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们常说:“人有人言,鸟有鸟语”,那么,鸟类真的会“说话”吗? 动物一般都有模仿能力,特别是模仿能力比较高一些的鸣禽,常常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并且能与它们所模仿的声音条件、地点、时间及不同的个体联系起来。它们甚至能学人“说话”。  相似文献   

2.
大海中鲸的歌声使海洋科学家和海洋研究爱好者为之沉迷,鲸白勺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很像是美妙的音乐。但是无论是陆地上的鸟儿,还是深海中庞大的鲸,它们的“歌声”是否也承载着某些情感信息,是否也表达了它们的喜怒哀乐呢?为什么我们管鸟儿、鲸,以及各种昆虫发出的声音称之为它们的“歌声”呢?因为在它们发出的声音里传送着某种信息,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之美,我们能感受到它们流畅悦耳的韵律,令我们为之动容。多年来,科学家们谨慎地求证着,试图解开动物的歌声之谜。人类逐渐认识到动物发声中内在的音乐特性,以及动物的“音乐”对动物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神秘的动物王国是一个美妙动人的音乐世界,那么,动物“音乐家”怎样发出种种动听多变的声音呢?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5,(6):4-4
科学家最近报告说,一头名叫“姆来卡”的被俘非洲象竟然会模仿在远处经过的卡车声音。此前,科学家只发现少数动物具有模仿能力,这些动物包括人类、蝙蝠及一些能模仿声音的海洋哺乳动物。另外,瑞士动物园里有一头和好几头亚洲象共同生活的非洲象,名叫“卡里梅罗”,它能模仿其亚洲“同仁”的叫声,并且模仿得惟妙惟肖。不管是姆来卡还是卡里梅罗,其叫声听起来都与其故乡“兄妹”的叫声大不相同,但是二者的声线图却又非常相似。科学家认为,野生象之所以会模仿其他象的声音,目的是为了搞好社交。下一步,科学家希望查明是否一个象群的所有成员都共有一种独特的声调。  相似文献   

5.
海豚能听到我们听不见的声音如果我们想知道某种特定的声音是否能让人听得见,最简单的办法便是问他一下.但是对于动物,即使对于象海豚这样的高等动物,又有什么办法问它呢?然而,在人和海豚之间,却可以采用另一种“提问-回答”的形式,来交流情况.这样做的方法很多,其中也包括训练动物的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交往时,往往要用身份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在神秘的动物王国里,很多聪明的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身份证”,它们以“身份证”互相识别、寻找“意中人”…… 声音“身份证” 云雀以其悦耳的叫声而闻名,它们能够发出300多个不同的音节.居住在同一区域的云雀则更多地使用相同的音节,它们之间的这种区别类似于人类的“方言”.云雀之间能根据是否会讲本地的“方言”来判断对方是邻居还是“外来户”.而每只云雀的叫声都略有不同,它们可以清楚地记得每个邻居的声音和方位,如果邻居进入了自己的领地,云雀也会发出警告.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动物都会鸣叫发声,但在不同情况下,它们发生的声音是不同的,这些声音在动物之间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于是就成了它们的“语言”。另外,还有一些动物靠“体态语言”达到相互交际的目的。 低频似电波 大象所发出的短暂的频率很低鸣叫声能传送到20公里以外的地方,这种兴奋或恐惧的低鸣声能感  相似文献   

8.
动物利用它们的声音和身体语言进行交流。我们对动物之间进行通讯的情况了解多少呢?下面一组文章将揭示科学家们最新知道的各种动物“交谈”的方法。从大象通过大地发“电报”到树洞蛙利用树洞“调音”。所有这些具体研究事例的汇总,是我们了解动物王国中林林总总的交流方式的窗口。  相似文献   

