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三元铜(Ⅱ)配合物Cu(IDA)(NBZIM)(H_2O)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粘度法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三元铜(Ⅱ)配合物Cu(IDA)(NBZIM)(H_2O)(IDA=亚氨基二乙酸根,NBZIM=6-硝基苯并咪唑)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研究表明,随着DNA的加入,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呈现明显的减色效应,但未发生红移;荧光光谱研究发现,配合物对EB-DNA复合物的荧光有明显的淬灭作用;粘度试验中,配合物对DNA溶液的粘度未产生明显影响;电化学性质研究发现,随着DNA的加入,配合物循环伏安曲线中氧化峰和还原峰的峰电流都发生了明显的降低,但峰电势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这些试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CT-DNA是以沟槽模式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开发新的铂类抗癌药物,对硬脂酸胺铂配合物结构、理化特性及抑制肿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硬脂酸胺铂配合物的结构和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用MTT法对硬脂酸胺铂配合物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LiBr)、白血病细胞K562和肝癌(7721)细胞的杀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元素分析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氨配体和硬脂酸配体分别以氨基的氮和硬脂酸的羟基氧与铂配位。结论硬脂酸胺铂配合物对肿瘤细胞生长活性抑制作用与胺配体及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偕胺肟纤维为基体纤维,与三氯化钐溶液反应,生成俯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的形貌.研究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的荧光性质,结果显示:在λcx=300 nm激发波长下,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在475 nm处出现荧光发射峰,且随配合物纤维中钐含量的增加而发生改变.对不同钐含量的配合物纤维样本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并与原纤维(PAN)、偕胺肟纤维进行了比较.找出了荧光强度强、力学性能好的钐含量配合物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荧光纤维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四乙撑五胺与环氧氯丙烷缩聚的高分子配体及其镍、钴配合物,并就其对羰基化合物的催化氢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氯化镍与2-氨基甲基吡啶反应合成了配合物二氯化二(2-氨基甲基吡啶)(二水)合镍([Ni(2-ampy)2·(H2O)2]·Cl2).利用IR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六、七、八元瓜环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六、七、八元瓜环与配合物形成包结比为1:1的配合物.稳定常数为103数量级.  相似文献   

6.
以Tris-HC l缓冲溶液作为研究介质,在pH=6.75的环境下,应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探讨了苏木素(HE)和铒(Ⅲ)形成的配合物Er(Ⅲ)(HE)3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并用摩尔比法和双倒数法求得金属与配体的结合比为1:3,Er(Ⅲ)(HE)3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合常数为Kθ25℃=1.87×104L/mol。以吖啶橙(AO)作为分子探针探测了Er(Ⅲ)(HE)3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情况,发现配合物能使AO-DNA体系发生动态荧光猝灭,Er(Ⅲ)(HE)3配合物与AO对鲱鱼精DNA具有嵌插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7.
歧化松香胺席夫碱-铜配合物催化漆酚氧化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歧化松香胺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漆酚氧化聚合反应的催化性能。用歧化松香胺和水杨醛反应,生成席夫碱,再与醋酸铜反应,制备席夫碱-铜配合物。讨论了该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催化漆酚氧化聚合反应时,催化剂浓度、时间、底物浓度以及温度对漆酚氧化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聚合反应的理想条件是以乙醇为溶剂,加入3%歧化松香胺席夫碱-铜配合物催化剂,漆酚浓度为0.068 8 g/mL,在30℃下反应36 h后, 漆酚聚合物的沉淀得率为51.3%。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液法合成一个二维Co(Ⅱ)配合物Co(pmida)(pica)(H2pmida=2-氨甲基-N,N’-二乙酸吡啶, Hpica=2-吡啶甲酸), 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在标题配合物中, 中心原子Co(Ⅱ)呈扭曲的N3O3八面体配位构型;晶体相邻分子间存在C-H…π边对面作用和π-π相互作用, 使得沿b轴方向看, 配合物形成两条平行的波浪形链条. 运用Gaussian 03程序, 以配合  相似文献   

