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孙经周  王嵘峰  房继忠 《科技信息》2012,(34):395-395,388
中速磨煤机是火力发电厂重要组成部分,该设备一般采用弹簧隔振基础以减小设备工作扰力对主厂房的影响。为了合理评估弹簧隔振基础中速磨煤机的振动性态,对姚孟电厂磨煤机进行了现场振动测试。为了考虑中速磨煤机与基础的动力相互作用,测试了基础上、下台板和设备本体的振动位移和加速度。根据实测值评估了磨煤机的振动安全性,并分析了振动超限的原因。研究表明,弹簧隔振中速磨煤机基础振动位移满足规范要求,但设备本体振动位移较大。  相似文献   

2.
ZW-3/7无油压缩机基础支承的隔振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ZW—3/7无油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基础振动剧烈,同时伴有较大环境噪声问题,在振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主动隔振理论建立压缩机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隔振系统绝对传递率计算和阻尼系数确定。利用组合刚度设计思想,将弹簧和弹性多孔金属橡胶材料组合作为弹性元件进行隔振器参数设计,并借助Solidworks有限元软件仿真计算,结果符合强度、稳定性设计要求,且满足了ZW—3/7无油压缩机基础支承的隔振需求。  相似文献   

3.
由结构的数值计算和试验测试得到的频响函数,给出两者的相关函数及其灵敏度的表达形式,提出了一种模型修正方法,为有限元/边界元模型修正奠定理论基础.对带有发动机和隔振系统的舰艇进行了振动频响函数的测试,得到与初始有限元/边界元模型理论计算的相关函数,利用模型修正方法对选用的特定参数进行了修正.通过与模态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基于振动频响函数灵敏度分析的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温州电厂二期工程碎煤机隔振基础的设计方案、动力学计算模型及其计算结果.对初步设计方案在室内进行了几何比尺为18的模型试验,验证了计算模型及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从而说明碎煤机隔振基础在扰力作用下的振动位移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此外,模型试验结果还说明隔振基础具有高的主动隔振效率,这样下部结构基本上可以按静力问题来设计.  相似文献   

5.
以轨道交通30m双线混凝土简支箱梁桥为研究对象,考虑扣件-轨道板支承-桥梁支座多层隔振系统内部耦合机理,建立车-轨-桥有限元模型(FEM).通过现场试验数据验证模型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展开多工况计算分析,研究各层隔振元件刚度的改变对车体、轨道结构、桥梁结构振动响应特性和综合隔振效果的影响规律,获取参数匹配原则.结果表明:高架轨道各层隔振元件宜采用匹配设计,可在改善沿线环境隔振效果的同时,兼顾车-轨-桥各层子系统动力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温州电厂二期工程碎煤机隔振基础的设计方案、动力学计算模型及其计算结果。对初步设计方案在室内进行了几何比尺为1:8的模型试验,验证了计算模型及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从而说明碎煤机隔振基础在扰力作用下的振动位移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此外,模型试验结果还说明隔振基础具有高的主动隔振效率,这样下部结构基本上可以按静力问题来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沪杭客专列车运行时所引起的振动对莘庄综合枢纽工程中邻近线路建筑物的影响,建立了莘庄枢纽车站半空间一体化有限元模型.采用列车荷载分析模型,根据莘庄站现场实测钢轨振动加速度,采用数定表达式,计算得到轮轨荷载,仿真分析沪杭客专运行时,在碎石道床以及增设隔振基础工况下,邻近建筑振动响应.结果表明:沪杭客专列车运行,在碎石道床工况下,对邻近10m的酒店式公寓建筑振动影响较大,最大振级为79.68dB;对相对距离97m的住宅影响较小,最大振级59.1dB.增设隔振基础结构之后,酒店式公寓最大振级为62.96dB,降低16dB左右,隔振效果明显,可以有效降低沪杭客专运行时引起的各楼层的振动,同时满足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型光机装置隔振地基上的地脉动响应对装置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为了准确、快速地获得大型光机装置隔振地基的地脉动响应,建立了地脉动响应分析的频域方法。首先采用人工边界层方法模拟无限地基边界的影响,建立了神光装置隔振地基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模型中岩土的材料参数及模型基础位置的地脉动载荷输入。再在频域空间基于模态叠加法进行基础随机激励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分析,获得装置隔振地基上加速度PSD响应。最后将地基上的加速度响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计算PSD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且均方根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最大差别小于5%。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相关方法为类似大型精密电子/光学装置厂房结构的隔振地基地脉动响应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舰船多层衰波媒质隔振技术是一种基于新型机理的隔振技术。针对其在振动传递效率影响中的静力学问题,通过分析结构物振动能量表征方式并采用声学边界条件,建立振动波斜入射多层衰波媒质时的声强二维传递矩阵模型。推导出声强透射、反射系数。通过专门的验证性实验,证明了多层衰波媒质隔振技术高效的实施效果。同时将二维传递矩阵模型理论计算值与文献中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对比结果验证了模型计算的准确性,说明利用该模型从理论上考察多层媒质的衰波隔振效率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小铁路运营引起的环境振动,提出了一种新的隔振方法——隔振堤.建立了隔振堤-土体-路基的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了隔振堤材料、坡角、地基土性质、隔振堤的中空大小、转角数量对铁路环境振动隔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振堤的材料弹性模量越大,场地土体的弹性模量越小,其隔振效果越好;陡坡角隔振堤在近隔振堤区域的隔振效果更明显,但中坡脚和缓坡脚隔振堤在远侧的隔振效果更好;中空对隔振堤的隔振效果几乎没有影响;随着隔振堤转角数量的增加,非振动放大区内隔振堤的减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应用功率流理论对鼓风机隔振系统中的参数对基础振动的影响进行研究。将鼓风机隔振系统简化为单层隔振系统的功率流隔振模型,依据电-力类比的方法,通过编写的Matlab应用程序,计算并绘制了质量块质量变化和基础区域面密度对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和振动速度的影响曲线。研究表明:增加质量块质量对基座振动速度和功率流有明显地降低,增加基础区域面密度有利于隔振。  相似文献   