9.
据研究,有证据说明动物使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传达信息。动物使用的这种特别声音叫做次声。科学家正使用一种特别扩音器和磁带录音机进行研究。科学家相信,有些动物在水下很远的地方能听到其他动物的声音,现在正在研究动物如何使用次声互相联系。波士顿环球报最近报道了关于次声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9,(11):4-4
动物之间的交流非常普遍,最出名的要数蜜蜂:一旦发现蜜源,蜜蜂会利用特有的“摇摆舞”将蜜源的位置信息传递给同伴。其他动物如大鼠、鸡、猴子等也会利用气味或声音找到它们的家族成员,有些狡猾的猿猴为了吃独食甚至会故意给同伴传递错误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07,(3):78-78
在遭受到强烈的疼痛和恐惧时,动物们除了会大喊大叫,有时也会“哭”,只不过它们的“哭”通常是无声的,只是眼泪顺着面颊流下来,大象、马、猴等就是这样。动物不仅会“哭”,还会表达高兴。比如,马为了表达喜悦,会高高地翘起尾巴在田野里奔跑;猴子为了表示温柔和喜爱,会互相蹭或舔身体,甚至拥抱接吻,有些猴子会咧开嘴角微笑,如果轻轻胳肢它们的腋下,还会发出类似笑声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海豚的呼叫     
科学家们早已知道,海豚会利用各种哨声来传递声音信号。但是直到最近,苏格兰生物学家才实验证实,海豚的声音信号系统比人们原先认为的更发达。苏格兰安德鲁斯大学生物学家文圣特·雅尼克证实,每条海豚都具有自己的名字(或呼名)──特殊的“声音签名”,根据“声音签名”人们可对它们加以识别和确认,而且每条海豚都是自己 “想出”自己的特有哨声的。 雅尼克没有宣称自己发现了 “海豚语言”。因为他认为, “这无疑是一种复杂而又进化得很好的声音联络系统,其中包括 ‘个人’的呼叫信号,但是目前,我还不大能利用这种海豚的 ‘语言…  相似文献   

13.
每到繁殖季节,各种动物春心荡漾,异常活跃,显得生机勃勃。此时,也是各家动物园的动物管护人员最忙碌的时候,因为他们要充当动物的“红娘”和“月老”,而为动物选择合适的伴侣,需要从动物性别、血缘远近、脾气秉性以及动物保护等各个方面加以考虑。可是,很多动物并不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很难从其外形、声音和行为举止上辨识雌雄,这就给动物园管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困难,他们有时难免会混淆动物们的性别,以至误入“乱点鸳鸯谱”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有关动物“第六感觉”的惊人故事。什么是“第六感觉”?动物真的具有“第六感觉”吗?你阅读了以下两篇文章后,能作出你的判断吗?  相似文献   

15.
据悉,美国将制造一种可以直接将声音发射进人类大脑的微波束枪。它利用的是一种微波声效,这种效果足够“响”,能使人群产生不舒服感,从而丧失反抗能力。因为声音不能通过耳膜进入大脑,所以标准声音安全限制不再适用。研究人员称:“这种令人厌恶的效果将音量与令人反感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你无法阻止它对你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划蝽的体长仅2毫米,看上去只是一种弱小的昆虫而已,但它们却能用仅有头发丝一般纤细的外生殖器官“唱歌”。划蝽用外生殖器官在下腹摩擦能够产生震耳欲聋的99.2分贝噪音。蓝鲸是地球上声音最大的动物之一,可达到188分贝,而大象隆隆地叫声可达到117分贝。与其体形相比,划蝽当之无愧是世界上最嘈杂的动物。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声感织物”,这种织物材料,不仅能够像麦克风一样“听到”声音,还能像扬声器一样“发出”声音。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称为“预制件”的分层材料块,由压电层和响应声波振动的增强材料成分制成。预制件材料块大约有记号笔那么大,然后被加热并被拉成40米长的细纤维。这种纤维在弯曲或机械变形时会产生电信号,从而提供一种将声音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方法。这种柔性纤维被编织成织物时,也能够像海洋中的海藻一样,任意弯曲。  相似文献   

18.
在动物世界中,有几种动物拥有“特异功能”,例如比子弹还快,或比火车头还有力量,或一跳就能越过高耸的建筑物等。  相似文献   

19.
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无害的弱小动物为了生存,往往都有各自的规避、防身本领。保护色是最常见的一种,变色龙和章鱼也许是演化得最成功的两种变色动物,它们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变换体色,以适应身处的环境。章鱼的防身本领就有多种:它不仅善于变色,还能施放“烟幕弹”逃生,即能像乌贼一样喷射“墨汁”。不久前,澳大利亚和英国的3位专家在印度尼西亚热带海域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章鱼品种,这种章鱼不仅能随环境随时改变体色,还能模仿多种可怕动物的形体来吓退掠食者的进攻。  相似文献   

20.
植物的智慧     
说起动物,大家已经知道它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那么植物呢?我们常常把失去记忆没有什么行为能力已经接近死亡的人称为“植物人”。其实,植物远非我们想像的那样无能。科学家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还能“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