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波纹巴非蛤雌性生殖腺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纹巴非蛤雌性生殖腺中的卵巢由生殖管和输卵管构成.生殖管反复分枝形成生卵小管和其末端膨大的生殖泡囊状结构.卵巢壁薄,由外膜和内生殖上皮组成.外膜主要由结缔组织、单层上皮和薄层肌肉组成,它有许多延伸物伸入卵巢中把卵巢分成一个个不规则小区(即分枝的管状结构,或卵巢小管).内生殖上皮不断增殖产生生殖带,其中含有卵原细胞等各阶段雌性生殖细胞.卵子的发生可根据卵细胞、细胞核及核仁的大小形态和卵黄积累情况分为:1.卵原细胞期;2.初级卵母细胞期;3.次级卵母细胞期;4.卵黄合成初期卵母细胞;5.卵黄合成中期的卵母细胞;6.卵黄合成后期卵母细胞;7.卵母细胞成熟期.发育早期卵母细胞的核仁出现核仁排出物,较晚期的卵母细胞和成熟卵子的核仁变成双质核仁.本文还报道了波纹巴非蛤卵巢中独特的卵子退化现象.卵巢的发育有季节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对粗糙沼虾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卵巢壁由外膜和内生殖上皮组成.输卵管壁由外膜和管壁上皮组成.根据卵细胞及其细胞核、核仁的形态以及卵黄发育情况,将卵子发生划分为五个时期,即: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母细胞期;次级卵母细胞期;成熟前期;成熟期.并对不同时期的输卵管壁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塔形马蹄螺雌性生殖系统的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形马蹄螺为雌雄异体,其雌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没有受精囊、交合囊和子宫,也没有其他的附属腺体.卵巢小管内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输卵管壁向管腔凸出8~9个皱褶,柱状上皮细胞游离缘具细长纤毛;卵巢的发育具季节性.  相似文献   

4.
从组织学方面研究了白棘三列海胆生殖系统的构造及其性腺发育分期.结果表明,白棘三列海胆的生殖腺为5列,由系膜悬挂于各生殖腔内.卵巢为滤泡型,在滤泡的边缘为卵原细胞和卵黄形成前期卵母细胞,而在滤泡的内部为卵黄形成初期卵母细胞、卵黄形成后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细胞,当卵母细胞内的卵黄完成积累后,经两次成熟分裂,分裂为成熟卵子.精巢也为滤泡型,精原细胞由滤泡壁原始的生殖细胞产生,进而依次发育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白棘三列海胆生殖腺发育周期可分为:恢复期、生长期、成熟前期和排放后期,通过解剖观察及组织切片显示,全年中除5月份之外,其余各月份均可进行白棘三列海胆的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5.
生长分化因子-9在大鼠卵巢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DF-9)在大鼠卵巢中的表达部位。方法:选择不同发育时期的大鼠卵巢,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卵泡各发育阶段GDF-9蛋白表达情况及分布规律。结果: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出生0~2d卵巢中未见GDF-9表达,出生3d卵巢中见部分原始卵泡卵母细胞GDF-9表达阳性,以后从初级卵泡到发育成熟的卵泡卵母细胞均明显可见GDF-9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技术进一步提示,出生0-2d卵巢中无GDF-9蛋白形成,第3d开始有GDF-9蛋白产生,以后在卵巢发育的各时期均有GDF-9蛋白分泌。结论:GDF-9在卵巢发育的早期即开始产生,以后在各阶段卵巢中持续表达,提示卵母细胞通过产生GDF-9等因子对卵泡的发育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6.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初产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的超微结构的变化.1)三疣梭子蟹初产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可分为初期和后期;2)卵黄发生初期在7~9月间,此阶段卵黄生成以内源性合成为主,卵母细胞核物质外输明显,胞浆内大量的粗面内质网正在进行卵黄物质的内源性合成;3)卵黄发生后期在10月至第二年4月间,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结合阶段,卵母细胞借助卵泡细胞进行外源性卵黄物质合成,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的界线逐渐消失,部分卵泡细胞由于胞质大量输出仅见胞核,此时内源性卵黄合成仍然存在;4)排卵后,由于大量成熟卵细胞的排出,卵巢组织存在大量的基膜,残留成熟卵母细胞中的卵黄物质已经解体,卵黄颗粒自中央向边缘逐渐松散.  相似文献   

7.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性腺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尼罗罗非鱼性腺发育从孵出至精卵成熟,经过五期(Ⅰ—Ⅴ)。在水温27—30℃下需时110余日始排卵、排精。排卵、排精后的卵巢和精巢为Ⅲ期。卵巢内含空滤泡、2时相和3时相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8.
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兔卵巢中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BMP7蛋白在卵泡发育、黄体化和排卵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BMP7在兔卵巢中的表达定位情况.结果显示, BMP7蛋白在兔卵巢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中未检测到表达;在次级卵泡卵母细胞及有腔卵泡的各种细胞中都有表达,但只在部分内膜细胞中表达;在间质细胞、黄体及表面上皮中也有表达.由此表明,BMP7没有参与兔原始卵泡的激活,而在初级/次级卵泡转化以及其后的卵泡成熟过程中发挥了作用;BMP7不仅是卵泡内膜细胞分泌因子,而且也是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分泌因子.对BMP7的表达来说卵泡内膜细胞存在功能性差异.BMP7可能参与了兔黄体、排卵等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从原尾蜥虎的卵巢重量、输卵管重量、卵巢内最大卵泡的长径、输卵管上皮厚度及输卵管中含卵数的季节性变化,观察了雌性生殖周期,结果表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开始于11月份,冬眠期间卵巢增重缓慢,出蛰后增重加快,到次年6、7月份卵巢重量达到最大值,此时最大卵泡已发育成熟、可以排卵,排卵后卵巢逐渐退化、缩小,到10月份其重量为最小值,一个周期至此结束.原尾蜥虎一年繁殖一次,每次产卵2枚(偶尔1枚),6、7月份为卵成熟及排卵的高峰期,而孕卵、产卵的高峰期是6~8月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大黄鱼卵巢切片观察,对大黄鱼卵母细胞发生的种的特征、春宗和秋宗大黄鱼的卵巢发育、大黄鱼产卵类型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同时对鱼类滤泡细胞的来源、功能以及退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