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聚乙烯醇-海藻酸钙作为德氏乳酸杆菌包埋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氏乳酸杆菌为考察对象,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凝胶配比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制备PVA海藻酸钙复合载体的最佳条件是PVA、海藻酸钠和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64%、1.29%和1.97%,固化交联时间为6.48h,预测乳酸发酵72h的产量为112.79g/L.经过120d,40批次的发酵验证,结果与预测值相符,且乳酸发酵72h产量比游离细胞发酵平均提高了56%.  相似文献   

2.
对海藻酸钙纤维的表观结构、吸湿性能、基本力学性能、成凝胶性能、耐热性进行研究与表征.研究发现:海藻酸钙纤维表面有沟槽,且沟槽形状多样、均匀性较差;海藻酸钙纤维吸湿能力很强;纤维力学性能较差,是一种低强低伸纤维,但其初始模量较大,纤维较硬脆;海藻酸钙纤维的耐热性较差,处理温度达到90℃后,纤维力学性能急速下降;纤维经生理盐水作用成凝胶后,形成独特的类似"皮芯"的结构,纤维力学性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海藻酸钙、泡沫塑料和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进行了德氏乳酸杆菌的固定化发酵乳酸的研究,其中以海藻酸钙为载体的固定化细胞发酵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得到了高于游离细胞的发酵产量,并对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不同粘度的海藻酸钠制备海藻酸钙凝胶粒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3种不同粘度的海藻酸钠为原料,用内乳化凝结法分别制备出相应的海藻酸钙凝胶粒子,利用显微分析仪分析了它们的形状,并对海藻酸钙的一些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粘度的海藻酸钠是油溶性物质的优良载体,且粘度不同的海藻酸钠制得的海藻酸钙凝胶粒子的粒径不同,粘度越大,粒径越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乳化凝结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凝胶粒子及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及海藻酸钙凝胶粒子的渗透性;对海藻酸钙凝胶粒子及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的溶胀行为进行了试验,并探讨了溶胀性对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钙凝胶粒子被几丁聚糖包裹后溶胀性和渗透性均降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PVA为载体共固定化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发酵海藻,酿造海藻酒,对游离细胞与固定化细胞的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发酵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和产香醇母两种菌种菌量的最佳配比为4:1,发酵温度20℃,共固定化细胞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凝胶粒的充填系数分别为0.25和0.5,游离混合细胞的发酵时间为7d,共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稀释速率0.12/h,其发酵时间为0.5d左右。经160d连续发酵实验,PVA固定化细胞粒子的机械强度良好。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海藻酸钙胶为载体,将糖蜜酒精酵母P396驯化株固定于2.5公升维型筛板生比反应器中,以甘蔗糖蜜为基质进行快速酒精连续发酵试验。证明该反应器能较好地解决CO_2滞留及CO_2与酒精对酵母发酵的抑制问题;探讨了该反应器连续发酵的动力学模型及发酵条件。发酵连续操作85天,平均产酒8.1×10~(-2)kg/L,平均生产能力1.5×10~(-2)kg/L·hr比游离细胞分批发酵效率提高17.4倍。  相似文献   

8.
采用乳化—凝胶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及其季铵盐衍生物微球,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搅拌速度、油水比例、季铵盐浓度等因素对制备海藻酸钙季铵盐衍生物微球形态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与光学显微镜对所制备的海藻酸钙季铵盐衍生物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对制备条件的优化,可制备出分布较均匀,形态较好的海藻酸钙季铵盐衍生物微球.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pH、温度和葡萄糖浓度诸因子对固定在海藻酸钙凝胶球中的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6.0~7.0、温度25℃、葡萄糖浓度为10%的条件下,固定化运动发酵单胞菌增殖速度最快,并于7天内达到最大菌体浓度。  相似文献   

