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影响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及提高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干旱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率因素的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途径及完善林业政策、格造林工程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推广旱作造林技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希望对干旱地区造林工程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楚毛德  许艳 《汉中科技》2011,(6):47-47,36
侧柏是石灰质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营养袋侧柏树苗是提高侧柏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作者经过多年对侧柏营养袋育苗技术的实验研究及推广应用,总结出了配套的侧柏营养袋育苗规范化技术。通过大面积造林示范,提高了侧柏山地造林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雨季造林是加快荒山绿化的重要途径。雨季造林时间性强,技术要求细,造林难度大,造林树种选择少,为了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时机,本文中结合我县实际介绍了一些雨季造林的管理措施,以确保雨季造林获得好成效。  相似文献   

4.
移植苗因其根系发达,造林成活率高,目前在造林绿化中应用最为广泛。从圃地的选择、品种的确定、苗木的定植及起苗、包装等方面介绍了移植苗培育各环节的技术要点,并论述了移植苗在提高石质山区干旱阳坡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造林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开国 《甘肃科技》2011,27(23):171-172
总结了乔、灌复合造林,以较快的速度实现绿化及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和铺覆白色地膜、黑色地膜大苗造林,以实现节水、增温、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有效地降低造林成本为目的。并阐述了试验地区地理、气候、自然概况以及试验与研究方法,以期在具体的生产和实践活动中能够推广、应用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吸水剂造林国内外发展概况,吸水剂主要性能及吸水剂造林方法。应用吸水剂造林,可提高土壤的水分含量,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中的水、气、热等因子的进一步改善,有利于树木成活和生长发育,提高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7.
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是其分布区高山上限森林更新的主要树种,积极进行育苗造林,对增加甘肃的森林资源、恢复生态环境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十几年的育苗造林实践,从采种、育苗、造林及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巴山冷杉的育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8.
马菱 《汉中科技》2011,(3):55-55,69
根据开展红椿采种育苗造林生产经验,介绍了红椿采种、苗床选择整地、播种、管理、出苗造林、幼林抚育等育苗造林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胡杨树在黄河口盐碱地适应性研究,初步界定了胡杨树在黄河口地区盐碱地造林的土壤适应范围,使得胡杨树在黄河口沿海地区异地造林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胡杨树异地造林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杨志贤  刘应文 《汉中科技》2007,(5):37-37,39
造林树种选择是林业生态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选择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造林工作的成败。造林树种选择不当,不但使林木不易成活,徒费劳力、种苗和资金,即使成活,林木也会长期生长不良,难以成林、成材,导致林地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达不到造林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对干旱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率因素的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途径:完善林业政策;严格造林工程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推广旱作造林技术等。希望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刺槐抗旱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农膜、根宝、生根粉、保水剂在干旱地区对刺槐造林成活率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膜、根宝对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显著高于常规造林方法,分别提高43.63%,36.36%,而生根粉和保水剂与常规造林法比较差异不显著。4种产品中根宝的经济适用性优于其它产品。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旱柳泥浆覆膜植苗造林成活率与生长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旱柳在黄土丘陵区植苗造林的成活率与新梢生长量进行了传统植苗,泥浆植苗,覆膜植苗,覆膜泥浆植苗等4种造林方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造林方法对成活率影响不大,但覆膜泥浆植苗造林效果显著;对苗木新梢生长量影响差异极大,以覆膜泥浆植苗造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影响飞播造林成苗、成效的立地条件植被、土壤、坡向等主要因子的研究,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技术措施,丰富飞播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地处甘肃中部的渭源县北部干旱山区,年降雨量在420-490mm之间,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海拨高度在1980-12650m之间,年均气温在5.2-40℃之间,荒山造林土壤多为第三红黄土上发育的淋溶灰褐土,地形地貌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支离破碎,自然生态条件严酷。造林成活保存率低。较适宜于柠条(陕北柠条)沙棘(中国沙棘)生长。为探讨柠条、沙棘植苗造林和直播造林的经验与技术、寻找以最小的造林成本来获得较大成活保存率,本人亲自设立柠条、沙棘种子直播和苗子栽植两种造林方法,进行了三年的对比观察,现将试验对比效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本地荒山荒地造林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技术,对当前开展的灭荒造林乃至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由于森林资源减少,生态失去平衡,造成连续干旱,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活率。加之在造林补植过程中没采取科学办法,还是以从前旧的方法进行实施补植,老的传统观念没有改变。因此恢复森林资源,科学造林,维护生态平衡才是治本之计,长远之计。所以要加大科学造林力度,切实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8.
孟好军 《甘肃科技》2003,19(11):139-140
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新疆杨应用活性动力土造林后的成活率调查,着重分析了采用不同型号、剂量的活性动力土处理后,各处理措施对新疆杨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动力土对苗木处理后,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1^#动力土每株加施100g,在无灌溉条件下,较对照可提高造林成活率26%。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国林业溶入了国际林业体系中。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学会运用整地、造林的方法,尽快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相似文献   

20.
朱学贤 《科技信息》2010,(29):373-373,366
双庙溪滩地是土地平整后的农耕地,因旱地农作收效很低而撂荒。根据滩地立地环境条件,设计明确了造林树种。分别对卵石滩和土壤条件差的抛荒地、土壤条件较好的抛荒农耕地、低洼易积水的滩地造林进行设计,以求达到适地适树。推广应用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实现一林多功能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