K 温度范围内测量高分子材料的动态弹性模量及内耗,仪器的温度温度控制容易,有足够的灵敏度足以观察到玻璃态侧基及小单元的运动,适合于高聚物聚集态分子运动及转变现象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9.
交联高聚物在一定的液体中,能够溶胀,是其特点,也是研究交联高聚物的重要方法.交联高聚物的溶胀,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形变;即通过液体分子的自发渗入,交联网络被推开,发生各向同性的变形.当溶胀达平衡时,在网络上应有回缩应力等于溶胀力.如果过分溶胀,则回缩应力将大于溶胀力,过多的液体将被排除,从而恢复平衡.然而这在通常研究溶胀的方法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样的考虑就可以将溶胀和脱水视为两个相反的过程,但它们具有相同的终态——平衡溶胀.因而,可以着重从回缩应力的角度进行高聚物溶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聚苯硫醚(PPS)中掺入不同浓度的石墨,经共混、研磨、压型,在熔点下制成G/PPS导电高聚物。电导率从10~(-16)S/m上升到2S/m作出了“σ-y”曲线。曲线和前人同类物质曲线有显著不同。以高分辨透射电镜,SEM,X射线,XPS,FTIR-PAS技术研究了G/PPS的结晶形态、电荷转移、电子结构变化以及C—S键合作用的现象。发现G/PPS导电高聚物中有六方晶体石墨、G/PPS分层取向层状结构、G/PPS分层卷折结构、G/PPS交错薄层结构等四种共存的微多相。用C—S键合增强、有序度涨落的观点,讨论了电导机制。为提高材料性能和开发应用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不同酸掺杂对聚苯胺导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谱(XPS),以及直流电导率σdc(T)与温度关系等方法对三种聚苯胺PANI-HCl,PANI-H2SO4和PANI-H3PO4进行了研究,在Cl(2p)谱中,可以分辨四个二重态的自旋轨道裂分偶极子Cl(2p1/2)和Cl(2p2/2)S(2p)-core-level谱显示了二重态自旋轨道的裂分偶极子S(2p1/2)和S(2p3/2),而P(2p)-core-level,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重缠结模型和多重蠕动机理.用统计力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具有缠结限制作用的非线性粘弹性分子理论,计算了处于多重缠结态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得到了高聚物熔体的粘弹性形变自由能,推导出了4种简单形变方式下的应力-应变关系、高分子流体的回忆函数、简单剪切流下的物料函数.推出了一种测定参数η0,n’和a的新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上证实了非线性粘弹性理论的时间效应和形变影响是相互独立的.并以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熔体的大量流变性能实验数据加以验证.结果证明,该理论能较好地预测高聚物熔体的非线性和线性粘弹性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双(环戊二烯基及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与二胺和氨基酸,通过界面缩聚,合成了60种金属有机高聚物,其中48种尚未见文献报导。所有高聚物均进行了 IR 谱及(?)的测试;利用瑞士 Mettler TA-3000谱仪对部分高聚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重缠结模型和多重蠕动机理,用统计力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具有缠结限制作用的非线性粘弹性分子理论,计算了处于多重缠结态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得到了高聚物熔体的粘弹性形变自由能,推导出4种简单形变方式下的应力-应变关系,高分子流体的回忆函数,简单剪切流下的物料函数。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双烯丙基取代多甘醇(三甘醇、四甘醇、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的合成,以此为原料与含氢硅油加成得到多甘醇有机硅高聚物,并对该类高聚物的络合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作者用SAXS对卵磷脂-卟啉类金属络合物制成的液晶-导电玻璃电极的研究结果。实验表明,卟啉类金属络合物与卵磷脂混合形成一种液晶态物质,涂在电极表面可形成液晶态膜,改变了原有电极的电性能,可比未涂这类液晶物质的电解产生的电势差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三种较简单的确定等效电子原子态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可直接给出等效电子的原子态,但比较复杂;另外两种方法,虽然要利用非等效电子的原子态才能给出等效电子的原子态,但方法简单。我们以np~2组态为例说明这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测定仅溶于易挥发溶剂中的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和粘度计,测定了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丁橡胶等高聚物的粘均分子量.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内, 采用野外降水控制实验和顶盖埋管法, 在生长季内分0~5, 5~10, 10~20和20~30 cm 4层, 研究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对土壤无机氮(铵态氮与硝态氮之和)及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樟子松人工林地下0~30 cm无机氮含量为6.70±2.31 mg/kg, 其中铵态氮5.59± 1.78 mg/kg, 硝态氮1.11±0.77 mg/kg。不同土壤深度的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 3种穿透雨处理间的土壤铵态氮和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 增雨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0~30 cm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为?0.24 (?6.65~10.24) mg/(kg?30d)。穿透雨处理和土壤深度对净氨化速率无显著影响, 0~5 cm的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其余3层, 增雨和减雨处理的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说明降水变化对土壤铵态氮及氨化作用的影响弱于对硝态氮及硝化作用的影响, 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降水变化对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精细陶瓷胶态成型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陶瓷的传统成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各工业领域的要求,新的成型工艺不断涌现。本文综述了精细陶瓷各种胶态成型方法,比较了它们的特点。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四种净尺寸胶态成型方法,即凝胶注模成型,胶态振动注模成型,直接凝固注模成型,温度诱导絮凝成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