12.
针对微制造平台的隔振问题,建立基于Udwadia-Kalaba方程的动力学模型,其可以在不引入拉格朗日乘数等额外参数的情况下进行求解。将微振动平台的振动位移作为系统约束,建立微振动隔振平台的离散化模型,并在主动隔振与被动隔振的混合机制下进行微振动平台隔振系统的多体动力学分析与仿真;用Udwadia-Kalaba方程建立了驱动条件的求解方法以满足系统约束,基于约束条件建立微振动隔振平台的动力学模型,且通过Matlab语言进行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仿真得到了8个自由度方向的约束力矩,由此可以求得致动器所要求的竖直方向力的大小;在4个质点所受噪声干扰相同的条件下,微振动离散化模型4个致动器所需的约束力保持一致,而且可以达到良好的减振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野战环境中车载空调器的隔振与解耦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野战环境中车载空调器进行隔振时的耦合振动和共振问题,提出实现了无谐振振动隔离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推导,通过实际工况的试验和检测,验证了解耦方法和无谐振振动隔离原理。  相似文献   

14.
应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钻柱隔振的力学模型,对钻柱进行了纵向振动的动力响应分析和固有频率计算,比较了常规钻柱和隔振钻柱钻头处的位移、井口处的位移以及钻压的变化.钻柱隔振后,其固有频率远高于常规钻井时的激振频率,因此隔振后的钻柱可以避免发生共振现象,提高钻井效率.钻柱隔振理论可以为隔振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鄂式破碎机的产品说明书,其钢筋混凝土基础配重应该为机器质量的8~10倍.但在本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因为现场原因等未能达到要求,致使振动能量向周围传播引起振动公害.为此设计了主动隔振方案,制作一隔振用机器台座,下设隔振器.施工结束后进行现场测量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及占优频率,计算的振动级VL低于ISO标准中建筑物内人体振动容许值,减振效果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理论,详细推导了振动筛对基础动负荷的计算公式;采用两个自由度系统力学模型,利用隔振理论,计算了带隔振台的振动筛对基础的动负荷,计算了采用隔振台和没有采用隔振台两种情况下对基础动负荷的比值,分析了隔振效果;为大型振动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理论,详细推导了振动筛对基础动负荷的计算公式;采用两个自由度系统力学模型,利用隔振理论,计算了带隔振台的振动筛对基础的动负荷,计算了采用隔振台和没有采用隔振台两种情况下对基础动负荷的比值,分析了隔振效果;为大型振动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波阻块(WIB)对地铁荷载引发低频振动的隔振效果.首先建立了列车-隧道-地基的数值计算模型,将地铁移动荷载简化为沿隧道向前的移动荷载列,计算了埋设WIB前后场地地表的振动情况,然后对比分析了WIB的埋深和构造对隔振效果的影响,最后与地下连续墙和隔振沟的隔振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地铁运行产生的低频振动,WIB可以使地表振级降低5~12 dB,振动幅值降低60%以上,具有比其他隔振措施更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小附近交通车流载荷对高科技设施平台微振动的影响,建立了承台-桩-土体的全三维有限元模型.车流载荷引起的场地位移由现场实测获得,地基为弹性层状地基.运用并行算法中的区域分解法,分析了采用空沟与填充沟隔振时的减振效果,并对影响减振效果的关键性参数进行参数化研究.通过与实测比较,验证计算结果.计算结果为工程的减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文中最后,分析了三种不同的分区方案对并行算法的加速比与并行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铁路环境振动在转体桥梁中传播的波动问题时,转体结构的模拟至关重要。精细化建模能够有效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但其建模过程较为复杂且求解需耗费大量计算时间。为了提高波动问题的求解效率,基于结构动力学中阻抗等效原则对转体结构复杂几何进行了简化,推导了等效计算公式,建立了等效的动力计算模型,通过将实测的加速度时程作为输入,求解结构振动响应,并结合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和现场振动试验的结果验证其准确性。研究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等效动力计算模型可得到较为精准的响应结果,且求解时间仅为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的29%。该模型具有建模简单、计算快速等优点,能够为研究转体桥梁波动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建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