10.
对比研究了冷冻干燥海藻酸钙纤维状和球状干凝胶对铅离子的吸附作用,考察了溶液初始pH和温度对海藻酸钙纤维状干凝胶吸附铅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钙纤维状干凝胶在相同铅离子浓度下的吸附性能优于球状干凝胶,其吸附速率也明显大于海藻酸钙球状干凝胶。利用Langmuir等温吸附式计算出海藻酸钙纤维状干凝胶在60°C下和pH为5.0时的铅离子最大吸附量为417mg/g。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活性炭为载体的吸附法制备固定化酵母增殖细胞.从糖蜜发酵生成酒精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高浓度底物抑制、产物抑制和温度变化的耐受程度,固定化细胞系统明显优于游离细胞,且其表观动力学常数明显受到扩散影响.在固定化细胞系统的连续发酵过程中,当稀释度为0.89h-1时,酒精的最大生产能力为19.5g·h-1·L-1.  相似文献   

12.
经诱变、筛选而得的Y-3#啤酒菌株,其小试、中试结果良好。为验证此菌株是否适应大生产,笔者进行了大生产试验,结果表明Y-3#啤酒菌株对扩大生产适应性强,具有发酵温度高、降糖快、还原双乙酰能力强,酵母凝集性好,发酵周期短,生产的啤酒品质优越等特点,有着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报道从啤酒厂的废啤酒酵母制备甘露聚糖后所剩残余物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营养基质,利用枯草杆菌液体摇瓶发酵生产α-淀粉酶,此研究为综合利用食品与发酵工业废物以及保护环境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啤酒厂废弃的啤酒酵母提取甘露聚糖后的残渣为主要原料 ,以米曲霉沪酿3.0 4 2为菌种 ,按常规方法 ,固态低盐发酵生产酱油 ,具有成本低廉 ,工艺简便等优点。酱油的全氮利用率可达 70 % ,氨基酸生成率达 50 %以上。为开发新的蛋白质资源 ,为废啤酒酵母的综合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酒精发酵过程中,酵母在不同添加量、方式对还原糖含量、酵母数量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发酵不同时期分批添加酵母,可以降低还原糖含量,提高成熟发酵醪酒精浓度。实验条件按工厂工艺进行,成熟发酵醪酒精达到17%以上。  相似文献   

16.
啤酒发酵过程的建模仿真与控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啤酒发酵过程的特点,建立了数学模型,设计了多变量温度控制系统,并提出一种面向工业过程的多变量时滞系统仿真方法。该控制系统已在自行研制的AUTO-2000集散控制系统中实现,并成功用于安徽圣泉啤酒厂的啤酒发酵温度控制,现场运行情况表明,系统可靠性高,适应性强,有效提高了啤酒的质量和产量,取得了每年1千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1,6—二磷酸果糖生产条件的优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啤酒酵母发酵生产1,6-二磷酸果糖的过程中,通过优化控制过程中的pH温度,糖及磷酸盐含量,搅拌速度等条件可使FDP的生成速率以及磷的转化率达到适应工业化生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固定化混合菌种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固定化混合菌种发酵法,研究了嗜单宁管囊酵母(Pachysolen tannophilus)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共固定于海藻酸钙中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固定化混合菌种能同时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中的木糖和己糖共同发酵,其效果明显优于游离混和菌种发酵,也明显优于S.cerevisiae和P.stipitis两种细胞共固定发酵。在发酵周期24h,初始pH值6.0,初始糖浓度118.42g/L的条件下,酒精转化率可达到0.4g/g糖。  相似文献   

19.
混菌种发酵苹果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榨汁后的新鲜苹果为研究对象,以根霉、啤酒酵母、白地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为发酵菌种,研究了单菌种发酵果渣、不同组合的混菌种发酵果渣发酵后产物的蛋白质含量变化,并对比了不灭菌和灭菌发酵工艺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啤酒发酵过程模糊智能PID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啤酒发酵过程是啤酒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在此过程中,温度变化是主要因素.因此,发酵温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啤酒质量.啤酒发酵过程具有大惯性、大时滞、非线性等特点,用传统PID控制难以实现及时、准确地跟踪工艺曲线的要求.针对啤酒发酵温度控制过程中的难点引入了一种模糊智能PID控制算法,将模糊控制理论与PID控制相结合,在模糊逻辑整定控制算法(FSW)基础上增加了模糊逻辑调节微分控制及智能积分控制,有效地改善了原有PID控制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