9.
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与Co2+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发散法合成了G3.5和G4.0的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研究了树状大分子的代数、树状大分子与Co2 的摩尔比、溶液pH值、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树状大分子与Co2 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存在G4.0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时,配合物水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出现在356nm处;当存在G3.5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时,混合物水溶液在可见光区域几乎没有吸收;当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和Co2 的摩尔比由1:10变为1:30时,配合物水溶液在356nm处的吸光度增加;随反应时间延长,配合物水溶液的吸光度增加;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对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与Co2 的相互作用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PAN为原料,与羟胺溶液反应,控制反应时间分别为30min、40min、50min、60min、70min,制备不同转化率的偕胺肟纤维,不同转化率的偕胺肟纤维与Cu^2 反应生成不同含量的偕胺肟—铜配合物,用滴定方法测配合物中的Cu^2 含量,通过IR对配合物进行表征,SEM观察配合物纤维的表面形态,测定了不同含量偕胺肟—铜配合物断裂强度。  相似文献   

11.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 (Ⅱ )_胺配合物的电还原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铜胺配合物可以键合O2 ,并催化O2 的还原。Cu (Ⅱ )也能与 1 1 _联_2_萘酚配合 ,但是配合物不能键合O2 ,不能催化O2 的还原。所以铜胺配合物键合并活化了O2 ,具有模拟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用过氧化物法合成了[Co(meapma)(amp)Cl][ZnCl4][meapma=N-(2-甲基乙二胺基)-2-呲啶甲胺,amp=2-(胺甲基)吡啶]体系配合物三异构体.能量量子化学计算、元素分析及13C,1H NMR检测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是标题体系配合物的三异构体,且其阳离子中可能具有C-H…π结构或C-H…π相...  相似文献   

13.
杨瑞娜  王冬梅 《河南科学》1992,10(3):236-238
以胺及烯烃为配体,制备了九个钯的单核配合物:PdCl_2·L_2(L=邻硝基苯胺(1),对溴代苯胺(2),2-氨基吡啶(3),1.8-二氨基萘(4),对二苯胺(5),邻二苯胺(6),PdCl_2·phCN·L(L=4-乙烯基吡啶)(7),2-甲基苯乙烯(8)和(PdCl_2·CH_2=CHCN)_2(9),对这些配合物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IR谱和摩尔电导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十四环二氧四胺与CU(Ⅱ)离子配合物逐步脱质子主要产物为脱一个质子和两个质子配合物,类似地十三环二氧四胺主要产物为不脱质子和脱两个质子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1,4,7-三甲基三氮杂环壬烷(Me3tacn),以Me3tacn为原料与CoⅡCl2·6H2O反应,制备[Co2ⅡCl3(Me3tacn)2]·[CoⅡCl3(H2O)3]环多胺型仿酶金属配合物催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的方法对合成的金属配合物进行表征.将这种仿酶金属配合物应用于棉织物的温堆漂白工艺试验,探讨了温度、配合物浓度及稳定剂质量浓度3种因素对双氧水漂白棉织物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80℃条件下,环多胺金属配合物浓度为12μmol/L,稳定剂XT-A质量浓度为1g/L时,漂白棉织物的白度为78.1%,且强力损失小.与传统漂白工艺相比较,应用环多胺金属配合物催化双氧水漂白棉织物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低温低碱漂白.  相似文献   

1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Ⅱ)-胺配合物的电还原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铜胺配合物可以键合O2,并催化O2的还原。Cu(Ⅱ)也能与1,1′-联-2-萘酚配合,但是配合物不能键合O2,不能催化O2的还原。所以铜胺配合物键合并活化了O2,具有模拟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NH_4~+在Co(Ⅱ)(FD)_2配合物吸附过程中的作用,探明了NH_4~+诱导Co(Ⅱ)(FD)_2配合物在汞电极上的吸附,并生成混配化合物NH_3Co(Ⅱ)(FD)_2,求得其条件稳定常数为124。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四乙撑五胺与环氧氯丙烷缩聚的高分子配体及其镍,钴配合物,并就其对羧基化合物的催化氢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两个七配位Cd(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光谱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两个新型单核镉配合物[Cd(NTB)(η1-NO3,)(SCN)(H2O)](1)和[Cd(NTB)(η2-OAc)(N3)]·CH3OH·H2O(2),其中配体NTB为三(2-苯并咪唑甲基)胺.配合物中镉离子均为七配位变形五角双锥配位构型,其中四个氮原子来自配体NTB,另外三个配位位置由小分子辅助配体填充.两个配合物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氢键.此外,对化合物1和2的光谱性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选用H2PDC(3.5-吡唑二羧酸)配体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以Ni(Ⅱ)为中心离子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Ni(OH)(HPDC)(H2O)]n(1).该配合物为一维链结构,而且链与链间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二维结构.对化合物1进行了元素分析、热重分析以及质子传导性质的研究.配合物在95%相对湿度下的最高质子传导率为1.44×10-3S/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